前日刷抖音,刷到一张老照片:一队山民挑着竹簟从乡间小道经过。剪辑者打了字幕:这种场面,这么壮观,你永远也见不到了。 见此照片,马上联想起当年父母经常念叨的一个场景:四明山山民组队挑 …
前日刷抖音,刷到一张老照片:一队山民挑着竹簟从乡间小道经过。剪辑者打了字幕:这种场面,这么壮观,你永远也见不到了。 见此照片,马上联想起当年父母经常念叨的一个场景:四明山山民组队挑 …
日前发的《读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好多朋友说看不明白。我以初读者的视角看了一遍,发现文中没交代最重要的事:桃花坑山到底在哪里?很多时候,自己以为很明白的事,别人却不知道你在说啥,原因 …
此文首写于一年前,最近在公众号中发布时,对一些细节又进行了考证,对部分内容作了修改,录于下: ————————————————————————————— 对奉化自然地貌及山水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宋《宝庆四明志》(成 …
对奉化自然地貌及山水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宋《宝庆四明志》(成书于1228年)。其中卷十四专载奉化事物。“叙山”条下,第一座记“四明山”,第二座记“丹小山”。第三座记“桃花坑山”,全文如下: 桃 …
宋末著名文学家陈著留下的诗文中,多篇提及竺氏人物。 《光绪奉化县志·卷三十七·古迹》中记载有“自斋”,为“董村竺稷读书处”。“自斋”之说来看于陈著所撰的《自斋说》: 自斋说 自斋 …
看了 大道如水的文章 前天特地去老家寻根 房子没了,全是草 可惜了 ————竺通甫后人 不知道这位先生现在何处,可留下联系方式吗?
姚家是我老家隔壁的一个小山村。在老家绝对的竺姓、王、宋等大姓之下,姚家的姚姓,不折不扣是个“少数民族”。我第一次去这个村应该是在1980年代早期,这个村的同学请吃饭,呆了几个小时。这之后就一直没再 …
祠堂在中国乡村中的地位最为重要,中国乡村林总总的传统文化都承载在这个地方,所以说,对于乡民们说,祠堂是个神圣的所在。然而,在三四十年前,乡村的祠堂,差不多全被它的子民们改变得五花八门,学校、 …
老家董村的居民,大多都住在山谷间,一条叫做筠溪的溪流两边的盆地上。村民大部姓竺,据家谱记载,最早来此定居的是一家人,经过千年化育,到现代,有了五六百户,数千人口的规模。从村头到村尾,有将 …
5年前回乡,曾经在隔壁村子的山脚下,见过一座大墓。当时只记住了墓主是我的同宗,姓竺,叫云峰先生,对旁边的落款小字未加注意。问过他们村里许多人,都对这位先生的身世不甚了了,也说不出他有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