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首写于一年前,最近在公众号中发布时,对一些细节又进行了考证,对部分内容作了修改,录于下:
—————————————————————————————
对奉化自然地貌及山水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宋《宝庆四明志》(成书于1228年)。其中卷十四专载奉化事物。“叙山”条下,第一座记“四明山”,第二座记“丹小山”。第三座记“桃花坑山”,全文如下:
桃花坑山,县西五十里,四明山之上,二十里云之南也。山岩壁立数仞,延袤数百尺,岩色红白相间,隐映出没,状如桃花之初发,故以名之。四山环绕宛如盘谷,中有平田数百亩。昔太白禅师纳交孤竹君之裔,飞锡于此,择其地而居之,留偈云:“昔是神仙窟,今为长者居。定须攀月桂,宜教子孙书。”嗣赵伯圭来守此邦,因太白偈访其后,乃得竺君汝舟者,览山川之胜,叹先贤之裔,嘉奖形诸尺牍,端宪沈公焕志其事,藏竺氏家。
此段文字,除了描述桃花坑山的自然景观外,还记载了两件事:一件是太白禅师与孤竹后裔即竺氏人家交往,留偈并飞锡于此;第二件事是郡守赵伯圭读到太白偈后,专访桃花坑山竺氏的后代,结交了隐士竺汝舟并与其一同游览山川之胜。这两件事都由沈焕记载下来,当时由董村竺氏人家收藏。我估计《宝庆四明志》关于桃花坑山的文字,就是根据沈焕的记述整理的。
从《宝庆四明志》这段文字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太白禅师写偈并飞锡于此、赵伯圭与竺汝舟结交并游览山水这两件事,显然发生在两个不同时期:太白禅师与孤竹君裔,即竺氏人家结交之事发生在“昔”。查史料,历史上被尊为“太白禅师”的只有一人,为唐开元二十年(732年)在鄞县东谷重建太白精舍的僧人法璿(其事迹曾载于《天童岩寺太白禅师铭碑》,但碑文已佚)。之后竺氏家族遵照太白禅师之嘱,教子孙读书并取得成效,获得后来郡守赵伯圭慕名寻访考察并赞赏。赵伯圭是宋孝宗赵慎的同母之兄,《宝庆四明志》记载赵伯圭两次担任明州郡守,第一次任期是隆兴二年(1164年)至乾道三年(1167年),后因母亲去世罢任,第二次任期在乾道五年(1169年)至淳熙元年(1174年)。他是明州行政长官中身份地位都比较特殊的人。沈焕记载的这两件事,前后间隔了400多年。沈焕(1139—1191)是南宋四明学派代表人物,治学严谨,又与赵伯圭是同时代的人,其记载应该可信。
此后,地方各种版本的史志中均有桃花坑、竺汝舟的记载,从文字表述上看,各种说法均引自《宝庆四明志》,但后来内容与情节逐渐有了一些差别。
成书于1320 年的元代《延祐四明志》关于桃花坑山的内容,只摘录了自然景观,未述事。全文如下:
桃花坑山,在州西五十里,四明山之上,二十里云之南也。山岩壁立数仞,延袤数百尺,岩色红白相间,隐映出没,状如桃花之初发,故名。四山环绕宛如盘谷,中有平田数百亩。
成书于1535年的明代嘉靖《奉化县图志》,也有引述于《四明宝庆志》的“桃花坑山”的记载:
桃花坑山,在四明山南。宋“宝庆志”:四明山之上,二十里云之南也,山岩壁立数仞,延袤数百尺。岩色红白相间,隐映出没,状如桃花初发,故以名之。四山环绕如盘谷,中有平田数百亩。昔隐士竺汝舟与太白禅师相往来,故飞锡于此,择其地而居之,留偈云:“昔是神仙窟,今为长者居。定须攀月桂,宜教子孙书。”嗣赵伯圭来守此邦,因太白偈访得汝舟君者,览山川之胜,嘉奖之,形诸尺牍,端宪沈公焕志其事,藏竺氏家。
这段文字关于桃花坑山自然景观的描述没什么变化,但述事时,将《四明宝庆志》记载的两件事搅和在一起,变成了竺汝舟既与太白禅师往来,又与赵伯圭一起游览山川。而且根据字面理解,“飞锡”并留偈者也似乎成了竺汝舟,这也是我在初步接触到这段文字时一直看不明白的地方。这段文字既然来源于《宝庆四明志》,就不应该如此表述,看来古人抄作业也极不认真,把意思都弄混了。
成书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的《四明谈助》也有桃花坑山的内容:
桃花坑山,在二十里云之南。山岩壁立数仞,延袤数百丈。其石红白相间,掩映如桃花初发,故名。隐士竺汝舟居之,与仗锡僧修己往来。留偈云:“昔是神仙宅,今为长者居。定须攀月桂,宜教子孙书。”沈端宪志其事。元末,孤峰德结庵于此。语见《四明山志》。
这段文字少了“中有平地数百亩”,如“盘谷”的描述,将除宝庆志外的历代志书记载的与隐士竺汝舟交往的太白禅师,改成了仗锡僧修己,另外增记了元代孤峰德在此结庵的内容。增记的事发生于元代,这个好理解。《四明谈助》的文字来源于黄宗羲撰《四明山志》(成书于1703),又查了一下,两者说法果然几乎一致,唯《四明谈助》中的“数百丈”,黄宗羲的《四明山志》原文是“数百尺”。黄宗曦提及的仗锡僧修己是宋代临济宗高僧,《五灯会元》等禅宗典籍有记载,其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入四明山,隐居四明山“山心”独修十余载,比赵伯圭来守此邦早了100余年,修己不可能跨越时空来跟与赵伯圭同时代的竺汝舟结交往来,那个偈更不可能是他留的。我怀疑这记载是黄宗羲读了宝庆志之后的各种史志后,自己推测杜撰的。
我觉得,既然诸多文字的表述来源多为宋代的《宝庆四明志》,那么以后有关桃花坑的记事,除了增加的孤峰德结庵这事之外,窃以为都可以忽略不计。
从宝庆志的记载得出两个结论:一是桃花坑山的山名始于唐代,在宋代是明州的一座名山。二是竺氏人家至少从唐代开始就在桃花坑山居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