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在书房干点活,到3点半,感觉胃顶得厉害,中午吃的饭好像还没动过。老妈建议我出去活动一下。我想了想,觉得有道理,关了电脑,出门往小区隔壁的石磰岙去。
到外面,见这会儿太阳已经西斜,阳光渐现焦糖色,看上去整个世界都暖洋洋的。石磰岙新小区的房子整整齐齐,偶有几个老人出没,整个村子安静得有不真实的感觉。信步往村西边小山走,沿着石阶路,到山腰时,从山上跑下一只金毛狗,与我擦腿而过。我回头呼它,它也回头看了我一眼,又径直奔了下去。

这条上坡的台阶路虽然不长,但平时来爬,还是会喘上几口气。今日一气上了山顶,感觉毫不费力。近几个月来,时不时做做深蹲,看来还是有效果的。
站在山顶平台的亭子前,四下张望。今天空气通透,远山近村尽收眼底。西面的天上堆积着巨大云层,遮住了太阳,云间漏出道道金光,四下撒布,在山间、村落和屋舍间画出簇簇亮色。忍不住拿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在沉寂了许久的原工作群内贴了一张,有前同事评论:达尔文。我说不是丁达尔吗?同事说,这是一个梗。唉唉,我不知道的梗太多了。

这座小山,最近十年来,我几乎每年都要登顶一两次,选择的时间多是元旦前后,当然也有错开的。从山顶往山下看,眼看着这一片发生好多变化。十多年前,这里还是偏僻之地,除了当地人,很少有外人来这里走 动。后来因为北环线公路穿过,这里很快成了热地,路两边各式建筑仿佛一夜间长了出来,其中包括我过去十年中倾力促成的几个项目。如今从看客的角度再看,颇多感慨。
入秋的傍晚,山顶上风轻鸟噪虫无声,风掠过身子,感觉丝丝凉意,一周前酷暑还在呢,一下就这么冷了。山脚下路口的红绿灯前,时有车子在变灯后轰鸣着起步,成群结队地绕过山脚到山的另一边。丁达尔光在西边的山间持续移动,有时候照在远山腰的东山村,让村中白色的建筑群更醒目。有时候照到弥勒圣坛巨大的玻璃穹顶上方,金色的反光夺目,金顶反而隐在背景中了。往东面看,暖暖的阳光只能照到楼半,慢慢地又爬上楼顶,石磰岙整个便沉在阴影中了。
傍晚的风光变幻无穷,看得让人入迷。在山顶上伸展了手脚,又一气深蹲108个,匀几口气,感觉胃轻松多了。慢悠悠下山,回家做饭去。
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上了年岁,下山的每一步都得走踏实。眼睛瞧着脚底的石板台阶,竟发现两块相隔没几阶的石阶上有字,仔细看,一块有五个字,其中前面四个“水绕铜浦”很清晰,最后一个有点模糊,似是“清”或“涛”或“渚”,难以确认。另一块石阶上也是五个字,前面四个似被人凿过,无法辨认,只有最后一个“远”字清清楚楚。从材质和形制上看,这两块似可成一对。不知道这些石块原来安放在何处,表达什么意思。可以肯定的是,这些石头过去肯定承担过某些功能,曾经有过某些意义,但目前它们只是供人踩踏的垫脚石而已。
其实,山也如此,水也如此,物也如此,人也如此。星转斗移,这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所有的神圣,最后都会平凡。
以下两图于2013年12月29日所摄,与上文中两图取同一角度同一场景。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