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气象部门的权威划分,2025年的夏天,从5月14日开始,至今日(10月19日)结束。入夏比通常年份早了半个月左右,夏天结束也比通常年份晚了半个月,就是说,今年的夏天长达5个多月,比通常年份差不多长了一个月。
离谱的是,今年夏天的尾巴还特别热,过了中秋还持续多天出现高温,在我60年生涯的记忆中,确实极少。
这个夏天,我经历了职业生涯结束的转折。以前忙着工作的时候,每到双休日,天气再热我也要往外跑,跑得也不远,基本在周边乡村一日游。这习惯持续了20来年,虽然这两年外出热情有所减退,但在今年6、7月份之前,这个轨迹还在维持。主要也是因为今年的初夏暑而不酷,最高气温一直在高温线以下,尚可出门。
不过,过了今年8月之后,不用上班了,我反而天天窝在家里,不到万不得已不出门,还美其名曰避高温。事实上,9月之后的高温天比7、8月份更多,并且一直热到10月中旬,所谓的避高温也是真实不虚。但最主要原因是热情减退、动力不足。近日碰到不少老同事老朋友,老问我最近去了哪?是不是还在拍照?有没有什么收获?很惭愧,真的啥也没干过。
不管怎么说,选取一下日常拍摄的照片,纪念一下这漫漫长夏吧。希望天凉快之后,还是能到外面走走。
▲ 5月14日,早8时上班路,阳光强烈。气象部门宣布当天入夏。当日气温17-28度。
▲ 5月17日,西坞街头的外卖小哥。当日气温21-28度。
▲ 5月24日,棠岙汪家村云溪庙内打牌的老人。当日气温15-22度。
▲ 5月25日,逛大堰天湖寺。当日气温16-23度。
▲ 5月31日,往方桥街道上三村观荷。当日气温16-25度。
▲ 6月1日,一场大雨过后,工人在打扫县江水面,一人干,七人看。当日气温19-23度。
▲ 6月2日,陪家人回棠岙东江老家。当日气温20-24度。
▲ 6月8日,大堰西畈冷冷清清的网红打卡点。当日气温23-29度。
▲ 6月19日,往我的小学母校董村学校旧址,最后一次陪同单位同事调研工作。当日气温23-31度。
▲ 6月21日,登大雷山顶,远眺山下城乡美景。当日气温24-34度。
▲ 6月23日,趁尚在职,最后一次利用职务之便参观全程参与建设的弥勒圣坛。当日气温23-30度。
▲ 6月28日,夜走奉化城里厢。当日气温24-33度。
▲ 7月2日,在人民医院住院部病房看城区夕阳下的东南方向一角。当日气温25-33度。
▲ 7月6日,登梅山,游尊顶寺。当日气温25-33度。
▲ 7月13日,锦屏南路与宝化路岔口,在烈日下等红灯的骑手们。当日气温26-30度。
▲ 8月14日,傍晚走溪口北环线,远观大慈禅寺及弥勒圣坛。当日气温28-33度。
▲ 8月29日,拍了办公室的最后一张照片,随后告别,从此退出职业生涯。当日气温27-34度。
▲ 9月6日,中元节的县江彩虹桥。当日气温27-35度。
▲ 9月17日,早7时的天空,万里无云,当日气温26-37度。
▲ 9月20日,游宁海湾。当日气温25-32度。
▲ 10月2日,走倪家山古道,看到村子更破败了。当日气温24-32度。
▲ 10月13日,城郊奉南。当日气温23-36度。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