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开始退休生活,至今正好一月半,慢慢真的有了无拘无束的感觉——再也不用担心上班会不会迟到,安排是不是周全,难事能不能化解,任务完成是不是理想,工作走向和进度能不能如愿……等职场烦心事。
退休刚开始的那几天,还保持着上班时的作息习惯。最主要的是,每天晚上睡觉都在午夜过后,这是我持续了几十年的坏习惯。上学时住集体宿舍,晚上过10点断电熄灯,只能按规定时间作息。但放假回家,因为喜欢看书,已经开始养成晚睡习惯。参加工作后,即使最空闲的时光,每天晚上也要看书写东西胡思乱想,总要熬到十一二点才睡。后来有了电视机,就多了看电视的选择。记得1990年代的一段时间,热衷于看地方小台的午夜影院,看了一两年,几乎有把电影看完了的感觉。
熬夜这事,就跟抽烟一样,越到后来越厉害。熬到午夜之后这节奏,印象中与互联网进入我的生活同步。1998年接触互联网,2000年之后购置了家用电脑,这下好了,天天在网上冲浪——虽然回头看,当年的互联网上没啥浪可冲。从那时起,每天在网上看新闻,玩聊天室,混论坛,PS照片,写博客,发微博,一路走到退休。一般我都在晚上九、十点钟的时候打开电脑,有时候工作需要加点班,也在这个时段。电脑一开,两三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等依依不舍地关上电脑,至少在12点半之后,甚至过了1点。所以,我戏说自己,睡觉很少有跨日的,一般都是当天睡当天起,一天之中睡两觉。
长年累月的晚睡,养成了我特有的生物钟,10点以后,是我注意力最集中的时段,可以高效地完成一些事情。因此,尽管家人强烈要求我晚上早点睡觉,我总以习惯两字搪塞。晚睡的人,一般睡眠质量都不大好,入睡难,半夜易醒,偶尔整夜睡不着,这些是我在上中学之后就有的问题。我以为晚上睡得早,一觉后醒来再睡不着的话,不是更痛苦?不如撑晚点,等累了之后再睡更保险。晚睡的副作用是,次日早上总是在挣扎中起床,上午精神萎靡,精力难集中,有事干还好,最痛苦的是参加大会听报告,有时候简直眼睛也睁不开。所以我的生物钟是,上午浑浑噩噩,中午小睡一觉后,下午恢复正常,到了晚上10点一过,精神抖擞,脑袋像洗过一样清爽。如此往复。所以,每到双休,我总是上午睡到10点多才起,还省了一顿饭。
说也奇怪,三年多前退二线,没有强制坐班的要求,每天睡到自然醒的日子终于到了。没想到过了没几天,早上醒来之后竟然再睡不着了。因此,退二线一两个月之后,我又恢复了上班节奏,每天早上准时到办公室。这时候,开始体会到上了年岁觉少的自然规律。退休以后,工作时养成的作息节奏,被白天诸多家事打乱。9月下旬,有几天感觉特别劳累,晚上10点一过,呵欠连天,眼睛都睁不开。想着现在也没有什么非干不可的事,还是早点睡吧。没想到,连续两三天提早睡觉的结果是,用智能手表测得的睡眠质量竟是难得的好,自己都产生了新奇感觉。于是,干脆就给自己来个约定:每天晚上提前一个小时休息。这一改,至今过去了20多天。现在的作息是:每天在11点半之前上床,早上6点左右起床,起床后站桩40—60分钟,然后早餐,开始做白天的事。午饭后小憩一刻钟到半小时。晚饭后坚持散步5公里,然后喝茶、练琴,九、十点钟继续“网上冲浪”,不过时间缩短到一两小时,每天仍然坚持写点东西。目前作息的主要变化是早晚两头。看来晚睡这个坏习惯已经改掉,新习惯初步养成。
家人很高兴,希望能继续有所改善。我想,努力的空间还是有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