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秋分。10年前的秋分那天,我把抽了近三十年的烟戒了,至今已整整十年。
常有多年未见的老同事,碰面先给我递烟。我说早戒了,对方奇怪:你这么大烟瘾,怎么戒的?
要说怎么戒的,先要说怎么抽上的。我的抽烟始于大学时代。80年代的大学,大概每个班级总会有一二个会抽烟的学生。我最早也是受他们的影响,好奇抽几口。1986年,我上大三,大半年时间在基层生产实习,学着做科研。那个时代,官方组织各种会议,经常一天发一包烟的票,可以在商店买到平价香烟,标配是没过滤嘴的蓝西湖,四毛八一盒,而在街头小贩那儿,价格要翻个番,这应是一种特权吧?当年我还没体会过享受特权的滋味,觉得这烟票不用掉可惜,于是也去买了烟。烟买了总得抽掉,于是就抽着玩,一盒烟玩上三四天也就没了。这可能是我自己出钱买烟的开始,也算是抽烟生涯的开始。
大学毕业前夕,功课不紧,日子过得有点颓废。周末,同伴们经常轮流作东,去学校小卖部买几袋鱼皮花生、香瓜子,有时候也加盒烟,在寝室里聊天喝茶时分着抽。没瘾,纯粹是好玩、耍酷。年轻时就这么幼稚,大家都差不多。
毕业后准备去上班,有“过来人”说,年轻人最好备盒烟,碰到先辈们敬一下,一来套个近乎,二来可以快速融入。我觉得他们说得对,上班第一天,买了几包带过滤嘴的“宁波牌”香烟,在分给前辈们抽的同时,自己也抽上几口。这样,等于向同事们宣告了我会抽烟。于是他们也分烟给我抽,这样就正式进入了烟民行列。
当年持续抽烟的借口,其实也很现实: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江湖”中一直有许多应酬场合。我这人滴酒不沾,在饭桌上本就属于融不进氛围的,如果烟也不抽了,那在“圈内人”眼中就成呆子了。抽烟也算是个能融入“江湖”的手续吧。我知道这借口不是太站得住脚,但当年就是那么个“文化”啊。
在近30多的烟民生涯中,最早抽“宁波”“北仑”“古松”,后流行过“良友”“万宝路”“健牌”“555”等外烟,之后“云烟”“红塔山”“玉溪”等云南烟大行其道,在我还在抽烟的最后那段时间,软硬“中华”是持续多年的“硬通货”,历久不衰,各式“大红鹰”“利群”是口粮烟,而“冬虫夏草”“黄金叶”“和天下”等也开始崭露头角。各式品牌,越来越杂,同一品牌,也因包装不同而售价各异。不过,戒烟之后,对香烟的品牌就不熟悉了。抽了那么多年烟,感觉20元以上的烟品质都差不多,差别只是身价的高低,真要说不同,也是口味上有些非常微妙的差异。10元以下的品质确实要差一些,5元以下的就尽量不抽了。
不过,当年经常在乡下工作或者“流窜”,碰到老乡敬烟,无论好歹,我都会点上。
这30年中也不是持续抽,中间曾经停过两三次,原因都是因为生病。最长的一次停了有十个月。但身体复原之后,每次又复吸。每次恢复之后,都比上一次抽得更厉害,好象要夺回停吸期间的损失。我戒烟之前,我个人一天的绝对消耗量已经在一盒半左右。
抽了那么多年的烟,到十年前那会儿,副作用已经很明显。最直观的是咽喉不舒服,早起咳痰,我的办公室和家里的书房,屋顶和桌柜都染上了一层黄,摸上去粘乎乎,感觉很污浊。还有那浑身的烟味,自己明白肯定令人讨厌,只是人家不说罢了。在戒烟之前好长一段时间里,其实我早有了想找个契机把烟戒了的念头。当时的设想是,最迟到55周岁,从一线退下来的时候。因为,退下来之后不用应酬,没有融入江湖的需求了。
戒烟的直接导火索是十年前的弥勒文化节之后的一场感冒。
每年的弥勒文化节,我负责的领域的上级领导,是文化节的重要邀请对象。从最高到顶头,有四五个层面,他们来了,我都得招呼好。所以,每年的文化节,我感觉都特别累。那年文化节开幕式是9月20日晚,在雪窦寺龙华广场的开幕式结束后,我将客人们陪送到活动驻地银凤度假村。等他们全部进入房间安歇,已经过了午夜12点。同伴们劝我不要回城了,因为第二天早上还要将部分领导送走。上午还有永平寺奠基活动,要一早赶到东岙现场。我觉得同伴们说得对,再加上连续的忙碌,人也够累的,于是向组委会要了个空房间,住下了。
当时正值初秋,白天挺热,晚上则有明显寒意。房间不开空调感觉闷,开了空调感觉冷,盖了被子又觉得热气从床垫烘烤上来,人在高度兴奋的情况下,本就入睡困难,加上我又有认床坏习。折腾一夜,基本无眠。后半夜,感觉喉咙开始发紧。
第二天早餐后送走部分领导后,迅速赶到东岙活动现场。初秋的早上,山上已经蛮冷,山风一吹,寒意更重。碰到抽烟的同事,你来我往,敬烟不断。活动现场又没热水喝。一上午下来,感觉喉咙干涩症状越来越明显。此后两天,喉咙胀痛持续加重,抽不进烟。23日也是秋分,早上喉咙痛得咽口水已经困难,更别说抽烟了。到中午,突然想,要不趁此将烟戒了,不抽了?想着,顺手将包里抽剩下的半包,扔给了开车的同事。
就这么一停,再没抽过。而且在停烟一个星期后,已经感觉别人抽烟的奇怪:这烟,有什么好抽的?
刚停吸时,有两三次无意识的在桌上乱翻,而后意识到自己是在找烟,接着被自己的行为逗得暗暗发笑——而这两三次,都是被刺激到情绪差点失控的情况下发生的。幸好,短时间内,我都成功地自控了。
戒烟至今已经整整十年。除了最开始一段时间,在饭桌上,拗不过两老同事的怂恿曾抽过两支,不过都是没几口就掐了。此后再没人对我劝过烟,我也从没产生过再抽一口的想法。有意思的是,直到如今,我还经常在梦中见自己抽烟,且烟的醇香和烟灰乱飞的感受真真切切,伴随的还有一个念头——我怎么又吸上了?然后是,再抽几支也没关系,我不上瘾。
开始戒烟的那段时间里,最显著的变化是,闻到了许多过去似乎没有闻到过的气味,尝到了许多过去感觉不那么强烈的滋味,人的嗅觉味觉真是灵了许多。根本的变化是两三年后,咳痰的情形基本杜绝,慢性咽喉炎似乎也不见了,早起时,上呼吸道再也没有不适感。另外,办公室和书房的桌面干净了,我常呆的地方,墙面也不再沉积浊黄的油烟。
过去抽烟的时候,老被朋友拍下抽烟的镜头,现在回头看,觉得好笑。不过,谁不是在或荒唐或不荒唐的经历中走过来的呢?
另外,跟想戒烟的朋友说一句真心话:戒烟的关键在想法,重要的是行动,一旦实行起来,真的没那么复杂。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