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著笔下的竺氏考

《陈著笔下的竺氏考》
  宋末著名文学家陈著留下的诗文中,多篇提及竺氏人物。
   
  《光绪奉化县志·卷三十七·古迹》中记载有“自斋”,为“董村竺稷读书处”。“自斋”之说来看于陈著所撰的《自斋说》:

  自斋说
  自斋,竺氏子稷读书之小室也,吾为名之,而告以其义。自之义大矣,曰自昭,曰自师,曰自成已,曰自得之。圣贤示训,惟此为至切,以名其斋,仰而观,由目以入心,俯而思,由心以复性,习察之精,沈潜之久,主于中而外物不能迁,澄其本而末流不能涸,则知万物之理,反身皆备,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矣。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皆由此始,斋云乎哉?然自之为自,有所谓自暴自弃,自是自用者,则又吾自之贼。苟徒诿曰:我所自有,惟意所可,恐不知自之为何物,佛之空老之虚,杨氏之为我,墨氏之兼爱,告子之仁内义外,荀子之道性恶,差毫厘而谬千里。中庸曰: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吁,知此则可以得吾之所谓自。虽然今而后,有以自斋称已者,固不得而辞,使假以自衒焉,则非矣。世之人驾虚翼伪,妄自标榜,以要人之称道甚,而吾徒所麾者,亦皆有之,良可叹已。昔者诸贤,或取诸乡里,或取诸所居面势,或取诸所学所志,后进尊而师之,举以代不敢名之名,然岂诸贤意哉,吁,知此则可以得吾之所谓自。己丑闰月晦嵩溪遗耄陈某书。

  
  在陈著的《本堂集》中,与竺氏有关的诗文还有不少,其中提到最多的是其内侄竺稷。
  
  次韵内侄竺稷留别
  外家忠厚世多才,挑辔相过一笑开。
  珍重年光记亲戚,绵延义脉到云来。
  后生要积为山篑,前事休论覆水杯。
  榾柮炉头好情话,莫冲风雪便轻回。
  
  次韵内侄竺稷并示诸儿
  春首还相见,吾怀白与兄。
  江湖关老梦,山野避新行。
  危虑船迎浪,残生漏送更。
  东风溪上路,欲别若为情。

  
  晚年时,还有一篇为竺稷儿子取名的文章:
  
  名竺果孙说
  竺稷尧佐,吾内表侄也。戊子长至,余过其家,揖坐既,抱其子前曰:今年九月得男,是为嫡长,未名,敢以请。吾谓:季秋之月作易,圣人配卦以剥,五阴下进,独上一阳,硕果不食,因为名曰果孙,义取诸果。果中有仁,人犹果也,仁非外铄,我有能性,其性则仁在,是家之传在。是吾㓜常随吾母归,宁立外大父下,挹其貌颀然以重,聴其言暖然以厚,老成典刑擅称乡曲。嗣而吾舅,善以乐内文以彪,外锲薄事不到口。表弟少博,益以涵煦,家族闾里无间言。有子如尧佐,又将世济其美如嘉木焉,百年封植,生意充拓,而枝而叶而苞而实。而果孙以生,世道不古,人心日漓,再世其徳者已不多见,况欲三世四世以至五世不替。厥初其㡬家,自外大夫以上,其积亦已深逺,自外大夫以降至果孙又五世矣,且少博与尧佐本根之方,勤而未艾,外家之有后,其可涯耶然。果存于剥,剥穷上而为坤,其机甚危,守以静,固以宻,以复其本,则阳不至于熄,而仁脉无间㫁,或者蚀之者众,搏之者烈。吾为此机愳。子曰:天之生物也,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此亦易之果之义。果孙幸有知,当以此说保毓其性,以世其仁,尧佐责也,此外,吾亦何言哉。嵩溪遗耄陈某书。

  
  他的诗文中还多次提到舅氏竺九成,与其有好多次的诗词唱和:
  
  次前韵与舅氏竺九成求芋
  何处蹲鸱美,云南一望中。
  角巾临晚岁,拙语寄西风。
  喜报无乾鹊,缄回靳篆虫。
  还诗元有例,盍与昔人同。
  
  公棠溪次待舅氏竺九成舟偶成  
  驻马古溪头,期舟不见舟。
  未知来否的,难决坐行谋。
  滩远宽飞鹭,波平稳泛鸥。
  功名在何处,到此两悠悠。
  
  次韵舅氏竺九成
  合围未解急燕聊,借骑谁能使大辽。
  定远好从鞭马取,管城于我亦平交。

  
  甚至还作词安慰舅舅考试落第:
  
  鹊桥仙 次韵舅氏竺九成试黜
  云南锺秀,间主人望,㡳事未成美况,当知大器大成时,更莫叹,贤闗难上。
  前程分定,算来无妄,命达时终不放,且须寄语甲科人,断不下,一筹中榜。
  
  卜算子 次韵舅氏竺九成试黜
  一自梦卢头,应学乘裴蹇。元是都门向上人,大用何嫌晚。
  三岁事非遥,三捷功非远。管取微生共此荣,联步云程稳。

  
  晚年他还作有一首长诗送其甥,在这首诗里,他回顾了家史,交代了自己晚年处境及对后人的希望。
  
  送竺甥秀
  恭惟吾外祖 盛德表一乡
  身都云南瑞 一母十郎娘
  吾母实居长 钟爱非寻常
  择婿俗流外 眼髙意见长
  岂无富豪家 熟视不得当
  吾父本儒家 诗礼夙自将
  乃以吾母妻 相期早腾骧
  谁知古罍洗 不入盆盎场
  回溯外祖心 终老弗能忘
  膝间出苦语 此心汝其偿
  饮泣何敢受 负山類蚊虻
  二十一年间 母没父亦亡
  我髮既种种 杏园仅霑芳
  着鞭幸有路 益与忽仆僵
  前言空在耳 欲报天茫茫
  吾婿在吾前 吾子罗吾旁
  努力各努力 世道须明昌
  聴之勿藐藐 方来那可量
  庶几未了事 发为前人光

  
  以上的诗文可证实,陈著母亲是董村竺氏之女,也即董村是他的外婆家。“恭惟吾外祖,盛德表一乡。身都云南瑞,一母十郎娘。”“云南”是董村的古地名。他的外公在董村很有声望,是一乡之表。外公生养了十个子女,“吾母实居长”,陈著母亲是外公的长女。他的舅舅名竺九成。竺稷是他的内侄、也即是他表兄弟的儿子。
  
  《自斋说》的口吻,确是长辈写给后辈的教导。此文落款时间是“已丑年”,陈著的生卒是1214—1297年,在他一生中有两个已丑年,分别是1229年和1289年,前一个才15岁,应该写不出这么精辟的文章,推测当在1289年,他75岁时。为竺稷的儿子取名并作《名竺果孙说》之事发生在“戊子年”,应为1288年。
  
  很想搞明白陈著的外公会落在董村竺氏哪支人家。董村竺氏族谱曾于去年重修,旧谱部分全部按清末编修的前版录入。查谱中记录,陈著曾为浙东竺氏第九代的“洪”作墓志铭。谱载“洪”的文字多有散失,但说他是省元,任朝散大夫,生于嘉定辛未年(1223年),比陈著小9岁;卒年失考,但记载其寿64岁,应该在1287年去世。陈著在“洪”去世后又活了10年,陈著为其写墓志铭,从时间上看是可行的。
  
  梳理一下,1287年,陈著为“洪”写了墓志铭。1288年,他为内侄竺稷的儿子取了名并作文。1289年,他为竺稷的读书小室写了《自斋说》。
  
  值得说道的是,这“洪”是北宋理学名儒竺大年(1141—1224)的孙子。家谱记载,竺大年只有一个儿子(当时生育女性的事及名字家谱均未提及),名“师点”。家谱记载了“师点”情况:
 
  师点,迪功郎,行万三二。耕道公之子。出類英姿,超群粹质,庭训是承,诗礼娴习,早腾泮水,常魁凤馆。奇才屡战棘闱,每失龙门点额,明经选举贡士,官拜迪功郎职。历仕多年,倦游投劾,林下遨游,吟风弄月,耄耋高年,无疾而作。配王氏,生二子:浩、洪。公生于乾道辛卯年,卒于宝庆丁亥年,寿七十七歲。葬于陶家岙山,有杨公简志其墓。
 
  按此说,“师点”生于乾道辛卯年(1171年),卒于宝庆丁亥年(1227年),寿仅57岁,没达到族谱记载的77岁。按照常理,家中老人去世,年份可能不记得,但年纪一般不会记错,况家谱记载他“耄耋高年,无疾而作”。当以77岁去世说比较合理,去世时间可能是1247年。家谱记载“师点”多次考功名,但没有取得很好结果,最后仅以读书人的身份,经选拔做了最低层的官员。这与陈著记载的其舅舅竺九成情形有些相似。
 
  家谱记载“师点”有两子,除了上文提到的陈著题写墓志的“洪”是其次子外,还有一个长子,名“浩”,身份是“上舍”,族谱记载他“英才天挺,孝友性成,抱经世之学,擅望国之名,矢心积虑,雪案萤窗,拟功名于立就,苦脱颖而未能,既而游邑庠,升上舍,读书国学,取友辅仁,不营情于利䘵,甘遁迹于山林,承欢膝下,争夸有子,克家戏彩,阶前咸羡,棒庭娱老。”书读得不错,但最终也没有取得功名。可以肯定的是,竺大年以下几代都是读书人。
  
  综上,我推测陈著有可能是竺大年的外孙。陈著描述外公一乡之表,与竺大年的名望十分相称。如此,则“师点”可能是陈著的舅舅。“洪”比陈著小9岁,与“浩”同为陈著的同辈表亲。如果按此推理,竺稷应是“浩”或“洪”的儿子。
  
  族谱记载“洪”有四个儿子,“其一”“其十”“其十二(止)”“其廿四(出继)”。“洪”的长兄“浩”,也有个儿子叫“桐”。家谱对后面这几位以及他们后代的记载,均相当简略。所以无法确定到底哪一个是竺稷,也查不到竺稷的儿子是不是叫“果孙”,其甥叫“秀”的又是哪一个。
  
  这里有几个疑问,疑问之一:陈著的舅舅竺九成如果是“师点”,如其57岁时去世,当时陈著才15岁,若是77岁去世,当年陈著也才35岁。舅舅考试落第时,陈著应该还在幼年阶段,且不论孩童时的陈著是不是有此才情,以小孩子的口吻劝舅舅不要在意考试落第,感觉不甚合理。疑问之二:“师点”的次子“洪”出生时,“师点”已经52岁,那个年代到这年龄才当爹,是不是太老?而师点的长子“浩”的记载则更离谱,族谱记载“浩”寿62岁,生于绍兴甲寅年即1134年,比父亲还早几十年,明显不对。卒于淳祐乙卯年,我查不到此年号。淳祐在位时间是1241—1252年,最近的乙卯年是1255年。按此推测,他出生的时间大概在1190年前后,但与其弟生于1223年相比,大了30多岁。族谱记载“师点”只娶了一个妻子王氏,两个儿子之间隔那么久,也有点不合理。

  不知道是不是家谱记载有误,或者陈著的舅舅外公不是竺大年,而是另人其人?待考。
  

点赞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