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竺氏探源
  3. 正文

话说“二十里云”之“云南”“云北”及“过云”

2025年8月30日 10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老家董村曾名“桃花坑山”,还有古名曰“云南”。此名得之于村东北岭岗的“二十里云”,至少在唐代就这么叫了。唐时,苏州有位著名诗人,名叫陆龟蒙,曾经写过一组关于四明山的诗。他在诗的序言中提到,四明山有位隐居的有道之士叫谢遗尘,曾经到苏州跟他见面,向他详细描述四明山的各种奇景异物。陆龟蒙听后诗兴大发,作《四明山诗》,诗以石窗、过云、云南、云北、鹿亭、樊榭、潺湲洞、青棂子、鞠侯为题,史称“四明山九题”。
 
  陆龟蒙有个铁杆诗友,名叫皮日休,当时在苏州刺史手下干活。这两人在苏州频繁诗歌唱和,曾合编《松陵集》,很有名气。我们不妨称他们为晚唐诗坛的皮陆组合。皮日休读了陆龟蒙的《四明山诗》,也作《奉和四明山九题》,同题九首,在诗坛传为佳话。此后历朝历代,有很多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四明山,诗赋唱和“四明九题”,四明山的声名远播。从地理概念上属于天台山脉的四明山,也逐渐成了与天台山并起并坐的人文名山。
 
  今人总结:谢遗尘对四明山的描述,以及皮陆两人的诗作,对于扩大四明山的影响起到了开创性关键性的作用。这三人无疑成了四明山文旅最古老的推手。
 
  皮陆四明山组诗中的地名物名,在唐之后的地方史志及家族谱牒中一直有记录。遗憾的是,世世代代在当地生活的老百姓,却少有人知,更鲜有提起。大概旧时的普通百姓,只要有衣穿,有饭吃,对于地名,能叫得应,记得住就行。因此,到后来,这九题中的有些题名,对应不到实景实物了。明末黄宗羲撰《四明山志》时,特意对四明山九题进行了考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中对过云、云南、云北的描述是:
 
  “过云:奉化雪窦山,有岭名二十里云,故遗尘云山中有云不绝者二十里,因此岭而言也。”“云南:在桃花坑山之下,其里至今名云南里。”“云北:盖雪窦之北也。”
 
  从他的表述可以看出,这三题说的其实是同一事。首先,雪窦山有岭叫“二十里云”,落实到现在,应该是从奉化与余姚交界处的三折岭开始,往东南至亭下湖北岸这一整条连绵的山峰。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燕山运动及新构造运动在四明山一带造成许多断裂,从董村至千丈岩的这条断裂,形成了董村峡谷及峡谷之北的连绵山峰。打开3D的天地图,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东北走向的山峰,延伸长约10公里,恰好符合“二十里云”的描述。
 
  上图,白色区域为“二十里过云”所在的山峰。红色图示“云南”“云北”及“过云”。
 
  从天地图上可看到,山峰之南有狭长的谷底平地,状如“盘谷”,此即“云南”人家,就是现在的董村及下游的亭下湖。山峰之北为连绵的四明山腹地,其中自三折岭到徐凫岩往雪窦寺一线,有多阶山间台地,状如高山小平原,分布有不少村落,如培、北溪、徐凫、直岙、西岙、东岙、西坑、东姜、大厂等(唐代可能没那么多村落,但已有雪窦的村名),此即“云北”人家。
 
  上图:从“云南”看“二十里云”的连绵山峰。
 
  上图:从“二十里云”之峰顶看“云南”人家
 
  上图:“云北人家”及远处的“二十里云”
 
  “云南”这边谷底海拔在100米左右,“二十里云”的峰顶海拔在300至600米不等,“云北”人家散落在山间台地的各个角落。旧时,云南云北人家来往,得翻岭而过。普通老百姓会说是爬山啊,翻岭啊,过岭很辛苦。隐士谢遗尘大概是得道高人,抑或是苦中作乐,将岭之南北的人们从岭上过往的行为称为“过云”。可以想象,人在岭上行走,走着走着,突然走进了峰顶的云雾中,再走一段,又突然从云雾中穿出,到了山下的谷地。他这一“过云”之说,让山间百姓的辛苦行脚,化生出了无限的诗意和仙象。
 
  上图:三折岭顶,可视作“二十里云”的北端
 
  上图:从“二十里云”之峰顶下“云南”,此即“过云”
 
  所以,我以为,关于“二十里云”的点晴之处,就在这“过云”两字。
 
  事实上,每每我对别人这么一说,听的人都叫:哎呀,太有诗意了!
 
  小时候在“云南”村里生活,不知道村东北这道高高的岭叫“二十里云”,但山顶上的云雾却很常见,只要是阴雨天,云蒸雾蔚的景象习以为常。这些年中,经常在雪窦山上行走,“二十里云”连绵不绝的情况也时有所遇,云雾大的时候,数米外不可辨,开车都不敢踩油门。现在公路发达,云南云北人家往来不需要再用脚步翻山越岭,但若干年前,我也曾在“过云”的古道上走过几回,山上林木参天,满目青翠,山道石阶错落,或陡峭或平缓,路转峰回,一步一景,该是访古思幽的好去处。
 

 

 
  上面三图,在不同天气情况下的“二十里云”奇观。
 
  最近文旅之风吹到乡村的角角落落,各地都在搜刮人文史迹。四明山的各个掌故差不多都被人说尽了,就这“二十里云”之“云南”“云北”及“过云”,不仅说的人不多,这么有诗意的风景,还没人想着去发掘推广,是不是太可惜了?

——————————————————————————————————————————

附

陆龟蒙的“过云”

相访一程云,云深路仅分。
啸台随日辨,樵斧带风闻。
晓著衣全湿,寒冲酒不醺。
几回归思静,仿佛见苏君。

皮日休和的“过云”

粉洞二十里,当中幽客行。
片时迷鹿迹,寸步隔人声。
以杖探虚翠,将襟惹薄明。
经时未过得,恐是入层城。

 

标签: 家乡
最后更新:2025年8月30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话说“二十里云”之“云南”“云北”及“过云” 宋代太白禅师考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话说“二十里云”之“云南”“云北”及“过云”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宋代太白禅师考
随拍2013弥勒文化节 继续阴霾(新浪微博46) 周记201840 谁的无框眼镜还配备了螺丝刀? 2014微48 失而复得的影像(20):2008年8月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