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隍庙

《老城隍庙》
  
  旧时,奉化城里有许多庙宇,有些是旧时官制庙宇。如文庙、武庙、关圣殿,鲁班殿、先农坛等等,其地位比散落在乡间的一般庙宇要高。这其中,自然也有一个几乎所有州县都有的城隍庙。
  
  不过,城里的好多庙早就没了,文庙也只剩下了一个大成殿。这城隍庙,在我印象中,也早就不在了。前不久,报上有文章说,在城里还有城隍庙的老址,还遗留着一个大殿。于是,趁着双休日,我也到去寻访一番。
  
  在城隍庙所在的西锦村转了几个圈,看着有点像报纸上的文章描述的地段,都没找着。在村外的田畈上,向一位看上去像本地人的老农打听。他说,你找错方向了。城隍庙在城基路往西,你到那个地方问下就是,不过庙早就没了,现在是粮站的仓库。接着,他愤愤不平地补充说,那个才是真的城隍庙,外面那些乱七八糟的,都是假的。
  
  进村,到城基路向西走。眼看着又快出村了,看到老农说的路边一家小店,停车,向一位过路倒垃圾的阿婆打听,阿婆嘴巴往旁边一个大门一努,示意:这个院子就是。哈,我正把车停在这城隍庙院子门口。她说,把车开进去吧。
  
  进了院子,下车打量,从这院子里的建筑风格看,白色高墙,高高的小窗,——果然是典型的粮库建筑。院子里停着几辆小车,有机器的声音,很明显,粮库的功能已经废弃。
  
  院子的最里面,北面有一个殿状建筑,过去一看,果然是座庙宇的殿堂。殿三开间,座北向南。方石柱,木质梁椽,小青瓦坡顶,青石台阶、地坪_可惜已经碎得不成样子。石柱上有楹联,字曾经用石灰封盖,下部已经有字透出,上面还封在厚厚的石灰下。殿东西两边有山墙,前后开放式。殿后紧靠粮库的墙,乍一看,两个建筑好像连在一起。
  
  此殿之外,在这个院子里,找不出其他有庙宇建筑的房子了。从眼前这个殿堂看,似乎城隍庙的建筑规模相当简陋。不过,在殿内,发现一块圆圆的石磉,看上去与之的匹配的柱子得有合抱大,可只有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这庙里的旧物。
  
  回家查光绪年间的县志,看到城隍庙一条下,有如此介绍:
  
  城隍庙,县治西顺成门内。唐咸通六年,令李宗申创建,后毁。元至元二十六年,令李天益重建。至治元年(延祐志作延祐七年)知州马称德修。明洪武二年封监察司民城城隍显佑伯,三年,改称神。二十年风雨圮。宣德间,令周铨、县氶黄宁修复之。正德十四年,令朱豹重修。嘉靖十年,令陈缟又修。十一年坏,令钱璠修之。以环庙田地之利时其修盖立为例。国朝康熙二十一年乡绅俞廷瑞捐资百五十金修。乾隆八年令李從龙重修。咸丰十一年毁于粤匪。同治三年重建正殿五间,续建大门三间,二门三间。翼以两厅各三间,廊屋各七间,岁以春秋仲月上戊日合祭于山川坛。本庙地东西阔四十五步,南北长六十七步。其地一十二亩五分六厘二毫五丝。
  
  从介绍看,这庙的正殿有五间,而我看到的这间大殿仅三开间大小,而且后面还是粮库,此殿当处在院子中间的位置,我估计很可能是上面说的“二门”。这遗留在殿内这个石磉看,这城隍庙的正殿,要比眼前这座大殿恢宏多了。
  
  奉化城隍庙供奉的庙神是谁?从县志上看,“明洪武二年封监察司民城城隍显佑伯,三年,改称神。”这个表述与中国所有州县的城隍庙规制一样。那么庙神应该是汉将纪信。纪信舍身解救汉高祖刘邦,为项羽所杀。刘邦得天下后,封纪信为十三省总城隍。宋代赵方时《宾退录》记:“镇江、庆元(即宁波)、宁国、太平、襄阳、兴远、复州、华亭、芜湖等城隍皆为纪信。”也有人认为,奉化的城隍老爷应该是唐代的庞玉。奉化曾属越地,庞玉曾是李渊的右卫将军,跟李世民参加消灭薛仁杲和浅水源之战,奠定大唐江山基础,又曾任越州(今浙江绍兴)都督、总管等职,政绩斐然,死后被越州民众奉为城隍。还有资料说,奉化城隍老爷是“明代忠臣杨继臣”。我在网上没找到杨继臣,倒发现有一个杨建盛,因反严嵩,被陷害至死。与奸臣相对的,当然可算是个忠臣,问题是他的履历中,并没有与江浙一带有什么次交集的地方。
  
  好了,不管是谁,在普通老百姓眼里,庙里供的神汉就是一菩萨,名啥姓啥不要紧,关键时候能起作用就是。这城隍庙就这样不明不白的传了下来,历代官宦,在上任之始,逢年过节,都要前去礼拜一下,老百姓也一样跟着做。这一切,在60多年前戛然而止。现在,这些功能,都散落到建在城外的那些城隍庙城隍殿中去了……
  
《老城隍庙》
 
《老城隍庙》
 
《老城隍庙》
 
《老城隍庙》
 
《老城隍庙》
 
《老城隍庙》

点赞
  1. 七月的路人甲说道:

    这是哪个地方的??
    [reply=大道,2014-07-14 00:11 AM]文章上说了,奉化的。[/reply]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