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触摸人文
  3. 正文

茅坞岙镇亭山

2014年5月7日 1863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2014-05-07_000702-0.jpg
  
  清明小长假时候登的茅坞岙镇亭山,过去已经一个月多。那天拍摄的照片一直沉睡在电脑硬盘中,没有去翻检整理,原因有好几个。
  
  一个原因是,那天登山状态极差。近来爬了许多座山,从来没像那天这么累。当时爬得满头大汗、上气不接下气不说,竟然第二天起来大腿胀疼,还持续了两三天。那天一同登山五人,就我一个男的,还爬得最慢,远远落在后面。——感觉这山登得有点狼狈,不大好意思说。
  
2014-05-07_000702-1.jpg
  ▲我将车弄到山脚下的水库边,从村子开过来的路狭窄得有点惊险。
 
2014-05-07_000702-2.jpg
  ▲停车处旁边有乡村小别墅,村里的有钱人建的。
 
  第二个原因是,我对这山也叫镇亭山感到疑惑。奉化叫镇亭的山,公认的在大堰,奉化与宁海交界的“第一尖”,海拔900多米。也有认为是石井村龙潭那一带。而我这天登的山在溪口跸驻的六诏村后面。在地方志书中没有查到有关记载,不知道这个镇亭山来历如何,无从落笔。
  
  第三个原因,那天走过的是一条简易的水泥路,爬到尽头,没了路,却还在半山腰。回来查卫星地图,我找不到登山尽头的落脚点。大体判断了一下,那天爬上的海拔高度有近600-700米。而我感觉中,似乎没有这么个高度。
 
2014-05-07_000702-3.jpg
  ▲将要到顶时的路。 
  
  然而不管怎么说,这天的山登得还是有点意思。
  
  第一个是风景不错。从山脚下一座水库开始,前半段沿路相伴的,是一条不大的溪坑,水流清澈是自然的,不管潭水深浅,均可见底。只是那天水流不大,想像一下,要是台风天或者大雨过后,这溪流该会是怎么一副样子。这溪流中的石头,大大小小形态不一,有的光滑如卵,有的棱角分明。更奇的是,石头的颜色也特别丰富,白的黑的红的黄的蓝的应有尽有,我不是学地质的,说不出个所以然,让行家来,可能会有许多说道。
   
2014-05-07_000702-4.jpg
  ▲路边的溪流。
 
2014-05-07_000702-5.jpg
  ▲这水要是大点该有多好看?
 
2014-05-07_000702-6.jpg
  ▲溪中的清流,奇石。
 
2014-05-07_000702-7.jpg
  ▲这块石头像客厅中的时尚沙发,我还上去坐了坐。
  
2014-05-07_000702-8.jpg
  ▲有点像玉的石头。
 
2014-05-07_000702-9.jpg
  ▲淡蓝色的石头。
   
  第二个是茅坞镇亭有龙王庙,在当地名气不小。因此,庙是这座山沟的主题。我们看到沿途有三座小庙。第一座在溪流陡然升高的一个拐弯处,单开间的神殿,里面供着两个武将,没有庙名。第二座在第一座往上不远处的路边,三开间神殿,庙额“镇亭山”,当地人称龙王老庙。这庙后有一亭,亭边山脚下有一洞,洞中水声哗哗,很显神秘。第三座庙就是我们此行的最高点,三开间神殿,旁加一偏殿。殿边也有亭,敞开式。庙殿前有一大树,树干已空心。传说神仙就是循着这树洞下的凡。这第三座庙中有一玻璃镜框裱着的庙记,文是我前同事所拟,字是甬上一书法家所书。记载的是该庙的神异之事:说“此龙王名曰广惠……昔修道于此,赴考东海,途经镇海口遇一妖龙作恶民间。路见不平,战败妖龙,延误考期,民感其恩。上奏朝庭,御赐龙王有匾为证……”庙内神像上方挂有两匾,一书“大清勅赐茅坞镇亭山广惠龙王”,另一匾书“大清勅赐镇亭名山”。看上去前者为真品,后者应是仿制的。庙中另有横匾“惠我无疆”,由邻县新昌的沙溪镇孙家田村村人所捐,落款时间是民国甲戍年(公历1934年)。此庙为1990年代年重建。
 
2014-05-07_000702-10.jpg
  ▲山里的第一座小庙。
 
2014-05-07_000702-11.jpg
  ▲第二座小庙。
 
2014-05-07_000702-12.jpg
  ▲第二座小庙后面的亭子。
 
2014-05-07_000702-13.jpg
  ▲亭子旁边流水哗哗的山洞。
 
2014-05-07_000702-14.jpg
  ▲第三座小庙。
 
2014-05-07_000702-15.jpg
  ▲庙边有亭。
  
2014-05-07_000702-16.jpg
  ▲庙殿前面的古木。
 
2014-05-07_000702-17.jpg
  ▲庙内民国时期的匾。
  
2014-05-07_000702-18.jpg
  ▲大清皇帝的敕赐。
 
  第三个是植物的奇异。 在溪边发现一树,树叶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果实,看了让人头皮起疙瘩。遍查网络图片,没找到类似的图片,从感觉中看应该是寄生植物,只是这么多寄生的果实,不知道怎么长出来的。至于同伴们沿途欢呼着采到竹笋、野菜、茶叶,虽说不是啥新鲜物种,但对于农村长大的人来说,够亲切了。
 
2014-05-07_000702-19.jpg
  ▲恐怖的植物。
   
  长在奉化,看到奉化的山水,总是觉得平淡无奇。然而,最近觉得,随便找条山沟往里钻,总会有一些意外的发现。找这么一个地方,四时八节走走,不同季节会给你不同惊喜的。茅坞镇亭山应该就是这么一个地方。
  
  对了,此行还解了我一惑:跸驻这一带狭长平原之两侧,均是高山崇岭,可叫“坞”的地名有好几个。原来我一直认为,“坞”是平原水网地区才用的名字,查了辞典才知道,坞的其中一个解释是山坳。看来跸驻这一带的先人们还是挺有文化的。
  

标签: 登山
最后更新:2014年5月7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纪念儿子踏上社会十周年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竞聘失败——小镇日子(26) 我为笔会忙(新浪微博10) 溪口剡溪的雾 博联社网络春晚民俗版主持开场白 秋味浓了 2014微15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