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北渡

江口方桥一带,地处宁绍平原边缘,是奉化地势最为平坦的一块宝地。发源山区的奉化县江、剡江、东江三大水流,在平原地带分分合合,最后渐渐汇拢,在奉化的最北端方桥境内汇成奉化江,再往下与鄞江、姚江汇合成甬江,东流入海。
 
早年间,因为地平,水流无定向,在平原地带造就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河沟。人们在这种地形中出行,简直走迷宫一样。自从人们发明了舟楫,大概也就有了渡口。江口方桥一带有好些村子以渡口作名。我猜想,过去在官道上一路行来,会隔三差五碰到一些渡口。只是后来公路建多了,交通格局发生变化,渡口渐渐失去作用。等我在奉化四处游荡的这些年中,那些以渡口命名的地方,多不见了渡的景象,唯一一次让我见到的,是方桥的北渡,时间是五年前的冬天。
 
那天,与几个朋友约了去渡口边的普渡寺小坐。住持宝相法师带我们在寺内外游览,转到寺外,恰好对面有一小船,载了三五个人往这边而来……印象中,那天是我见到渡口摆渡实景的唯一一次。尽管后来又几次去过这渡口,可从渡口的痕迹看,坐渡船的人是越来越稀少了。
 
前两年,有消息说,江塘要改造,甚至说普渡寺也要拆迁,又后来说,寺院不拆了。今年上半年,四出例行检查,去普渡寺一看,果然那儿的环境大变——寺院还在,江塘变高了,渡口没影了。
 
现在人们叫北渡,一般是指村名。据说,属于鄞州地盘的江对面,那个村子也叫北渡。在我们这边,渡口在村北面,人们到渡口,先要穿过一段狭窄的村道。渡口前有一过路亭,亭一侧设神龛,供着关公,称关圣殿。这亭子的建筑极简陋,但几根立柱是石质的,看上去很古朴。亭内有碑,上书“义渡碑”,虽然碑正文的字迹不易辩认,但看得出落款时间是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不知道这碑与亭是不是同时建的,但这碑有近150年历史,如果不算是文物,也应该算是古物了。
 
前些天,再去细细看了看渡口原址,发现渡口的痕迹,连同这亭子,一丝一毫也没了。看看江对面,那边的情形跟咱这边完全一样,高大的江塘把原来渡口的低缺堵得天衣无缝。
 
说来也巧,今天想说说这北渡的事情,恰逢普降暴雨,好多地方告急,已经出现人员失踪情况。深夜,见雨一点也没有停歇的意思,不禁有黄金口担心,打电话给渡口边的宝相法师,问情况怎么样。她说,寺内没有进水,没有问题。我甚感意外,往年这个情况下,寺院肯定告急了。看来,江塘改造已经发挥了作用。
 
只是……
 
从此以后,北渡只存在于地名中。
 
《别了,北渡》  2011年2月,北渡渡口有渡客实景。
 
《别了,北渡》  渡口的过路亭。
 
《别了,北渡》  亭一侧供着关公,名关公殿。
 
《别了,北渡》  2013年9月的渡口,看得出人迹罕至。
 
《别了,北渡》  亭内义渡碑。
 
《别了,北渡》  渡口边的普渡寺。2014年8月时的情景。
 
《别了,北渡》  今年4月,渡口边的江塘开始改造。
 
《别了,北渡》 亭子已经拆了。只剩下立柱还树着。
 
《别了,北渡》  如今的渡口遗址。
 
《别了,北渡》  江对面也没了渡口痕迹。

 

点赞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