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都是老套的

《励志故事都是老套的》
   
  天下有关的成功故事,其实过程都差不多,拿成功人士的故事去励志,听的人往往会觉得不过如此。但是,越是老套的事,越是最难做到。
  
  我们大学毕业那会儿,国家的分配政策是,95%以上的要到基层第一线。因此,毕业令一下,除了几个留在省城大机关大事业单位的,其他多卷了铺盖回到了老家。在大学学了不少“高精深”的理论和“尖端“的技术,回到乡下,一接触工作,发现想干事是要啥没啥,想混日子倒是条件多多,于是,我们中的多数人,就跟我一样,在现实中慢慢消磨锐气,消磨青春,多年过去,开始变得老气横秋,生命也慢慢消磨得差不多了。
  
  我有一位同学,当年毕业分配到了省内最边远的县。毕业20多年后,居然做成了许多大事:他主持过国家和省许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获得过国家和省级诸多科技进步奖项,出过专著,发表过许多论文,他的成果是国内行业的当家品种,他开发的技术给农民创造了数以亿计的效益,母校邀请他去讲学,国内同行邀请他去做指导……这些成果,出现在那个偏远的地方,不得不令人信服:他就是一个成功者。前两天,我跟他见面,毕业20多年后,有了一次比较深入的长谈,他说了自己这些年中一些故事,我听了之后的感觉,还是两句老话:一是,自己的命运得由自己掌握,二是,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
  
  他说起那个目前在全国推广面达到60%的品种选育经历。10余年前,他应调进入他后来当了头的那个单位,具体开始研究推广工作。他认为当时在推广的当家品种有改进的理由。他说,农产品新品种的选育,运气很重要。高层次的科技单位可以让种子上卫星接受太空辐射,也可以在实验室进行分子级的试验,但对基层的来说,实验室条件有限,最有效的方式是,在全面推广种植的那些产品中去寻找变异的样本,并加以选育对比。但事实上,在数以亿计的种植数量中,发现并选育一个新品种的成功机率并不大。他说,有一天,有一个农民来单位反映,说他们提供的种苗有问题,因为有一部分长得比正常的矮小。单位里的许多人怕惹上麻烦,都避之不及,唯有他,敏感地觉得这事有戏,于是他随农户去看了现场,发现那种苗确实是他们提供的,而且在地里长着的,确实跟正常的不一样,但是那模样非常符合他心目中正在寻找的新品种的样子。他采了一些标本回来,培养后连续种了两年,发现这个品种的稳定性很好,基本符合一个成熟品种的特性。于是,正式向上申报,一个新的品种由此诞生,而且很快获得了市场的认可。随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取得,这个成果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荣誉,他成了国内的学术权威,并且渐渐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和更大的支持。在这个偏远小地方的小单位,他们建起了省级的重点实验室。他骄傲且不无自得地说,他这个只有三个本科生的小单位,取得的高级别科研成果,比他们整个地区所有科研单位加起来还多,这是相当不简单的!
  
  故事的过程听起来很传奇,但也很简单。当然,说简单可能有些武断,我相信那过程肯定有不简单之处,毕竟那是需要脚踏实地做出来的,而不像有些所谓的成果是官场演义中信口开河吹出来的。说传奇,是事情的发生似乎很有偶然性,但这个偶然性,如果稍微忽略一下,事情也就过去了,也就不会有后来的那些故事了。说不定,他今天还在数量浩繁的农家园子里苦苦摸索呢。我分析他的成功经验,就是两条,一是目标坚定明确,想做成一件事情,你必须得时时处处想着这事,你的所有的触角,必须得随时张着,保持高度的敏感,注意捕捉周围无时不刻散发着的细微信息。世界上掉下来砸人头上的苹果多了,可砸到牛顿头上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可那不是苹果的功劳,功劳还是属于牛顿。第二条是,想到了就要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做。他说,在基层搞科研,思路不能跟着高级别的科研单位走,人家来细的,你就要来粗的。我说,你跟人家不一样的是,人家搞个科研,写完一个论文,目的就达到了,而你是想着要让农民用,要让人家取得经济效益,这就等于比一般的科研人员往前多走了几步。而这几步,产生的效果就可能是惊天动地的。世界上的事情,浅尝辄止的多,往深里究的少,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就是这么个现象。所以说,成功并不复杂,复杂的是坚持,是过程。多数人明月这个道理,可就是做不到。
  
  我的那个同学现在换了单位,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听他的打算,我发现真的跟当年大学时不一样,思法多多,思维活跃。他自己说自己适合于做创新方面的事情,我相信。祝愿他能继续成功,继续创造老套的传奇故事。
    

点赞
  1. 沈红说道:

    每个人不一样,复制不了别人的成功,其实你也是别人的励志故事,只不过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
    [reply=大道,2011-07-22 01:33 AM]前半句对,后半句不对 :)[/reply]

沈红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