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谈古论今
  3. 正文

励志故事都是老套的

2011年7月19日 1607点热度 0人点赞 1条评论

2011-07-19_001652-0.jpg
   
  天下有关的成功故事,其实过程都差不多,拿成功人士的故事去励志,听的人往往会觉得不过如此。但是,越是老套的事,越是最难做到。
  
  我们大学毕业那会儿,国家的分配政策是,95%以上的要到基层第一线。因此,毕业令一下,除了几个留在省城大机关大事业单位的,其他多卷了铺盖回到了老家。在大学学了不少“高精深”的理论和“尖端“的技术,回到乡下,一接触工作,发现想干事是要啥没啥,想混日子倒是条件多多,于是,我们中的多数人,就跟我一样,在现实中慢慢消磨锐气,消磨青春,多年过去,开始变得老气横秋,生命也慢慢消磨得差不多了。
  
  我有一位同学,当年毕业分配到了省内最边远的县。毕业20多年后,居然做成了许多大事:他主持过国家和省许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获得过国家和省级诸多科技进步奖项,出过专著,发表过许多论文,他的成果是国内行业的当家品种,他开发的技术给农民创造了数以亿计的效益,母校邀请他去讲学,国内同行邀请他去做指导……这些成果,出现在那个偏远的地方,不得不令人信服:他就是一个成功者。前两天,我跟他见面,毕业20多年后,有了一次比较深入的长谈,他说了自己这些年中一些故事,我听了之后的感觉,还是两句老话:一是,自己的命运得由自己掌握,二是,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
  
  他说起那个目前在全国推广面达到60%的品种选育经历。10余年前,他应调进入他后来当了头的那个单位,具体开始研究推广工作。他认为当时在推广的当家品种有改进的理由。他说,农产品新品种的选育,运气很重要。高层次的科技单位可以让种子上卫星接受太空辐射,也可以在实验室进行分子级的试验,但对基层的来说,实验室条件有限,最有效的方式是,在全面推广种植的那些产品中去寻找变异的样本,并加以选育对比。但事实上,在数以亿计的种植数量中,发现并选育一个新品种的成功机率并不大。他说,有一天,有一个农民来单位反映,说他们提供的种苗有问题,因为有一部分长得比正常的矮小。单位里的许多人怕惹上麻烦,都避之不及,唯有他,敏感地觉得这事有戏,于是他随农户去看了现场,发现那种苗确实是他们提供的,而且在地里长着的,确实跟正常的不一样,但是那模样非常符合他心目中正在寻找的新品种的样子。他采了一些标本回来,培养后连续种了两年,发现这个品种的稳定性很好,基本符合一个成熟品种的特性。于是,正式向上申报,一个新的品种由此诞生,而且很快获得了市场的认可。随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取得,这个成果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荣誉,他成了国内的学术权威,并且渐渐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和更大的支持。在这个偏远小地方的小单位,他们建起了省级的重点实验室。他骄傲且不无自得地说,他这个只有三个本科生的小单位,取得的高级别科研成果,比他们整个地区所有科研单位加起来还多,这是相当不简单的!
  
  故事的过程听起来很传奇,但也很简单。当然,说简单可能有些武断,我相信那过程肯定有不简单之处,毕竟那是需要脚踏实地做出来的,而不像有些所谓的成果是官场演义中信口开河吹出来的。说传奇,是事情的发生似乎很有偶然性,但这个偶然性,如果稍微忽略一下,事情也就过去了,也就不会有后来的那些故事了。说不定,他今天还在数量浩繁的农家园子里苦苦摸索呢。我分析他的成功经验,就是两条,一是目标坚定明确,想做成一件事情,你必须得时时处处想着这事,你的所有的触角,必须得随时张着,保持高度的敏感,注意捕捉周围无时不刻散发着的细微信息。世界上掉下来砸人头上的苹果多了,可砸到牛顿头上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可那不是苹果的功劳,功劳还是属于牛顿。第二条是,想到了就要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做。他说,在基层搞科研,思路不能跟着高级别的科研单位走,人家来细的,你就要来粗的。我说,你跟人家不一样的是,人家搞个科研,写完一个论文,目的就达到了,而你是想着要让农民用,要让人家取得经济效益,这就等于比一般的科研人员往前多走了几步。而这几步,产生的效果就可能是惊天动地的。世界上的事情,浅尝辄止的多,往深里究的少,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就是这么个现象。所以说,成功并不复杂,复杂的是坚持,是过程。多数人明月这个道理,可就是做不到。
  
  我的那个同学现在换了单位,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听他的打算,我发现真的跟当年大学时不一样,思法多多,思维活跃。他自己说自己适合于做创新方面的事情,我相信。祝愿他能继续成功,继续创造老套的传奇故事。
    

标签: 人生 同学 生活 随感
最后更新:2011年7月19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 沈红

    每个人不一样,复制不了别人的成功,其实你也是别人的励志故事,只不过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
    [reply=大道,2011-07-22 01:33 AM]前半句对,后半句不对 :)[/reply]

    2011年7月21日
    回复
  •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纪念儿子踏上社会十周年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想起十八年前的那场“七三○”洪水 我与美术 锦屏白云禅寺 溪口法华讲寺 2015微周32 我为笔会忙(新浪微博10)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