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忍受的生命之轻

[color=White]  前两天刚刚写了一个《不堪回首之生命之轻》,今天就在论坛上看到一个消息,说是浙江平湖农村一名初中英语教师于5月10日晚上10时左右在杭州割喉自杀,年仅33岁。那个贴子说:他是学校的教学骨干,多次评为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多年,任教已经十多年,为人厚道,工作积极。当天下午,在县城参加完教研活动后,他没有回学校,打他手机一直不接听,同办公室的老师以为他在路上出了什么事情,一直打他手机,后来一段时间一直关机,直到下午4时左右,他给爱人发去一条短信:“今夜不归”,他爱人四处打电话,但一直找不到他。直到半夜,杭州警方打来电话,才知道悲剧发生……

  贴子说,这位老师人缘一直不错,和同事,领导的关系也一直很好,家庭也没有出过什么事情,所以大家根本想不出其自杀的理由。平时谁也看不出他有什么异样,当事情发生时,有些教师才隐约想去他平时不经意的说起“活着真累”之类的闲聊,但根本不会想到事情会这样,从他的遗书上看(长达5,6页),对现在的教育体制,学校体制痛恨和厌倦是导致他走上绝路的根本原因,长期的对教育体制不满,而又没有发泄出来,使他心里承受了比其他老师更多的压力,但谁也想不到他会走上绝路,当该校的老师得知消息时,有不少老师当即眼泪夺眶而出,但更多的老师是无法相信这个事实。

  贴子说,当地的新闻媒体对此消息做了封锁,电视,报纸等没有任何报道,但在网上还是有一些记载,希望看到此贴的好心人能关注一下。

  看罢这个贴子,我第一个印象就是,这个老师估计是患了抑郁症。对抑郁症这个病,名词大家听了都很熟悉,但是对其危害程度认识得可能不多。这些年许多艺人自杀,如张国荣、李恩珠、陈宝莲、阮铃玉、倪敏然等也多是得了这个病引起的。由于现代社会竞争加剧,全世界患有抑郁症的人数在不断增长,而据有关专家的预测,抑郁症患者中有10-15%面临自杀的危险。

  为什么我们平时听到的都是世人得抑郁症自杀的消息,而不大听到其他人得这个病的消息呢,其实很好理解,由于艺人有其名人效应,名人脸上撞起一个包都会有狗仔队抢着报道,更何况是自杀这样的惊天大新闻?一般人自杀,如果媒体也争相报道的话,那还能报道得过来?其实一般人患此病自杀的也不在少数。前些年本地有一家大型报纸的总编,被发现身上绑了哑铃沉溺于老家的河中,起初大家都以为是一起刑事案件,可是后来公安部门的结论是患抑郁症自杀而死。好多年前宁波有一年轻的机关干部卧轨自杀,被证实也是同样原因。

  曾经有一朋友患过此病,我眼中此朋友也是一铮铮铁汉,但后来据他说,他在病时也曾经动过自杀的念头,这令我大为惊讶。问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说他也说不清楚,反正有种万念俱灰,生不如死的感觉,行动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现代社会的高竞争压力是产生抑郁症的一种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大家都有同样的压力,为什么有的人会患此病,而大多数人不会呢?我想,患此病主要有外部的原因和自己个人内部的原因,双方结合在一起才会生病。

  一个人,如果面临的压力过大,自己应该学会给自己减压。患此病的人,我想大多具有完美主义倾向。凡是都想做得好些好些更好些,不免对自己施加过高的压力。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作为单位、家庭,也要注意,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无限止地一直保持高压,要让人有喘气的机会。

  听来一个消息,前两年,一朋友的一个同事忽然性情大变,整日唉声叹气,沉默不语,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来,大家都感到非常奇怪,跟他谈,他也说不个所以然,后来大家分析,有可能这位同事也患了抑郁症,单位同事们后来约定,对这位同志不可以指责,不可以说重话,让他感到环境的宽松,同时,邀请他参加一些活泼的文体活动,并对其家人婉转地提出,不要过多地指责他的性情方面的改变。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他的表现有很大改观,最后,让他调一个单位,换了一个环境。听说他后来过得比以前好多了。

  上面引用的这个消息中,因为那个老师的遗书中写了对教育体制的各种弊端的反感和压力,因此网上的讨论,一边倒地谴责中国的教育制度,认为是中国的教育制度害死了他。中国的教育制度当然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老师们也的确承受了许多一般职业不能承受的压力,这位老师的死也不能说和教育制度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是无论怎么说,这不能成为老师自杀的理由,想当年,在日本鬼子的残酷统治下的,在德国法西斯的焦中营里,人们还要顽强地想方设法地活下来,难道这个老师所处的压力和环境能与此相比?在中国现代社会里,有许多人的处境要比老师们困难得多,难道他们就都承受不起了?

  由于中国的人文传统的原因,对个人的精神向来不大关注,精神疾病也向来被人等同于“神经病”,因此一般人羞于此病,家庭、社会、单位也对此病人的病症讳莫如深,这样往往错过了许多病人的治疗时机,有的甚至于在病人性情大改的时候,还一味地加以指责、埋怨,这样的结果是给病人的病情火上浇油。直到产生了后果,才恍然大悟,可惜这时已经是悔之晚矣。

  上苍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视之若芥之轻,珍惜生命,不是要让生命养尊处优,而是要勇敢地迎接各种挑战。当生命之桅出现裂痕时,我们应该及时地修复他,一味地责怪环境是没有用的。无论怎么样恶劣环境,生命都应该延伸下去,绽放灿烂之花。

点赞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