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这张拍摄于1978年的老照片,说的是当年棠云公社上汪标本厂的故事。 着手开始做这个专题时,政协秘书长老董几次到棠云寻访这对小姐妹,终于有村民认出老照片中右边的一位,名叫汪亚飞,通过她, …
上面这张拍摄于1978年的老照片,说的是当年棠云公社上汪标本厂的故事。 着手开始做这个专题时,政协秘书长老董几次到棠云寻访这对小姐妹,终于有村民认出老照片中右边的一位,名叫汪亚飞,通过她, …
上面这张老照片说的是江口农机厂的故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浙江几乎每个公社都办了一家农机厂。许多地方的农机厂,初办时由农村一些手工业从业者组成,最初级的产品是镰刀、锄头、斧头、 …
上星期休假这几天天气真不错,在家闲着没事,到街上去逛逛。惠政东路半边老街仍然热闹。咱老百姓日常生活需要的手工活儿、土特产品这儿应有尽有,当然,在这里做买卖的人们也是一道百看不厌的风景线。 …
对上面这张老照片中的主人公的寻找过程充满了戏剧性。 这张照片说的是当年的县重点企业奉化化工厂的“成就”,工人的名字没有注明,面貌也不是太清楚,加上奉化化工厂的厂址不在城区,因此,寻找起来 …
这张老照片中的主人公名叫楼美浓。1978年时,她是奉化丝厂的一名缫丝工,当年才21岁,却是个有着5年工龄的老工人了。 找到这张照片的主人公比较容易,政协秘书长老董稍微动用了一下老关系,就知道 …
前段时间事情多,人颇感疲乏,周一上班交待了单位的工作后,决定这周剩下几天休假了。星期二早上一觉睡到近10点,忽然想起,今天是奉化沿海小镇松岙举办桔文化节开幕式的日子,一觉睡得错过了。因此, …
11月15日,上海博友联谊会的部分博友12人,在陈盈国会长的率领下,光临奉化,与奉化部分博友联谊。 上海博友中午11点到奉化,下午1点半开始在溪口风景区游览、采风、拍摄。下午4点至6时, …
这张老照片,是1978年展览的一组照片中唯一一张产品照。它说的是奉化当年非常有名的特产——翻簧竹雕。30年后,想在奉化看到这一工艺已经非常困难。我问了好多人,想印证一下我20年前似乎见过的这一传统 …
上面这张照片摄于1978年,反映的是奉化皮革厂制球车间工人在加工皮革球的情景。 这张照片,即使从现在的眼光来,无论从构图、用光等各方面看,都拍得非常成功。照片上工人的脸清晰可辨,原本想找到 …
这张摄于1978年的老照片,讲的是当年的地方国营奉化微型电机厂的事情。照片中有两个拍得很清晰的人物,我们当然要找到他们,看看他们今天在干什么。 经过多方打听,请了这个厂的许多老职工辨认,终 …
下午3点多的时候,吕名来电说谁谁谁在奉化,我没听清,问:你说谁啊? 吕名说,成文军啊。哪个成文军?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1秒钟后,恍然清醒:拍领袖的成文军? 吕名说,是啊,他说在广平路 …
11月1日,博友黄新(来自浙江杭州)、陈秀玉(来自福建厦门)、翟铁民(内蒙杭州两栖,算来自内蒙吧)来到奉化,与奉化部分博友举行了一个小小的联谊。天公不作美,雨一直下个不停,但挡不住大家的兴致 …
11月8日上午,2008中国(奉化)雪窦山弥勒文化节开幕式暨露天弥勒大佛开光法会在雪窦寺举行。本人有幸见证了这一幕。 露天弥勒大佛法相庄严,笑迎八方来客。 开幕式会场,整个上午天降甘 …
奉化溪口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即将于今天上午开光。 2005年9月,国家宗教事务局同意在雪窦山修建露天弥勒大佛。经过三年建设,主体工程已经完工。露天弥勒大佛采用锡青铜浇铸,坐姿佛像净高33米,加 …
[align=center][/align] 其实好多地方只是擦了一下边,它却当你去过全省了。闹着玩,呵呵 大家想玩的话,去这个地方:http://www.markwang.com/chinamap/
这张老照片,是1978年时拍摄的奉化食品厂生产车间。这家企业已经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转制解体。 和我一起做这个专题的政协秘书长老董费尽周折,找到了这张照片5位女工中的3位。并且在8月一个炎热的 …
阴天对小DC是个很严峻的考验,因为光线不好,暗部很容易生产噪点,即使用最低ISO拍,也难以保证不出噪点。 不过。用GX200试拍之后的观察看,与GX100相比,暗部的宽容度确实好多了,噪点有很大降低 …
从7月份开始设想,联系、寻访、拍摄、查资料、撰稿、排版、校对、印刷,外加筹款,终于看到成品书了。 算是完成了一件大事。 成品就是这样的。 扉页。吃人家的嘴软,一下子多了这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