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农机厂——《旧影新照》(17)

《江口农机厂——《旧影新照》(17)》
  上面这张老照片说的是江口农机厂的故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浙江几乎每个公社都办了一家农机厂。许多地方的农机厂,初办时由农村一些手工业从业者组成,最初级的产品是镰刀、锄头、斧头、柴刀等,基本上也就是原来打铁店的水平。后来慢慢的生产些犁、耙、打稻机等农村常用的农机具。其中也有一些农机厂产品或机制转型成功,发展成了大中型的工业企业。现在国内许多由乡镇企业脱胎而来的巨型企业集团,都走过这样的路子。如鼎鼎大名的杭州万向集团,1969年的时候,就是由鲁冠球与6位农民一起创办宁围公社农机厂开始创业,他们最初也不过是家打铁店的水平。

  江口地处奉化平原,地势平整,耕地肥沃,灌溉自如,当年盛产稻麦,历史上就是个相对比较富庶的地方。从这张照片上看,江口农机厂已经具备了比较成熟的生产工艺。由于照片上的工人无法辨认,我们暂时没能找到片中的人物,不过,在寻访过程中,却意外找到了江口农机厂的第一任厂长江财运老先生。

  江财运老先生出生于1922年,今年已经87岁高龄了,现仍居住在江口镇上。据他介绍,他1960年浙江机械专科学校毕业,在当年也算是个高学历的知识分子。毕业后在杭州工作了一段时间。1962年回奉化,1963年在他带领下创建江口农机厂,任农机厂的第一任厂长,后又担任过奉化石油机械厂和奉化煤矿设备厂厂长,1982年退休于乡镇工业局属下的工业公司。

  江财运老先生虽然年岁已高,但仍然谈吐清晰,往事在他脑海里丝丝缕缕的一点不乱。他说在江口农机厂的创业过程充满了艰辛。农机厂是从“三把榔头四个人”起家的,三把榔头分别是庄云绍、周祥康、王品良,江老先生则负责经营管理。当年极左思潮盛行,做厂长的,经常得违心说上级爱听的话,好几次他据实直言,曾经得罪过不少领导,说起这些,至今他还忿忿不平,说当年这些人空口白话,害了多少老百姓!文革期间,他还被当作“走资派”,被厂里的造反派揪斗过。不过创办农机厂也让他有过风光的时候,他说,文革期间,他曾作为宁波市的唯一厂长代表参加国家的农机会议,回来后宁波地区行署要组建农机局,让他去做局长,他当年因为家在奉化江口住,没有城市户口,无法解决户粮问题,因此没有去赴任。我们打趣说你要是去当了农机局长,那现在就是一般的退休职工了,他呵呵一笑。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江口镇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农机厂渐渐不再风光,九十年代悄然破产,由于是乡镇企业,农机厂的消失并没在当地泛起多大涟漪。原厂址上现在建了沿街商住楼,当年的痕迹一点也找不到了。现在的江口,服装、厨卫等产业在国内外都颇有声望,罗蒙集团就是江口镇最大的企业。这个当年由几十个人组成的代人家加工服装的小作坊,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是年销售数亿元的企业集团,其主打产品罗蒙西服跻身全国著名服装品牌行列。

  回头解释一下社队办企业这个名词。当时的农村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的主业是农业生产,后来有的地方用集体积累办起了工业,顾名思义,公社办的叫社办工业,生产大队办的叫队办工业。据说,最早社办工业的名字是由1959年2月由毛泽东命名的。到1972年时改叫社队企业,1983年公社建制撤销后,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把社队企业改称为乡镇企业。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奉化的乡镇集体企业实施全面的机制转换,到90年代末基本完成了股份制或私营化改造。目前,乡镇企业这一名词似乎只剩下了象征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早期的社队企业、后来的乡镇工业的兴起,给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力,也为以后的国企改革和企业机制创新提供了基础。以奉化为例,1978年后的30年中,工业始终保持高速增长,2007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78.7亿元,是1978年的97.8倍,年均增长17.2%。
 
《江口农机厂——《旧影新照》(17)》
  江财运老先生近影。
 
《江口农机厂——《旧影新照》(17)》 
  江口农机厂旧址,如今建了沿街商住楼。
 
《江口农机厂——《旧影新照》(17)》 
  江口镇的重点企业罗蒙集团。

点赞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