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董村的居民,大多都住在山谷间,一条叫做筠溪的溪流两边的盆地上。村民大部姓竺,据家谱记载,最早来此定居的是一家人,经过千年化育,到现代,有了五六百户,数千人口的规模。从村头到村尾,有将 …
老家董村的居民,大多都住在山谷间,一条叫做筠溪的溪流两边的盆地上。村民大部姓竺,据家谱记载,最早来此定居的是一家人,经过千年化育,到现代,有了五六百户,数千人口的规模。从村头到村尾,有将 …
5年前回乡,曾经在隔壁村子的山脚下,见过一座大墓。当时只记住了墓主是我的同宗,姓竺,叫云峰先生,对旁边的落款小字未加注意。问过他们村里许多人,都对这位先生的身世不甚了了,也说不出他有没 …
距老家村口往南的大路,走上里许,有一座水泥桥横跨溪流。在家乡不多的诸桥中,这座桥的跨度最大,因此,小时候,我以为那是一座很大的大桥了。 长大以后,经常外出,才知道这其实是一座 …
通往老家的公路基本修好,路宽了,走起来比以前要畅快得多。长假到了,偕家人一起又回了趟老家。老家的村子照例是静悄悄的,干净,安逸。 宗祠越来越老了。 这间泥房,过去是生产队的队 …
通往老家的那条公路改建,开工两年多了,沿老路的那段做得差不多了。新开的通往四明山的那一段在老家的后山上,估计修得没那么快。一直想去看看,在原本人迹罕至的地方,修出来的路会是什么样子, …
民国癸丑年(公元1913年)编辑的《竺氏宗谱》行诗叙略后面,录有如下一段文字:“俸公吾二十世祖也,业绍先人德裕,后嗣化为六脚,迄今子孙绳绳,丁口计二百有余。公之祀产照次轮流,不致紊乱,惟有 …
近读我的老家在民国癸丑年(公元1913年)编辑的《竺氏宗谱》,对照着读奉化其他竺氏的有关资料,发现有几处新发现。 一、发现了筠溪完整的行诗。 在卷五中,看到《竺氏行诗叙略》 …
元旦期间回老家,在舅父家墙壁的镜框里发现一张照片,引起了我的注意。这照片是新近拍的,上面的日期显示是2010年的清明。照片侧一行字标着:“竺氏奉化派第十六世始迁海安始祖士云公之墓”。 …
[align=center][/align] 前些日子回家,从家里翻出一本小家谱。这本家谱是我老家的一位近亲1984年的时候抄写给我父母的。这位我应该喊伯伯的老人早已于十多年前作古。 当年自己还小,没那么注意去 …
前两天,有竺姓朋友提议在QQ上开个群,以利于同宗朋友即时交流,他说在网上已经有了一个,我当时申请加入了。不过好几天了没有音讯,估计是人少的缘故。 今天中午,发现自己的申请被同意了,并且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