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网事记录
  3. 正文

网络春晚风土人情版活动闭幕词

2009年2月22日 1688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2009-02-22_232504-0.jpg
  --此文是我在博联社当网络春晚风土人情栏目节目主持人的点评稿
  现转载于下:
 
  各位博友大家好!

  博联社第三届新春民俗网络晚会活动鸣金收场了。按照博联社的要求,各版块的主持人要对自己负责版块的内容进行点评。我想点评这个要求有点高,至少对于我来说,有点勉为其难。这里就根据我的观感说三道四一番吧。

  为了做好这说三道四的工作,在活动截止期后,对投到我这个版块的全部42篇博文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阅读,原来这也是个很苦的体力活!看完博文后,深深感到,中华民族民俗同一性与多样性共存,是中国年历数千年不衰且精彩纷呈的根本所在。先说民俗的同一性。中国地大博,民族众多,但过年中有许多风俗是大同小异的,如李仝子的《祭灶官》、杨俊祥的《小年到大年》、陈春的《蒸米糕》、司芳琴的《山西晋城人怎么过年》、黄新的《祭祖》、郭惠莲的《杀猪过年》等,虽然说的是作者家乡的风俗,但每个不同地方的读者都会在其中的找到许多相似的习俗,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巨大影响力,甚至在王平的《日本的正月,中国的味》中都可以找到。再看民俗的多样性。邓启耀的《今晚睡懒觉的注意了》、魏志雄的《羌式拔河》和《羌家人的年夜饭》、王泰安的《中国•盘子》、任卫红和董海宁记录的晋南临猗的“扎马角”、陈天石《苗乡芦笙节》、郭鹰的《走古事》、张丁峰的《祭祀好官》、江幼红的《跑马灯与滚龙灯》、武勇的《陕北牛王会》和《陕北放赦》、李卓彦的《晋南跑鼓车》、徐修成的《元宵节里坟茔的灯火》、杨朔的《嘉官庆寿(大八仙)》、李大林的《黔东南隆里正月十三迎“龙神”》等,呈现了中华大地上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正是因为各地有这么多不同的民俗,让我们许多博友,不远千里万里,东跑西颠,不亦乐乎地体察民情、体验人生、增加阅历、丰富创作。
  
  从大家的选取的题材看,有以文字内容为主的介绍民俗的,如杨俊祥的《小年到大年》可以算是一部过年习俗的小百科,司芳琴的《山西晋城人怎么过年》,从年底腊月二十八开始到元宵节,该吃啥忙啥,都在文章中点到了。也有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过年习俗的,如李仝子的《祭灶官》,最后一段“那些卖老灶爷的女人越来越胆大,到后来,竟是一大摞一大摞地拿在手里,走街串巷地吆喝:卖老灶爷……卖老灶爷……谁买老灶爷……”读来令人忍俊不禁。郭惠莲的《杀猪过年》讲的是小时候的事情,说明最普通的习俗,也是最值得怀念的。陈春的《蒸米糕》也用平实的语言,回忆了小时候家乡过年时的蒸米糕的民俗。孟志涛的《通俗》则比较通俗地说了家乡过年的风俗和自己过年的习惯。更多的博友是以图文形式介绍年俗的。如张立天的《汾州迎春》、武通凯的《乡村腊月年市》、王宇的《系上平安》、黄新的《祭祖》等。

  年俗活动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大块:一是敬神,这是最多的。二是婚俗,如张丁峰的《娶新娘》和张亚娟的《搬茶》、郭鹰的《打新婚》、徐修成的《大姐家嫁闺女了》、尹忠的《苗家新娘回门婚俗》,可以看出婚娶风俗也有很强的地域特殊性。

  比较出新的吕名的《迎春棋赛》,博主说了,“健康祥和文明欢乐”是发掘壮大的一条铁标准,千万别“庸俗当民俗,肉麻当有趣”。在大家都回忆传统习俗的时候,冷不丁出现一个新风俗,让人颇感意外。是啊,民俗也是需要不断推陈出新的。另外,王平的《日本的正月,中国的味》,让我们了解了日本人过春节的一些习俗,内容上也比较出新。

  比较另类的文章有三位作者,一位是祁建,他的《老字号难道就此沉沦了吗》和《民间小玩意,拿什么拯救你》两篇博文,有许多深层次的思考,提出了许多对策建议,有情有理有据有对比,说服力强。一位是江幼红,她的《做戏文》和《跑马灯与滚龙灯》,在介绍民俗的同时,以其独有的细腻笔触,解读了自己对浙东民俗的体验。还有一位是邓启耀,他在《今晚睡懒觉的注意了》一文中,以轻松幽默的口吻,由摩梭人的传说引申的风俗,表达的是人与自然及世间万物共存的规则:那就是要相互尊重,和谐共生。此文语言风趣,耐读!

  个人体会,年俗活动中最惊心动魄的是任卫红和董海宁记录的晋南临猗的“扎马角”,最温馨的是魏志雄记录的来自地震灾区的《羌家人的年夜饭》和《羌式拔河》。不过,北方风俗和少数民族风俗最让我这个南方人最开眼界了。王泰安介绍的“盘子”、陈天石介绍的“苗乡芦笙节”、郭鹰介绍的“走古事”,武勇介绍的“陕北牛王会”、李卓彦介绍的“晋南跑鼓车”、徐修成介绍的“元宵节里坟茔的灯火”、杨朔介绍的“嘉官庆寿(大八仙)”表演、武勇介绍的“陕北放赦”、李大林介绍的黔东南隆里正月十三迎“龙神”等等,让我足不出户,体验了一回大江南北不同民俗的精彩,当这个主持人,值了。

  也说存在的一些不足,有的博文,特别是图片类的博文,对民俗介绍的信息量不够全面,最主要的没说明白地点、背景。还有一些图片的编排比较草率,显得有些冗长,具体地说我的那个庙会就是,呵呵。

  本主持人至此卸任了。说得不好或者说错了,请大家狠狠砸板砖吧。感谢各位博友的无私奉献,期望今后博联社的专题活动更有进步。鞠躬!

标签: 博联社
最后更新:2014年10月30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宋代太白禅师考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宋代太白禅师考
三溪小学最后的影子 2015微周51 微博周记2012—34 精美的石头会说话--中华石窗园管窥 2009年终感言 微博周记2012—12号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