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干部”——《旧影新照》(三)

  【摘要】时过30年,要找到照片中的人并不那么容易,可没想到的是,其中一个就在我的身边。
 
  刚着手这项工作的时候,我们就抱定主意,老照片只要有人影的,我们要尽量找到,让照片中的人说话是最有意思的。但是,时过30年,要找到照片中的人并不那么容易,可没想到的是,其中一个就在我的身边。

  仔细端详这张编号为2的照片的时候,我总觉得照片上的主人公很面熟,与我们单位的一位同事很相似。那天,我把照片拿他看的时候,他脱口而出:这是我啊!哪来的照片?

  他叫张平达。1960年出生,1978年时他才18周岁,刚高中毕业,正担任前横大队科技队的农民技术员。跟着农业局长期派驻的科技人员一起进行科学研究。由于小伙子业务专,工作用心,1982年的时候,被录用为乡镇(时称公社)干部,并被派往宁波农校学习一年。1983年开始在萧王庙镇担任农村会计辅导员兼农技指导,后来历任数个乡镇的团委书记、分管农业的副乡镇长,2006年调到我所在的机关工作,联系的还是农业农村工作,这样算来,他与农技和农村有缘30多年了。

  由于他参加工作的时候,乡镇是公社所有制。我们单位虽然有比他年长的同事,但出身公社干部的并不多,因此,开玩笑的时候,大家不时戏称他为“公社干部”。
 
《“公社干部”——《旧影新照》(三)》
  30年前的老照片。
 
《“公社干部”——《旧影新照》(三)》
  最近拍摄的张平达工作照。
 
《“公社干部”——《旧影新照》(三)》
  图中间那间小房就是张平达当年工作的地方,如今已经卖给村民了。墙上还可以见到当年留下的标语的痕迹。
 
《“公社干部”——《旧影新照》(三)》
  张平达与村民们一起回忆往事。
 
《“公社干部”——《旧影新照》(三)》
  这是当年前横大队里的农科队长张金华,张平达就是在他领导下开展工作的。
 
  当年,并不是每个村都有农业科技队,一般的生产大队,会配备分管生产的副队长,负责分管农业科技工作,并设有植保员,统一从事病虫害防治工作。前横村由于是省科技先进单位,才设立了这么一个组织。在今天的农村,许多自上而下的考核验收中还残留着这种做法的影子,以至于我们去某一个村委会,在办公室门口可以看到七八块乃至十多块各式各样的牌子,至于那些牌子到底是真是假,谁也不说。

  1980年代末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们这里还是实行县以下区公所代管乡镇的体制,区设有农技站,我正是一个区农技站负责植保工作的技术人员。乡镇有农科站,村一级则都多配备了一位经济合作社的副主任分管这项工作。那个时候,农村已经实行了大包干,村干部基本不必管农家的事情。乡镇的农科站聘用的多是当地的农民技术员,他们既懂得理论,也懂得实践,其中有不少高人,当年我向他们学到了不少东西。那个时候推广农技主要是采用典范示范的方法,我们都有自己联系的农户进行推广性的试验工作。90年代后,区一级建制撤销,乡镇一级农技人员年龄逐渐老化,目前乡镇农技人员基本上由大专院校毕业的学生通过公开招考后担任。这些人很少真正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大部分精力用于乡镇的行政工作和联村工作。因此,每到召开农村工作相关会议时,总有人大声呼吁要改变基层农技推广“人散网破”的现状,但叫归叫,现状并没有改变多少。从另一个角度看,目前农民种植的农作物品种繁多,农技推广工作要回复到以前计划经济时代的体制,事实上并不可行。

  根据市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奉化市现有农业技术及推广机构18家,其中市级7家,乡镇级11家(每个镇、街道都有1家);农业科技人员191名,其中市级农科人员86名,乡镇级农科人员105名;每年有十几项农业技术和良种得到推广应用,主要农产品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

点赞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