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触摸人文
  3. 正文

春节长假游赤云窝

2014年2月12日 2503点热度 0人点赞 1条评论

2014-02-12_230508-0.jpg
  
  白云窝、赤云窝、谷坑岙这三个名字,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很熟悉了,原因是当年县里出了一本《奉化民间故事》,里面有关于这三个地名的故事。这本书收集有民间故事都是采集自当地老百姓的口述,尽管故事很老套,但因为许多故事与当地风物有关,看了之后,给人的印象还是非常深刻的。
  
  近日查了这本故事集,这个故事的题目叫《白云窝和赤云窝》,是由一位叫赵乾兴的老人讲的,1980年代后期,这位老人72岁。如果他还健在的话,当近百岁了。
  
  故事是这样的:
  
  奉化尚桥谷坑岙山里有两个山叫白云窝、赤云窝。
  
  传说从前,有个小皇登基,不相信佛教、道教,要拆除天下寺院庵庙,赶走天下僧尼、道士。太后娘娘心肠慈悲,再三劝阻不要得罪神道,连累众生,小皇叫人在午朝门外搭起三丈高台下搭纸梯,台上挂着纸钟,若有僧道人等能登上纸梯,敲响纸钟,便收回圣命。
  
  这事被白云窝修行的云刚软禅师知道,他驾起白云,来到京师。云刚软禅师把气一提,“登、登、登”快步上了纸梯,拿起纸槌敲纸钟,“堂、堂、堂”声音宏亮震耳。早有人奏知皇上。太后娘娘带了宫娥彩女忙来到台下跪定。求佛祖爷保佑。云刚软禅师下台正要驾云回去,一见太后娘娘跪在地上,上前挽扶。一搭手,一阵温热柔软,顿觉心猿意马。就这么一转邪念,云刚软禅师的祥云已由白色变成红色。云刚软禅师一见,方知大事不妙,连快收神,但为时巳晚,只得驾着赤云回去,法力大减,在离白云窝十里的地方降落,就是现在的赤云窝。
  
  当初,云刚软禅师打算在这里营造精舍,但是此地群山环抱,峭壁千仞,根本没有通向顶端的路,如果攀着藤葛上去的话,一失足就会掉进万丈深渊。所以自古以来人们都把它当作一条险道。当禅师把砖石积聚在法海寺,欲运往山巅时,人们都讥笑他的狂妄。
  
  将中午的时候,有一个村民对他的邻居说: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和村里的壮年男人一起运砖石到山顶。那条路虽然陡峻,但是不象往先那样难走,一夜之间来回走了不知多少次,身体累得不行,所以今天日上三竿还起不来。邻居听了大吃一惊:我昨天晚上做的梦怎么和你一模一样?转眼这事传遍了全村,结果发现这夜全村的壮年男人都做了同样的梦。不一会儿,有和尚来邀请众人说:昨天晚上承蒙大家齐心合力把砖石运上山,今天吉时上梁,特来请各位登山观礼,饮酒一杯,聊表心意。大家半信半疑地跟着他去,刚到山坡,就发现以前的前肠小道,已经变成坦途。到了山顶,砖石都在那里,更有奇怪的,丈六高的阶石,实在不是二十来个人所能移动的,不知道怎么竟然到了这里。
  
  这故事颇有戏谑意味,白云窝上面早已有个小寺庙,有许多人烧香,传说菩萨很灵。因此,常有人提议去爬白云窝,这几年已经去过好多次了。进入白云窝的那个山谷就叫谷坑岙,两边的高山夹着一条深谷,双休日去,经常可以碰到登山的熟人。这白云窝上的小寺庙,除了供佛像之外,还供有开山师用刚软禅师。
  
  最近一次去白云窝,有人指着隔着山谷的对面一座高山说,那边就是赤云窝,比白云窝要高一倍,上面风光也不错,不过不能从这山谷上去,得从尚田那边上去。春节长假期间,高中的几个老同学商量说去哪里走走,我就说,我带路,咱们去赤云窝吧。
  
  事先在谷歌地图上做了功课,将车开到尚田木吉岭村后的祥符寺门口,问了村民,根据村民的指示,上了路。
  
  在山脚下的竹林里,有个木制的指示牌,指向去赤云窝的路。循路上去,发现这条路基本是一条原生态的土路。冬天树林子里没有什么挂碍,路不难走,在树林子里拐来拐去,登上一座脊,发现这山势长得跟鱼背似的,两边都是山谷,中间隆起的山脊上土路慢慢向上。同学四人说说笑笑,倒也不觉得怎么累。1个小时后,到了一个山口,见到了叫赤云窝的地方。
  
  赤云窝是山顶上的一片平地。几条峰峦汇合到此,夹了一块面积不小的山间平地,山峦自成屏障,只有西边留有一个豁口,俨然是个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平地上原来有座寺院,文革后毁了,现在又有人在复建。一座大殿和两边的厢房已经建成,后面一块地也已经平整,地上横七竖八放着一些石构件。有来此游玩的一村人,指着这石料说,这就是传说中,村人在梦中运上来的石料。按照过去的条件,靠一般人的力气,是无法将这沉重的石头背上山的。
  
  下山的时候,我们决计不走回头路,从西边的那个豁口下,听说那儿开了一条新路。不想,没走多远就觉得这个计划错了。这条路沿着另一条山谷一直下行,是挖土机临时推出来的。脚下满是高低不平的石块,路的坡度也很陡,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滑个四脚朝天。不过,40分钟就到了山下,比上山路要短了不少。
  
2014-02-12_230508-1.jpg
  ▲ 阳光透过林子,洒在上山路上。
  
2014-02-12_230508-2.jpg
  ▲ 说说笑笑,爬山不累。
  
2014-02-12_230508-3.jpg
  ▲ 路遇一队游人,带了两小美女,正从山上下来。
  
2014-02-12_230508-4.jpg
  ▲ 在山脊处小憩。脚下就是峡谷。
  
2014-02-12_230508-5.jpg
  ▲ 快登顶了。
  
2014-02-12_230508-6.jpg
  ▲ 转过一个山口,这里就是赤云窝的所在。
  
2014-02-12_230508-7.jpg
  ▲ 这里的寺庙叫赤白慈航院。
  
2014-02-12_230508-8.jpg
  ▲ 东边山顶上,往下看谷坑岙,对面山腰处即为白云窝。
  
2014-02-12_230508-9.jpg
  ▲ 这些石材,就是故事里中说的,村民做梦时从山下搬上来的。
  
2014-02-12_230508-10.jpg
  ▲ 难走的下山路。
  
2014-02-12_230508-11.jpg
  ▲ 山脚下有一座水库,正在大修。
  
2014-02-12_230508-12.jpg
  ▲ 又到了岔道口,刚才是从竹林里上去的。
  
2014-02-12_230508-13.jpg
  ▲ 再往外走,见到了高速铁路。一列高铁正隆隆开过。
  
2014-02-12_230508-14.jpg
  ▲ 这是白云窝里的小寺庙。
  
2014-02-12_230508-15.jpg
  ▲ 从白云窝望过来,赤云窝就在对面最高峰的后面。
  
2014-02-12_230508-16.jpg
  ▲ 谷坑岙内一水库。有关谷坑岙,那本民间故事也收集了一个小故事:
  方门大岙村里有座大山,叫谷坑岙,提起谷坑岙,有个天话。
  前早,大岙人都住在岙里。大多数人家,靠打柴、种六谷度日,只有少数几家在村外有几亩田。一日,有个农民挑着谷子上山,走到棺材横山前,突然看到上头堆着许多亮晶晶的元宝。他一见,发大财了,马上把一担谷子都倒掉,想用箩去装元宝。等上去一看,哪有元宝,都是一堆白石头。懊悔都来不及。后来,这里就叫“谷坑岙”。
  

标签: 同学 登山
最后更新:2014年2月12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 海天一色

    赤云窝还没去过,道亦有道,踩一下有空去看看。

    2014年8月19日
    回复
  •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宋代太白禅师考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宋代太白禅师考
    微周201336 六一儿童节 笑看“末日” 会议 西边来了喇嘛 又是长假(新浪微博40)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