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触摸人文
  3. 正文

除夕登同山

2014年2月8日 2480点热度 2人点赞 0条评论

2014-02-08_235050-0.jpg
  
  同山是奉化城西北的一座高山。清《四明谈助》引用《曹志》的记载,作“铜山”,云:“铜山,由日岭出。其山甚尊,周回三十里。”不过现在多写作“同山”了。同山的东南方向是城区,西北方向是萧王庙街道的一个小地原,此平原为宁绍平原到这里后的最末端,再往西,就进入了四明山脉和天台山脉相接的连绵山区了。
  
  近些年,随着从城区至溪口快速通道——弥勒大道的开通,同山突然热闹起来。从弥勒大道边的同山脚至山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开辟出了一条登山道。据说这事最早由民间人士牵头,起初得到了同山南面山脚下的西圃村大力支持, 后来当地政府也承认了现实,前不久在山脚下修建了一个专供登山人停车的停车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前沿公路随意停车的情况。这条登山道成了市民锻炼身体的好去处。在网上查到的这我们条登山道的数据为:同山顶最高海拔395米,山道长2200米,有步阶1685格。属于登山的中等强度线路。这几年中,没有去过同山的人已经不多了。很不幸,我是这不多的人中的一个。原因是:我很怕爬山,也不擅长爬山。
  
  农历蛇年除夕那天,我们得照常上班。可坐在办公室,其实没啥事可干了。想起自己在亲历调查的民间信仰场所,没到过的,大多是需要化力气到达的。这山顶上的同山寺也是其中之一。要不趁这时间去爬一趟,将这同山寺从未到名单中划去?
  
  说干就干,跟同事打个招呼之后,我驱车直奔同山脚下,独自登山!
  
2014-02-08_235050-1.jpg
  下午3时,正式开始从山脚下出发登山。
  
2014-02-08_235050-2.jpg
  几分钟后,开始逐级登上这枯燥的水泥台阶路。
  
2014-02-08_235050-3.jpg
  早就听去过同山的朋友说,这同山登山道的最大特点是沿路不见水。果然,一路上来少见水流痕迹,偶然看到几条溪沟,也是干涸的。倒是在路边见到好多个这样的消防水桶,看来这山真缺水。不过,如果真要着起火来,光靠这桶里的水,能解决啥问题?
  
2014-02-08_235050-4.jpg
  10分钟后,到达第一个亭子。看人家带了孩子还登山,精神可嘉!
  
2014-02-08_235050-5.jpg
  不过20分钟,到达第二个亭子。这一路全是上坡,够累的。这天天气又热,我已经开始出汗,一出汗,就感觉浑身没劲,加上中午没休息,气喘吁吁了。
  
2014-02-08_235050-6.jpg
  山道上的游人不少,不过,大多数的方向是向下。听到有人说:这时候还有人上山啊?估计说的是我。从这山道上往下看,山脚下的西圃村和城区的一角全在眼中。可惜这天雾霾严重,远处的景象看不真切。
  
2014-02-08_235050-7.jpg
  第二个亭子过后,有一段竟然是沿着山腰行下的路,让人感觉轻松少许。
  
2014-02-08_235050-8.jpg
  钻入山谷,太阳不见了。半个小时后,看到一块石头上写着的“龙“字。后来感觉,这大概是整个登山行程的中间点。
  
2014-02-08_235050-9.jpg
  在山谷中一路上行,这个拐弯挺有气势。
  
2014-02-08_235050-10.jpg
  45分钟后,又见到阳光了。这一路,已经记不清楚转了几个弯,腾挪了几道山梁。感觉应该快登顶了。
  
2014-02-08_235050-11.jpg
  果然,在第53分钟的时候,见到了第三个亭子。
  
2014-02-08_235050-12.jpg
  转过亭子,见到一座寺庙,到顶了!
  
2014-02-08_235050-13.jpg
  寺前一个水潭,上面有桥,看到好多年轻人在拍照。从桥上镌刻的字上,注意到这水潭叫“二龙潭”。
  
2014-02-08_235050-14.jpg
  从这地方可以俯视来时爬过的山峰,远眺山脚下的水库。
  
2014-02-08_235050-15.jpg
  这寺庙叫同山禅寺。
  
2014-02-08_235050-16.jpg
  进了寺庙院子,见院中还有一井,名“第一龙潭”。这沿途不见滴水的小小山顶上,竟然有两个水潭,封个龙王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2014-02-08_235050-17.jpg
  果然,寺庙正大殿供的是龙王。不过既然叫禅寺,应该有佛像,看到偏殿和厢房中供了一些佛像。
  
2014-02-08_235050-18.jpg
  在山顶上转了20来分钟,最后,到寺庙东边最高处,观看了一下这寺庙的全貌。
  
2014-02-08_235050-19.jpg
  4点10分,开始下山。听走在我前面的这两个小伙子讲事,冲冲杀杀,很有情节。
  
2014-02-08_235050-20.jpg
  上山不易,下山也不易。怕膝盖吃不消,走得很慢,从山上到山下,又是40分钟。到山脚下准备开车时,时间已近5点,蛇年的最后一轮太阳即将西沉。回家!
  
  回来查谷歌地图,发现山脚下开始登山处的海拔是60余米,登山全程绝对高度大概是330米。事后听朋友说,他们登同山,上山只要35分钟就够了。看来,差距不是一点点啊。
  
   
    

标签: 寺庙 登山
最后更新:2014年2月8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纪念儿子踏上社会十周年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又是长假(新浪微博40) 送照片到大坑 微周1707——开会 一位老人的N个表情与山村的变迁 微周记1930 溪口剡溪的雾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