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谈古论今
  3. 正文

一笔糊涂帐

2013年6月13日 1813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2013-06-13_234557-0.jpg
  
  有时候,我们一天到晚算的都是糊涂帐,绕来绕去,不着头脑。
  
  那天,审议一个议题,有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
  
  根据官方的解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我国农村在六十年代就有了合作医疗制度,当时的普遍做法是,每个生产大队设一个合作医疗室,政府培训一个半脱产的乡村医生,当时叫赤脚医生,负责为大队社员医治一些常见的小病小痛,社员个人不出钱或出很少的一点钱。对几千年来一向缺医少药的农民来说,这个很低层次的医疗保障,解决了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最低需求医疗问题。这一制度,当年可是在国际上被公认为奇迹。
  
  农村改革之后,虽然名义上我们的农村经济还是集体所有、农民承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但村集体实际上大多成了空壳,再也无力负担医疗支出,实行了多年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几乎一夜间土崩瓦解。农民的看病难问题重新抬头,特别是1990年代中期之后,大批农民向集镇转移,许多乡村卫生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功能锐减。当年我的工作与卫生搭点边,我们总结了两句话,叫做“乡镇卫生院能干的事,乡村个体医生也能干;乡村个体医生干不了的,乡镇卫生院也干不了。”这样一来,乡镇卫生院就没有了存在的理由,于是,差不多也在那个时候,乡镇卫生院一窝蜂地转制成了私人所有的乡村医生。
  
  十年前,非典发生,政府突然发现,乡镇医院转制之后,乡村的公共卫生和预防这一块没有人干了。于是再改革,或者把转制后的乡村医院再买回来,或者化钱买服务,让乡村医生干这事。这可真够折腾的。
  
  医院的形式折腾来折腾去还好说,最大的问题,全国几乎所有的医院都是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财政拨的钱有限,医院只好一切向钱看,挣钱放到头等重要的大事。你说现在的医院院长会把提高医院水平放在第一位吗?他要强调提高医疗水平,目的还在于能够依靠水平的提高,吸引更多的病人来医院“消费“,而不是”为人民服务“。于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看病也越来越贵。对于收入本来就不多且不稳定的农民来说,生一场病,很可能意味着重新致贫。
  
  于是国家从十年前开始试点,重新推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回推出的是互助共济的基金形式,记得开始推行的头几年,向农民收钱很难,因为农民不相信这一制度会对自己带来好处。当时可以补助的形式就是住院看病报销一部分费用。年轻的认为自己不可能住院,这钱白扔了;年纪大的缴费也不是一笔小负担。当时政府采取了压指标的形式,有比较富裕一点的村,由村里统一支付人个应承担的部分,总算度过了头两年的试行期。
  
  几年实行下来,农民感觉到了这制度的好处,收钱变得容易了,可接下来的问题出现了,因为门诊的报销费用有额度限制,而住院的报销比例高,农民清醒过来了,很自然的会从制度中寻找漏洞,如果门诊看病的费用高了,他们就主动提出要求住院。这么一来,这一块的总体支出自然就放大了。加上奉化除了几家公立医院外,还有几家纳入了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的私立医院。全市的医院病床很富裕,空着也是空着,既然人家自己主动要求住院,医院何不做个人情,于是,住院的人数跟隔壁几个县市比较,我们更多了。农村合作医疗统筹的费用,从去年开始就出现翻红,今年更甚,今后估计也少不了。这翻红的缺口,得由财政来填补。于是,基金出现了问题。
  
  于是,我们去调研,分析了问题,指出了原因,也提出了对策。开会时,调研报告读完后,大家议论纷纷。有人主张要对医院院长实行考核,有人说要规定每个病种的医疗费用最高支出标准,有人主张压低住院报销比例,还有主张提高医院统筹标准,等等不一而足。
  
  我听了觉得好笑:要说这世上的事情复杂,最复杂的还是人本身的问题。这新农合制度,据说是国务院的顶层设计,要解决的问题是,主要是农民的大病致贫问题。制度的设计本意没错,应该对支出大的病人给予补助。问题是到了实际操作时,家农全的参与方,谁都会算一笔对自己有利的帐。趋利避害是自然人的本性,追求利益最大化是经济人的本能。病人当然想得到最好的服务,自己又能尽量减少费用支出;医院当然是想通过服务获取最大利益。而当参与的第三方又是公家的,找不着实际负责者,前两者就很容易合作起来,厭着一个方向努力。这医疗支出不大才怪!
  
  而考核也好,单病种费用控制也好,在实际操作中,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生病是人的复杂的生理过程,你要再健康,医生找个有并发症的借口,也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更何况,实际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完全健康。管着一个合作医疗基金的,最多几十个人吧,你管得了医院的数千张病床和几十万参加合作医疗的缴费对象?况且,这些人都变着法子指望着从你的兜里掏钱呢。
  
  我觉着大家的议论好笑,于是一边听一边与同桌说其他事,会议主持人大概注意到了我的心不在焉,等到前一个人说完,突然点名要我讲几句。我一愣,心想我本啥也不想讲,也没啥准备,这个时候要说不讲,更显得我开小差了,于是硬着头皮讲:
  
  想当年,新农合刚实行时,大家都很高兴,因为出一点小钱,就有可能得到比较大的保障,事实上,我的亲戚中,确实也有不少受益了,可运作这几年下来,这么快,基金就出问题了。要说对医院的费用支出控制,实际上很难,我们当年也动过脑筋,采取一些办法,其中实行过一个医院总费用什么控制的制度,也是上级的“顶层设计“。为了推行这制度,我曾经跟当时的卫生局长吵过架,扔过电话筒,因为他认为这是不可能做的事。事实也证明他是对的,因为这制度实际上从来没有真正执行过。这些年来,我们采取了多少办法,可又有那个办法和缸,让医院的医疗费用水平真降下来过?造成新农合基金困难的最主要关键在于制度设计不合理。但这制度又是上面顶层设计的,要改变不大可能,所以只能考虑一点:是不是可以提高门诊报销的比例,消除掉一部分病人的住院欲望,降低一部分人的医疗费用支出。至于基金的缺口嘛,现在也不可能一下子向农民收得过高,没,那就只能由财政来买单了。
  
  有主管过的医疗卫生的领导说,医疗问题是世界性难题,没有一个国家是解决得好的,没有一个制度是完善的。看来,我的想法没有错,既然是糊涂帐,只能糊涂着算。在一个一切向钱看,诚信全员普通缺失、道德全员低下,以遵守规则为无能,钻漏洞为光荣的时代,又能怎么样?
  
  

标签: 工作 民生 随感
最后更新:2013年6月13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宋代太白禅师考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宋代太白禅师考
点评20年前的一则日记 莼湖灵峰禅寺 岳父辞世百日 2014微40 松岙天主教堂 就地取材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