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王高岙村

《大堰王高岙村》
 
  奉化有两个王高岙,一个在溪口的东岙,一个在大堰。溪口的那个前些年去过,这里曾有过介绍。去大堰的这个王高岙,纯粹是因为,今年年初在一个材料中,看到将这个村列入了整村移民下山的计划。估摸着这个村很快会消失,因此,在今年夏天最热的7月,约了博友老董一起前去探访。
 
  从城区出发去这个村需要40多分钟车程。在离大堰镇政府所在地大约1公里的公路边,跨过县溪,穿过一个叫五份地的小村,再往西进,不到1里地就到了王高岙村。在村口的晒场下车来,转眼一看,哈,这村还真是坐落在一个高山岙里。村民的住宅依山而建,三面围拢,一面敞开,形成一个簸箕的形状。乍一看,这村的规模还小。我疑惑了,这么大的村,要整村移民下山,怎么搬得动呢?
 
  老董是大堰人,一进入村口,就碰到了两个熟人,其中一个还曾是村里的干部。王高岙过去是一个单独的行政村,如今和山下的几个自然村合并成了。合并后的行政村驻地在刚才我们经过的县溪旁,因此有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湖边桥村。合并后王高岙村里的干部也不再领导一方,但看上去还是村里的主心骨,依旧掌握着村办公室的钥匙。他们把我们让进办公室,倒了水,跟我们一起聊起了天。当谈及整村下山移民的时候,他们说,下山移民的安排不错,他们将来的落脚点在城区北面,临近开发区,这对下一代村民的发展肯定有好处。只是村里现在那批年纪大的,自身没啥技能,搬到那儿,上哪找活干呢?呆在山里,好歹还有山地,有些竹木资源,在自留地、承包地种点蔬菜瓜果,还能有点收入,至少可以自给。下山之后,没了土地,难处就多了。所以,好多村民的心里很矛盾。不过,他们说,上头虽然有计划要移民,但半年过去了,镇里还没跟村民进行实质性的商谈,他们也不知道具体怎么办,所以都在等待消息。
 
  村里年纪大点的,抱这样的想法很正常。我们在村中溜达的时候,碰到一个年轻女孩,笑说移民好啊,啥时候搬啊?
 
  我们从村口的晒场,沿着村中的巷道,一直登到村的最高处。尽管落差不是太大,但在夏天烈日的烘烤下,我们还是热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村里多数房子空着,有的房子摇摇欲坠,有的只剩下半壁断墙。一些还住着人的房子,最新的也多是七八十年代建的,在乡间不大常见的茅草房,居然还有几间。村里最新的建筑,是村中的一间公厕和村口的老年活动室。看上去,王高岙确实老了!
 
  从奉化地名志上查到,王高岙村最早有人居住的记载是公元981年,算起来有一千多年历史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鼎盛时期,村里有居民100多户,将近400人。在奉化山区,这可以算是一个世界悠久、规模不小的村子了。这村,真会在这些年中消失吗?
 
《大堰王高岙村》
  村口的晒场,现在更重要的功能是停车。
 
《大堰王高岙村》
  从村半腰的位置看村景。 
 
《大堰王高岙村》
  继续往上走。
 
《大堰王高岙村》
  从村的最高处看下来,视角很不错。
 
《大堰王高岙村》
  村中还有不少茅屋。
 
《大堰王高岙村》
  许多房子倒了。
  
《大堰王高岙村》
  倒了半边的房子。
 
《大堰王高岙村》
  胆子小的会被吓一大跳。
 
《大堰王高岙村》
  野草从久没住人的屋子里钻出来。
  
《大堰王高岙村》
  我见过的柱子最多的亭子。
 
《大堰王高岙村》
  还有人居住的房子。
 
《大堰王高岙村》
  只要有人住,杂乱中也会透出点温馨。
 
《大堰王高岙村》
  这是那天见到的最热闹的院子。
 
《大堰王高岙村》
  在院子里还有一个挺现代的工具。
 
《大堰王高岙村》
  看得出,这些简陋的农具还在使用。
 
《大堰王高岙村》
  而作为新农村标志的健身器材,却在一个角落里,跟狗狗一起睡大觉。
 
《大堰王高岙村》
  村老年活动室内,午睡的村民和看电视的女孩。
 
《大堰王高岙村》
  在村办公室内跟我们聊天的村民。
 
《大堰王高岙村》
  曾经,这广播是村政治中心的标志。
 

点赞
  1. 游子说道:

    不好意思,更正一下。
    奉化还有一个王高岙自然村,合并在董家岙村之中。位于大堰的西南面。
    [reply=大道,2011-12-18 10:39 PM]真的?我要考证一下。[/reply]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