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竹石门村

《斑竹石门村》
 
  奉化乡下村庄重名的很多,这不,石门这个地名,又有两个。两个石门村过去分属岩头和斑竹两乡,乡镇撤并后,现在都在溪口镇辖下,这不仅让外地人不明就里,就连绝大多数的奉化人也分不清。现在,岩头的那个石门村因为单独建制的行政村,又因为在近代出过好多名人,名气很大;而斑竹的石门村,则与邻近的敏坑村合并成一个行政村,叫石敏村了。不过,无论行政村的名字如何改,作为一个自然村,斑竹的石门在地图上是无论如何也抹不去的。
 
  斑竹石门村,处在四明山与天台山的交汇地带。村四面环山,村前有溪流过。距溪口镇所在地有20多公里,有从城区至大山深处的公路循溪从村前经过。《奉化地名志》说,石门这个名字的来历,是因为村旁有岩石壁立如门。这与我第一次见到这个村时的猜想,完全吻合——那几块如门的石壁,形象太生动了。
 
  冬天的山区,太阳落得早。我们到村里的时间是下午2点,太阳距西山岗仅一箭之遥了。在村里转了没半小时,太阳的余晖也不见踪影。整个村笼罩在冬日阴沉沉的气氛中,寒风吹在人身上,感觉特别冷。我们很想在村里找到一个有火塘烤火的人家,可转了一圈,见到的村民加起来也就10来个,都忙着各自的营生。而这个自然村在人口最多的八十年代,曾有160多户,近700人。
 
  村里的设施曾经挺健全,有学校,有大礼堂,有茶厂,遗迹都在。一个村有这么齐全的设施,就是我这个打小在奉化山区生活的人来说,也不多见,意味着这个村曾经辉煌过。不过,现在村学校的教室,卖给了从邻近更高的山上移民下来的村民的住宅,学校的晒场上,早就有勤劳的村民种上了菜,印证了沧海桑田这个成语的无比正确。大礼堂门口堆满了柴草,茶厂门户紧闭,早无生机。村民的住宅也足有二三十年没有修建了,黄土墙随处可见,墙皮斑斑驳驳,透出许多沧桑。
 
  村口有个挺现代的设施,看上面的装置,应该是一个气象观测站。想起过去工作的时候,经常引用一个斑竹石门的雨量信息,大概就是它了。
 
  村子在衰老,不变的是村旁的那几方石壁,和一抹日夜流淌着的那条叫西晦溪的清流。
 
《斑竹石门村》
  村前溪流清清。
 
《斑竹石门村》
  简约的车站。
 
《斑竹石门村》
  村旁高山上的石壁是村名的来历。
 
《斑竹石门村》
  改成村民住宅了的村校。
 
《斑竹石门村》
  学校前的操场成了菜地。
 
《斑竹石门村》
  教室成了村民的居室,里面堆满了家具杂物。
 
《斑竹石门村》
  教室前的走廊上,碰到一个抽烟的女人,一交谈,满口上海腔。我问她是不是上海知青?她说是。又问她在这是不是住得惯?她答,只要有钱,在哪住都是安心的。
 
《斑竹石门村》
  学校操场的尽头,有一棵银杏树。
 
《斑竹石门村》
  村大礼堂。上书:一人一票,对号入座。
 
《斑竹石门村》
  大礼堂最后放映的一部电影预告还在,有二十年了?三十年了?
 
《斑竹石门村》
  大门紧闭的茶厂。
 
《斑竹石门村》
  村中的主道都用水泥硬化了。这条由上级捐建的路,名叫理道路,不知道为什么叫这么个怪名字。
 
《斑竹石门村》
  村子虽然老,看上去挺整洁。
 
《斑竹石门村》
  很典型的一个道地。
 
《斑竹石门村》
  这样的院子就有些局促了。
 
《斑竹石门村》
  村子边缘的地方,路还比较原始。
 
《斑竹石门村》
  挺现代气象观测站。
 
《斑竹石门村》
  村前奔流不息的西晦溪。

点赞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