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感受生活
  3. 正文

我的龙游缘

2011年1月16日 4763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2011-01-16_015819-0.jpg
 
  这两天,博联社龙游博友联谊会成立大会正在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博友这会儿正相聚龙游,热烈境况可以想象。许多熟悉的博友或发来短信或打来电话,问我为什么没去参加活动?我都回说,到了年底实在事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实在抽不出身参加。虽然我们奉化的博友会,委托几位代表前往参加,顺便也让他们传达一下我的祝贺之意。但没能亲往,心底总觉遗憾。有时候,非常羡慕像老董那样的,退了二线,班可上可不上;也羡慕吕名那样,虽然责任大点忙点,但大小事情可以自己作主,想出门就出门,谁也管不着。偏偏我这样的职业,枉有个名声,就是不自由。
  
  大凡一个地方吸引人去,一个是因为风景之美,再一个是因为人情之切。龙游这两天声名鹊起,不排除博友们被龙游博友渲染的山水之美所吸引,但我想,更重要的是,广大外地博友们此次赴的应该是情义之约。我当然也非常向往能赴至情至义之约啦。
  
  说起龙游,我真是有许多话要说呢。
  
  28年前,我上大学的时候,同寝室的一个同学就来自龙游。记得我上大学后的头一句话就是跟他说的。那时我已经在寝室呆了三天,也沉默了三天。由于不习惯说普通话,总觉得开口说话很难为情。那天晚上有个黑人留学生在我们隔壁寝室玩,我们两个跑到走廊上看热闹,完了,相视一笑,我开始有记忆以来第一次用普通话会话,对他说了两个字:真黑!
  
  我和这位来处龙游的同学,床铺正对着,中间只隔张桌子,每天一起床就对上了面。他的学号紧挨在我后面,后来做实验一直搭一组。因为这个关系,有一段时间,我们俩吃饭也搭过一段时间的伙——在食堂,一人排队买饭,一个排队买菜,可以节省时间。菜也是买不同的两个,可能一荤一素,相互搭配着吃,不但省钱,还多一口味。搭伙开始的时候,双方可能还算帐,时间长了算不清楚了,就每月往菜金中扔同样数量的菜饭票,再后来可能扔多扔少也记不清楚了,就全靠自觉地扔。在大学的时候,有好多这样的搭子,好象谁也没有因为菜金出多出少跟人发生过矛盾。
  
  入学一个月后,人轻松了许多,突然觉得应该学些什么。我们俩想到的第一样事情竟然都是学摄影。买了本小册子,在寝室里研究了一个中午,下午就去租了台双反相机,买了个黑白胶卷,跑到校园里拍照去了。在他的一个老乡学长的指点下,我们头一次拍出的照片,竟然张张成功。
 
[align=center]2011-01-16_015819-1.jpg[/align]
  ▲我的龙游同学替我拍的第一张照片。
 
[align=center]2011-01-16_015819-2.jpg[/align]
  ▲我们俩的合影,我们的指导师傅拍的。
   
  不过我们俩的关系,没有因为是实验搭档和曾一起学摄影而变得非常亲密。他的性格不是太外向,与人交流不是他的长项。在学校里,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我也不可能常摄影,改玩吉它,玩社团了。他呢,则迷上了武术,也不再摄影了。每天晚上晚自修后,他必定抽出一个多小时到外面练功。等他回来,正是大家迷迷糊糊将要入睡的时候。他摸黑开门,呼噜呼噜地喝水,拿了脸盆去冼衣间洗漱,回来上床铺被子,总要弄出一些很大的声响。于是大家躺下后,尽量等他回来洗漱停当后再入睡。要是有一天他回来得晚,大家就像有个经典笑话中的等楼上住户扔第二只鞋子的房客一样,烦躁不安。记得有一天晚上,我终于忍无可忍,第一个对他发了火,寝室里还有几位也同样附和着发出了抗议。自那以后,他回来的声音就尽量小了点,但一直没有戒掉这个爱好。自然,他的武功也日见长进,到后来可以代表学校去外面参加比赛了。我们班级有时候搞个联欢什么的 ,他的武术表演一直是保留节目。有一回,因为地板太滑,他在表演一个高难度动作的时候摔倒了,吓得我们一拥而上,赶紧扶起他。他揉了揉摔疼了的前额,重新给大家表演了一回。真是认真得可以,也争胜好强得可以。
  
  那一晚跟他吵过之后,我们俩还一起做实验,尽管交流不多,但配合还是非常默契,说话也是客客气气。我觉得那个时候,我们俩个的关系真是非常奇特。他这人虽然武功高强,可从不以武吓人。记得有一次一起上街,我要翻越一道护栏过马路,他则紧张地四处张望,连说不行不行,纠察可能来管的,让我暗地里笑他真是胆小。
  
  同室4年,闲时常在寝室聊家乡,我已经记不清他说宣传过家乡什么事情了,只记得他说过家乡的小辣椒很有名。同学之间有时候说起人际交流人情世故的话题,他的处世哲学都是张口闭口“我们练武之人”,让大家很不习惯。记忆中,他跟同寝室其他同学的交流都不多。
  
  我们同室的7位同学,来自省内6个县,要说距离,隔着都不是太远。但是当年交通不方便,我们的口袋也不富裕,同学4年,愣是谁也没有邀请谁去自家故乡玩,更没有谁真的动过去同学家乡的念头。所以一直到毕业,对别的同学故乡的了解,都只留在对方口述的印象中。
  
  毕业之后,我们俩都回了故乡。不同的是,他没有回到龙游,而是分配到了衢州市的一个研究所,算是进了家乡的大城市,我则直接到了老家的乡下。他的分配要比我好多了。分别头两年,逢年过节,大家还互寄贺年卡明信片,渐渐地,消息就越来越少了。
 
2011-01-16_015819-3.jpg
  ▲毕业时他给我的鉴别赠言。
   
  1997年,我们在母校举办了一次毕业10周年同学聚会。这位龙游同学当然也来了。相隔十年之后,发现他变胖变白变帅了,也健谈了许多。那次他还带了儿子来,儿子长得也是虎头虎脑,聪明伶俐,人见人爱。10年后再见,当然要聊别后经历,我打趣地问他是不是还在练武?他说,当然练啊,现在我有好多崇拜者,其中还有许多好多女弟子呢!说罢大家哈哈大笑。那次知道他在那个研究所混得不错,已经担任所副职领导了。
 
2011-01-16_015819-4.jpg
  ▲我们毕业10年时的合影,第三排右三是他。前面两个男孩中的其中一个是他儿子,具体哪个我不确定了。
  
  不管当年在学校关系好不好,同学情总归是世界是最纯洁的感情。所以,那次同学会结束时,大家都依依惜别。同学间一个共同的告别词是:“以后有机会,一定到我家来作客啊!”我和这位龙游同学也说了同样的话。是啊,工作十多年之后,大家都有了一点经济基础,也有机会四处走动了。那个时候远的地方去不了,省内的县市,每个总有一两个可去。我们的同学绝大多数都在省内,每到一个地方,如果那儿恰好有同学,必定事先联系好,叫来一起喝茶聊天,共话当年友情、趣事。只是这衢州、龙游,好多年了我一直没去过,总是排在我下一个的计划中,充满期待和向往。
  
  10周年同学聚会之后两年,有一天下午,我正在单位忙碌,突然接到在杭州一个同学电话,他劈头告诉我一个噩耗:我的这位龙游同学,刚刚因车祸去世。问我有没有时间去参加告别仪式?
  
  我大惊,问他具体情况,他说还不清楚。再问告别的安排,他让我马上出发。这又是我走不开的时间。因此,我只得请他代为多鞠一个躬,以表哀思。后来知道,他虽然是研究所的领导之一,但必须事必躬亲。那个时候,地市级的研究所经费紧张,好大一部分必须自己筹集。说白了,就是最笨的生意也得做。他负责的是所里的经营那一块,那次,他随车在乡下收购桔子。回来的时候因车子超重,途中被交警查获。交警处罚他们之后,却允许他们继续上路。据说车子在坡顶刚刚起步下坡,就跟相向行驶的一辆车子发生了正面碰撞,他当场就没了呼吸!同学们都唏嘘不已,骂那交警,你不去拦人家,人家也不至于那么巧碰到别的车子;你既然拦了人家,就不该让人家违规再继续上路。人生之路,有时候就偏偏差那几秒钟!我想着同学会上碰到过的他那年幼的孩子,推人及已,心如乱麻,好多天一直睡不好觉。
  
  同学去世,衢州、龙游似乎没有了我可牵挂之处。2004年9月,我曾经路过龙游一次。那次是单位组织的活动,在游览了三清山和上饶集中营后,返程途中,我们在龙游一个农家乐吃过一顿饭,顺便去龙游石窟参观了一下,没进城,也没住,因此对龙游基本没有什么感性认识,以至于现在也没有啥印象了。
  
2011-01-16_015819-5.jpg
  ▲2004年9月我路过龙游时拍的龙游石窟。
   
  进入博联社之后,在网上网下认识了不少衢州、龙游博友,似乎那块陌生的地方又让我有了向往。这次博联社的博友会在龙游举行,本来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去不成,是一个遗憾。不过,我想,以后会有机会的。有热情好客的博友们在,我会与龙游有缘再约的。
   

标签: 博友 博联社 同学
最后更新:2011年1月16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宋代太白禅师考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宋代太白禅师考
入梅了 微博周记2012—08号 2020年1月23日 从老照片中求证变化——《旧影新照》开场白 印家坑系列之 农家庭院 闲说烟花爆竹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