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中正图书馆与朱守梅

[align=center]《奉化中正图书馆与朱守梅 》[/align]
  出生在六十年代中期的我,尽管看了不少有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许多影视作品,但仍然无法将脚下这块土地与那个年代建立起有机生动的联系。时常,在城里的大街小巷穿行,想象着那个年代的人们,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
 
  前不久,在文保所工作的同学邀我去参观中正图书馆旧址。中正图书馆旧址位于市区锦屏山中山公园内,南坡山腰上耸立着的一座三开间三层仿西洋式建筑即是。因前立面罗马式穹顶上嵌有一大钟,平日奉化人都称它为钟楼。以前我虽常从这里经过,却总见大门紧闭,从没进去过。新近文保所筹集了一些资金,充实一些文史资料,打算对外开放,这让我有了一个先睹为快的机会,也让我从里面阵列的一些史料中,对那个年代有了一些深切的认识。
  
《奉化中正图书馆与朱守梅 》
  ▲现在的中正图书馆旧址外景。
 
《奉化中正图书馆与朱守梅 》
  ▲新近开设成陈列馆,还原本来面目。
  
《奉化中正图书馆与朱守梅 》
  ▲门口的大露台相当气派。
 
《奉化中正图书馆与朱守梅 》
  ▲二楼阳台。
  
  中正图书馆筹建时名为县立图书馆,于1925年,1928年初竣工。1933年更名为中正图书馆,1941年馆舍被日寇损坏,1948年修复。1949年被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人民图书馆。1958年人民图书馆迁出。此馆舍以后一直为文化部门管理,是文物管理部门的办公室和藏品库房。2007年4月经过修缮后,被公布为奉化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奉化中正图书馆与朱守梅 》
  ▲1933年开馆时的情景。
 
《奉化中正图书馆与朱守梅 》
  ▲陈列馆内情景还原:当年图书馆馆长在办公。
 
《奉化中正图书馆与朱守梅 》
  ▲情景还原:一楼借书大厅看书的青年。
 
  中正图书馆是奉化历史上首个对公众开放的公共图书馆。从这座图书馆的变迁,我不仅管窥了奉化这座小城在现代文明的中嬗变,而且也看到一些历史人物鲜活地在我眼前晃动。其中有个叫朱守梅的人,始终与中正图书馆紧紧联系在一起。
 
  上个世纪初,以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的标志,封建王朝在中国和统治宣告终结。中正图书馆筹建的1920年代,各路豪杰均以“国民革命”为标榜,在中原大地上捉对混战,地处浙江沿海一隅的奉化,那时候还是一个不通电的乡村,虽城内也是县治机构密集,不时有乍起的风波,但总的来说还算平静。受西风日渐的影响,计划以教育和道德的改良来促进社会进步的开明人士,在奉化这个穷乡僻壤举办实业、慈善,欲救民于水火。斯时,政府财政孱弱,自顾不遐,县内的小学校、平民夜校、图书馆、医院等公益事业,差不多都是由当地有名望的乡绅牵头筹办。
 
  1924年,奉化庙后周村人董叔平在《新奉化》杂志上撰文发表《奉化创设乡村图书馆的必要与计划》。1925年,朱守梅发起筹建县立图书馆,1928年初竣工。初落成时面积466平方米,藏书2535册。1931年,朱守梅、俞啸霞、汪蟾香等乡绅再筹银元3万余元,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罗马式三层馆舍。新馆舍于1933年5月1日开馆,并经蒋介石首肯,更名为中正图书馆。当时正是蒋介石实力攀升,统治最为风光的时候,图书馆更名顺理成章。有了领袖的号召,这次改名的收获甚大。除了蒋介石亲自捐书百余种外,筹建图书馆的朱守梅捐了《万有文库》一、二集,时任军政部军需署长的俞飞鹏捐了百衲本《二十四史》,时任四明银行总经理的慈溪人孙衡甫捐一部《四部备要》。其他奉化名流乡绅也纷纷解囊相助,有的甚至把私人书楼的藏书均捐给了中正图书馆。因此藏书达到万余册,凡经、史、子、集四部要籍悉备于此。到1937年,藏书高达17080册。
  
《奉化中正图书馆与朱守梅 》
  ▲情景还原:当年的藏书箱。箱子是真的,书当然保存在现代化的库房里了。
 
  中正图书馆在抗战时期遭受重创,1941年馆舍被毁。期间,又幸得图书馆创始人朱守梅亲自过问,数次遣人将藏书运往乡下辗转保管,大部分藏书始得保全。
 
  这个朱守梅何许人也?查了奉化地方志中关于他的传记,得知他姓朱名孔阳,又名鹤年,守梅是他的字。他1885年生,师范出身。毕业后先在城里任教。他在城里的凤麓学堂念中学时,是蒋介石的十个结拜兄弟之一。1921年,他去上海经商,后赴广东,1925年任黄埔军校军需处副处长、处长,经理部主任。北伐后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经理处副处长,1929年任军政部军需署副署长兼陆海空军总司令部经理处长。1931年任军需署署长。1934年被免本兼各职。同年12月,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兼浙江省地方银行董事。一度兼任省粮食委员会主任。1941年去世。
 
《奉化中正图书馆与朱守梅 》
 
  传说他1934年被免职是因为,在国民政府中任要职时,他在家乡大兴土木、建造花园住宅“梅园”、“也是园”,侈造父母墓域,引起蒋介石的震怒,因此被怪罪。此可谓是他人生的一个污点。然而,在他一生中,也确实为家乡办了不少好事。除了上面所说的中正图书馆外,早在1906年,在奉化任教时,他就主持创办平民习艺所,免费招收贫家子弟入所习竹、木、漆、石等手艺。中正图书馆所在的锦屏山中山公园也是在他的发起下修建的。此外他还多次筹资,修建县立奉化实级中学、赞助培本幼稚园、县立公立医院;受蒋介石之命,建造辛亥革命志士周淡游坟墓、纪念塔和山庄,在奉化颇得美誉。
 
  斯人已逝,唯独他们留下的遗迹还在。如今,朱守梅在家乡牵头修建的中山公园和在公园内的中正图书馆、总理纪念堂、周淡游墓均完好无损。他建造的住宅“梅园”,就在市政府南面,现周边被一片楼房包围。10多年前,我就住“梅园”的北面楼上,站在阳台上放眼俯视,就可以看到这座现在看上去毫不起眼的房子。从中正图书馆阵列馆展出的老照片中可以看到,中山公园所在的锦屏山当时是一座荒山,树木稀疏。东面山坡上有座规模宏大的封山三塔寺,是布袋和尚的安葬地。可以说,那个时候的锦屏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所在,是朱守梅等一群有识之士的开创,才有了今天的钟灵毓秀。看着这些遗迹,有时候想,80多年前的那些奉化志士们,远比我们这一代人更有远大的志向、抱负和担当。
  
《奉化中正图书馆与朱守梅 》
  ▲陈列在图书馆的馆藏《淞沪血战御侮录》一书影印件,经国家级专家鉴定,为国宝级文物,存世很少。
   
《奉化中正图书馆与朱守梅 》
  ▲蒋介石60岁生日时的纪念册,也相当珍贵。
 
《奉化中正图书馆与朱守梅 》
  ▲我提议替陪着我转了一个多小时的文保所的工作人员们拍一张合影。右二的女士是所长,都说是一个见到文物工作起来不要命、看到文物被毁损会心疼得掉泪的奇女子。唯一的男士是我的同学,文保所副所长,做了二十多年的文保工作。其他几位我叫不出名字,不过,该向这些默默地在保护奉化历史的第一线奋战的他们致敬!
  
《奉化中正图书馆与朱守梅 》
  ▲这位女孩是他们中最年轻的,那天拿着相机专拍我参观的镜头,好像我是一个大领导似的,弄得我不时得装模作样摆出很在行的样子。问题是,我要真是一个TMD的大领导,我会有兴趣来这里参观吗?真难为她了!
 
《奉化中正图书馆与朱守梅 》
  ▲馆藏照片影印件,1934年时的锦屏山。那些建筑是封山三塔寺,现在当然没有了。屡次遭到火灾,烧没了,现在正在计划恢复中间那部分中塔寺。
 
《奉化中正图书馆与朱守梅 》
  ▲2007年春天拍摄的锦屏山。山腰那座有罗马式圆顶的房子就是中正图书馆旧址。

点赞
  1. 道长说道:

    2012年7月3日奉化日报雪窦山副刊。

  2. 未寒说道:

    很不错,下次去看看
    [reply=大道,2010-12-25 02:06 AM]值得一看![/reply]

  3. 沈红说道:

    看见了平时无法见到的宝贵资料。谢谢
    你一句“TMD的大领导”真够痛快的!
    [reply=大道,2010-12-25 02:06 AM]嘿嘿![/reply]

沈红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