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2月23日,下野回家乡的蒋氏父子,正在蒋介石的外婆家葛竹村探望舅父。上午他们一行踏上归途,九时半,经班竹园、金井亭时,有王姓者为导游茶溪龙潭。蒋经国在日记中写道:步行约五里至龙潭, …
1949年2月23日,下野回家乡的蒋氏父子,正在蒋介石的外婆家葛竹村探望舅父。上午他们一行踏上归途,九时半,经班竹园、金井亭时,有王姓者为导游茶溪龙潭。蒋经国在日记中写道:步行约五里至龙潭, …
蛤蟒坑这个村名很有意思,现在村民习惯写成蛤蟆坑,但蛤字的读音却是ge。查奉化地名志,上面的标准地名应该是蛤蟒坑,但地名志又说光绪年间的奉化县志上,写的是葛马坑。一个小小的村落,名字的变 …
在北京工作的同学在微博上给我私信,问我什么时候也来一篇奉化乡村棠岙篇?他老家就在棠岙,对故乡一往情深,这我是知道的。他说,不说历史,起码有些老房子,老祠堂还是值得一拍的。其实,棠岙我去 …
上次与朋友探访梁家墩村的同时,也探访了王叶村,因为这两个村的整村拆迁改造,被列入了同一个项目,所以,觉得也有必要为这个村留下一些影像,——留存史料的工作想必会有有关部门去做,我说的留下 …
关于本地乡村的博文,我已经累计发了将近20个,但似乎从来没有像梁家墩这篇引起过这么多的关注。我和朋友上次在梁家墩转了一圈,便得出一个武断的结论,认为梁家墩地处“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边 …
年初看到本地媒体报道,今年城区岳林街道的梁家墩、王叶两村即将全面拆迁改造。计划安排是:6月15日前,完成入户调查、丈量评估、确权和评估结果公示;10月31日前,完成拆迁协议签订;11月底前完 …
2006年12月,我与同学在莼湖镇游荡,在老街边看到一座庙,额书“鸣山庙”。遂踱进去看,见庙内大殿上有一副对联:“楼大人除暴安民扬名千古,陈将军抗倭卫国流芳百世。” ▲ 鸣山庙内大殿的对联 …
我刚听说楼隘村时,楼隘两字总是与杨梅相连。这充分说明了中国人以食为上的习惯。自清初以来,楼隘就以盛产杨梅而闻名,清代宁波学者全祖望有《金峨山晚杨梅赋序》,对楼隘杨梅赞叹备至。很长 …
博联社奉化博友联谊会发起组织的“魅力奉化·相约大堰”第二届博友主题笔会将于4月8日起举行,这些天来满脑子都是大堰两字。翻看电脑,发现这些年中,大堰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踏过了不少,这些地方百 …
在奉化,柏坑村绝对是一个颇具声名的村落。1941年4月,日军进攻奉化,县城沦陷,县政府被迫迁往县境内的西南部山区,当时,这一带山区叫“连山区”,随着日寇数度进山扫荡,县政府不得不在连山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