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王庙街道棠岙村

《萧王庙街道棠岙村》
 
  在北京工作的同学在微博上给我私信,问我什么时候也来一篇奉化乡村棠岙篇?他老家就在棠岙,对故乡一往情深,这我是知道的。他说,不说历史,起码有些老房子,老祠堂还是值得一拍的。其实,棠岙我去得并不算少,因为我妻子老家就在棠岙,这七八年中,去这村不下十次,也拍了不少照片。问题是,我对如何描述、反映这个村,一直感觉不好把握,原因是,这个村的历史及文化底蕴,实在过于深厚。曾经看过棠岙籍的一位同学写的有关棠岙的风俗典故的大量文章,觉得我对这个村的了解,连一鳞半爪也算不上,因此一直不敢动手整理。现在即使动手写了,也只能算是对这个村的管窥之见。
  
  棠岙村地处奉化中心部最高峰大雷山的北麓,据奉化地名字载,唐代时此处已经有村居,名叫唐岙,疑是唐姓聚居的村落,后因从大雷上发源的流经这个村的溪叫棠溪,村名改叫棠岙。到底是先有棠溪还是先有棠岙,本地的方志中没有记载,我也不敢随意杜撰。反正,到明嘉靖年间,此处地名已经叫棠岙了。
  
  棠岙有三个自然村,分别叫东江、西江、溪下,分别依溪形呈Y状分布,中间隔着一座山的上面两个分叉是棠溪的两条支流,分别叫东江和西江。两条支流汇合后方称棠溪,因此下游的那个村叫溪下。棠岙村从村头到村尾,绵延数公里。目前的棠岙行政村还并进了一个叫许家山的自然村,许家山自然村到棠岙还需要经过另外一个行政村,差不多是一块“飞地”,如果把它也算进去,那村的范围就更大了。
  
  村依溪而在狭长的山谷中展开,因此,村中多桥、多钉步。棠溪是过去奉化境内廊桥最多的溪流之一,目前在棠岙村现存的尚有两座,分明叫溪下的文明桥和东江的联胜桥,这两桥上覆有木屋,尤其是文明桥,造型古朴典雅,基本保留了江南的廊桥固有的风格。其他的或改成石拱桥,或改成了钢筋水泥结构的现代风格的平桥。
  
  棠岙村目前居住的村民以江姓为主,据县志记载,唐光启二年,江姓先民自诸暨(据我同学考证,也有可能是杭州)叫漾沙坑的地方迁入奉化连山苕霅,大概在五代时又转至棠岙,“民以垦辟为事,凡山巅水湄有可耕者,累石堑土,不以为劳”,经过一千多年的繁衍生息,今天棠岙的江姓居民有1500多户,江姓也成了奉化的望族。棠岙村在20年前是乡政府驻地,改革开放以后,乡镇企业发达,在周边也算是个比较富裕的山区乡。1992年乡建制撤销后,企业纷纷外迁,山村比往日冷落了许多。不过,在奉化诸多乡村中,棠岙的原住民人数还算比较多,这主要得益于它与城区的交通比较便捷,从城区驱车到棠岙,不到一刻钟就到了。加之村四周山上多竹木,溪水清澈,空气清新,生态优越,村民在家里从事笋竹加工,也能有一定的收入,因此,棠岙并没有像其他的乡村那样,过多的显出颓败的气象。
  
  江姓人口繁衍迅速,人丁兴旺,因此,村中多祠堂、堂前等公共建筑。许多堂前我叫不出名字,本地人却差不多都能讲出典故来。我的妻子也是棠岙东江人,她家原来住在一个叫大道地的地方,院子广可容纳数百人,以前是村里放电影、开社员大会的地方,现在仅剩下一些老人屯守。这样的院落,在棠岙还有许多。
  
  棠岙村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出过许多人才。1988年版的《奉化市志》记载的江姓名人有:南宋时的进士四位,分别是江渊(正统七年,1442年),任刑部主事;江勋(景泰五年,1454年),任广西按察使;江纯(天顺八年,1464年),任监察御使;江镳(正德九年,1514年),任云南按察使副使。清代曾有被称为奉化书法五法家之一的江涛,为1833年恩贡,传说其大草雄健苍劲,后双目失明,有求书者将纸、笔、墨安排桌上,他濡墨挥写,笔力不减当年。近代名人有:国军少将江雄风,曾任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西北区区长;江圣壤,曾任国民政府稽勋委员会秘书;解放军空军中将江震,曾参加抗美援朝,击落敌机4架,后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在我寻访过的仍健在的黄埔老兵中,有2位正是棠岙村人。
  
  上面说的都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棠岙的江姓,也是人才辈出。我少年时,在溪口上中学,对棠岙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村里的聪明人特别多。恢复高考不久的1979年,西江村一同学考上中国科技大学,轰动全县;建议我介绍棠岙的这位同学,1982年以遥遥领先于全班其他同学的成绩,考上清华大学。考上中国科技大学的那位同学的弟弟,也与我同班,高中两年至少有半个多学期请病假,仍然能应届考上全国重点南开大学,老师同学均啧啧称奇。可以说,从棠岙村走出去的江姓后人,活跃在各个领域并取得佳绩的不胜枚举。
   
   
《萧王庙街道棠岙村》
  东江自然村。
  
《萧王庙街道棠岙村》
  西江自然村。
 
《萧王庙街道棠岙村》
  溪下自然村。
 
《萧王庙街道棠岙村》
  这段桥下是东江与西江汇合成棠溪的地方。
 
《萧王庙街道棠岙村》
  汇合处棠溪的钉步。
 
《萧王庙街道棠岙村》
  东江上游的石拱桥。
 
《萧王庙街道棠岙村》
  东江村中的石拱桥。
 
《萧王庙街道棠岙村》
  西江上游的石拱桥。
 
《萧王庙街道棠岙村》
  西江村的平桥。
 
《萧王庙街道棠岙村》
  棠岙保存最为完好的溪下村的文明桥。
 
《萧王庙街道棠岙村》
  清清棠溪水。
 
《萧王庙街道棠岙村》
  东江上游的古道。
 
《萧王庙街道棠岙村》
  东江上游入村古道。
 
《萧王庙街道棠岙村》
  东江民居。
 
《萧王庙街道棠岙村》
  东江民居,因村在狭长山谷中,民居也依山势而建。
 
《萧王庙街道棠岙村》
  东江大道地,我妻子在这里度过了童年时光。
 
《萧王庙街道棠岙村》
  西江民居。
 
《萧王庙街道棠岙村》
  西江民居。
 
《萧王庙街道棠岙村》
  溪下民居。
 
《萧王庙街道棠岙村》
  东江村一不知名的祠堂。
  
《萧王庙街道棠岙村》
  东江世宪堂。
 
《萧王庙街道棠岙村》
  东江南屏堂。
 
《萧王庙街道棠岙村》
  东江一小堂前。这样的堂前在村中随处可见。
 
《萧王庙街道棠岙村》
  西江燕翼堂。
 
《萧王庙街道棠岙村》
  山中多竹,许多房子的构件把竹材用到了极致。
 
《萧王庙街道棠岙村》
  春天的竹笋加工,是家家户户都要做的事情。
  
《萧王庙街道棠岙村》
  如今干这个的,也多是年纪大的老人了。
 
《萧王庙街道棠岙村》
  竹加工最复杂工艺——做纸。棠岙纸在历史上享有盛誉,如今这个工艺在棠岙只剩下溪下村一家,加工的竹纸被天一阁等古籍收藏部门订购,用来修补古籍。
 
《萧王庙街道棠岙村》
  棠岙的茶亭,这个茶亭开办已有37年。来茶亭义务轮值烧茶的有棠岙、云溪两村的村民中老年妇女,在盛夏季节向过往行人提供免费茶水。这个茶亭是棠岙村民最著名的善举,每年初夏,本地媒体都要报道茶亭开张的消息。
 
 
  有关棠岙的事情,我知道的只有这么多了,挂一漏万,欢迎看到这篇文章的棠岙朋友指正。

点赞
  1. 生姜说道:

    小学在溪下街上庙桥棚的一所学校读书的,生活读书了整整一年,那时还没电,晚上出门都是摸黑的 待续

  2. 生姜说道:

    小学在溪下街上庙桥棚的一所学校读书的,生活读书了整整一年,那时还没电,晚上出门都是摸黑的 待续

  3. 生姜说道:

    小学在溪下街上庙桥棚的一所学校读书的,生活读书了整整一年,那时还没电,晚上出门都是摸黑的 待续

  4. 生姜说道:

    小学在溪下街上庙桥棚的一所学校读书的,生活读书了整整一年,那时还没电,晚上出门都是摸黑的 待续

  5. 未来说道:

    这才叫做文章

  6. 撕碎了的风说道:

    我老婆都在微信里转

  7. 姗姗说道:

    我们的故乡原来那么的美,我们的童年就在这美丽的小山村说起,这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小时候的点点滴滴都在这古老的房屋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8. 哈哈说道:

    需要更正一下:
      一、1982年考上清华大学的,高考成绩是班里的第二名;高考成绩班里第一名是考上浙江大学的周恒杰。
      二、考上中国科技大学的,是1978年的宁波地区高考理科状元。关于这个武岭中学80周年校史中有介绍。当时他的高考成绩确实遥遥领先于全校的第二名。
    [reply=大道,2012-10-31 10:34 PM]哈哈,当年还有这么一节啊,真不知道呢。[/reply]

  9. 沙儿说道:

    古老又美丽的东江,我美好的童年都留在了那
    [reply=大道,2011-07-20 01:27 AM]欢迎回家![/reply]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