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听说楼隘村时,楼隘两字总是与杨梅相连。这充分说明了中国人以食为上的习惯。自清初以来,楼隘就以盛产杨梅而闻名,清代宁波学者全祖望有《金峨山晚杨梅赋序》,对楼隘杨梅赞叹备至。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对楼隘的认知就是个大乌黑的杨梅,而且这杨梅与近几年广受好评的慈溪余姚杨梅相比,品质上还是有点距离。好在它是一个晚熟品种,能够垫补别人的空档,因此,销路还不错。
我第一次去楼隘村至今已经快六年了。那次是楼隘村的农民作家楼忠盛陪我们去看该村历史悠久的仙梅庵。后来,为寻访黄埔老兵吕恺还又去了几次。最近在翻阅本地文史资料时,对这个村产生了一些兴趣,因此,又去了几次。加起来,去这个村也有六七次了。
▲ 楼忠盛,楼隘村人,本地很有名的农民作家,也是村中有关楼隘人文历史少有的明白人之一。
楼隘村现由莼湖镇管辖,它位于鄞州与奉化之间的界山金峨山南麓,距鄞州界仅里许,古人以山南为阳,唐时这一带称鄞阳或峨阳。从字面上理解,楼隘,当是楼姓的聚居地,而隘,应该是一个军事要冲。事实上,这地名确与一个叫楼茂郏的军界人士有关。相传,唐代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十二月, 浙东爆发了一场严重的危机,做私盐生意的剡县(今嵊州市)人裘甫在象山县聚众起兵,次年连克天台、嵊县等地,声威大振,顷刻间发展到数万人,甚至到了废唐改“罗平”的地步。朝廷派浙江东道观察使王式率军镇压,楼茂郏被王式聘为参军,参与讨伐。后楼茂郏又随吴越王钱镠征讨叛军,功勋卓著,受到朝廷嘉许,被封为银青光禄大夫,任散兵马使、奉化镇遏右厢虞候、黄檗隘守将,屯驻于鄞奉两县之间,维持地方治安。后官至太子宾客,御史中丞。
907年,梁王朱全忠灭唐称帝,封钱谬为吴越王。身为唐朝旧将的楼茂郏闻其事,与节度判官罗隐一起向钱进言:“顺粱成终古之羞,宜举兵讨梁。”钱谬没理他们,楼茂郏一气之下辞官归田了。由于他长期在鄞阳一带驻守,依恋此地的山水风光,因此选择在曾驻守过的黄檗隘北2里许的山谷中筑宅定居。由于他本人姓楼,当时曾任黄檗隘守将,因此,他居住的地方就叫楼隘了。
楼茂郏归隐后,吴越王并没有忘记这位曾经的得力忠臣,909年(后梁开平三年)曾赐墨制:“抚绥而黎庶咸安,严毅而骁雄奉法。”楼茂郏97岁卒,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个非常长寿的人了。他卒后安葬于邻近的鄞县丰乐乡。后人感念他的功绩,改称其地为忠义乡,并建塘头庙(楼将军庙)祭祀。邻近许多地方,如莼湖的鸣山庙,吴家埠的降渚庙,都是为纪念楼茂郏所建,连鄞县的横溪也有祭祀他的庙宇,可见其影响非同一般。
楼茂郏定居奉化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楼氏子孙在这块土地上繁衍迅速,并不断在迁居周边地区,渐成一方大族。清代宁波人、文学家全祖望(1705~1755) 编著的《甬上望族表》序中,楼姓被列为第二望族。楼家比较著名的后代有:
楼郁(?—1078),字子文,北宋著名教育家。从奉化迁居庆元府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因居城南,故号城南。又因居月湖边,学者又称他为西湖先生,曾掌教鄞县“县庠”数年,又教授明州郡学,从事教学长达三十年,“乡人翕然师之”,学行笃美,信于士友,一代英俊,皆在帐下。他与杨适、杜醇、王致、王说合称四明庆历五先生,合力推动了北宋明州的兴学运动。
楼异,楼郁之孙。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曾任明州(今宁波)知州。曾向朝廷进言,改广德湖为田,垦辟湖田七万二千余亩,弥补了南宋当时招待高丽人往来开支的缺口,深得朝廷器重。楼异也因为此事,成了一个为家族津津乐道的先祖。然而楼异废广德湖此事的得失,从彼时起就是一个争论不休的公案,到现在还有人抨击。
楼钥 (1167—1213)字大防,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宋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历官太府宗正寺丞等,著有《攻媿集》。曾作《妙高峰》诗:“一峰高出白云端,俯瞰东南千万山,试向岗头转圆石,不知何日到人间”。
如今在楼隘四处游走,看到村里的民居与老百姓的生活与其他乡村并无太大区别。细细打量,楼隘村是一个呈长蛇形的村落,首尾约有二里许,村南有公路通过。村中另有一条主要通道,通道两边有一些老房子,依稀可以看出原来古道的样子。村北入口处有一座古桥,附近的居民门牌上以“桥头”编号,我推测,这桥有可能是出入古村的最早的通道。
▲ 楼隘村气派的牌楼。
▲ 村北的古石桥。
▲ 村中的通道两旁,房子新旧相杂。
▲ 村中老房子正在消亡。
▲ 房主人说这幢住宅已有100多年历史,算是村中保存比较完整的老建筑了。
▲ 村中的祠堂已经全毁。这是一座堂前,小型的家族议事厅。
楼隘过去曾分为楼一、楼二两个行政村,居民最多时有2500多人。现在村民多以种植杨梅、花木为主,或在附近鄞奉一带的企业打工。在村里随便找个老百姓交谈,能够说出楼氏祖先辉煌历史的并不多。
▲ 村中有两座影剧院,当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物,可能是两个行政村各建了一座。这是其中之一。
▲ 这是另一座。这些影剧院都已经失去了功能,现出租给村民办厂。
▲ 这个地名颇有些文气。
▲ 在村道边发现的一个石制品,我疑心应该称这为石鼓?
楼隘有两座寺院,一名仙梅寺,一名静修寺。几年前,仙梅寺还叫仙梅庵,听寺里的和尚说,因原来庵里的住持尼姑年纪大了退居二线,现在改由和尚做住持了,因此名字也由庵改寺了。其实,仙梅寺历史上本来叫仙梅庵,这里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说是当年楼茂郏与吴越王钱镠政见不合辞官后,携家眷晓行夜宿,欲觅一隐居安身之处。时值隆冬,这天经鄞奉交界处的徐盛岭到了仙梅庵所在的山谷,但见周围岗峦起伏、山水毓秀,不由满心欢喜,就吩咐安营歇息。他将自己所骑的马匹系于一棵光秃秃的枯梅,同时暗暗对天祷告:如果此树能够重生,此处就是我楼某安身立命之处。晨起一看,但见梅树枝头花苞累累,枯梅果真重生!于是就安顿下来,随后在梅树旁建一家庵,名仙梅庵。此事是否可信,我也无法考证。
▲ 金碧辉煌的仙梅寺。
▲ 寺内有一块石碑,上面的文字已不可辨。
相对而言,另一座静修寺则名不见经传了。不过,在静修寺中,我意外发现了一尊武将的石雕,我想这应该是楼隘楼氏的祖先楼茂郏吧。不过问寺院的一个和尚,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说自己来了数年,没听人说起过。
▲ 静修寺中的将军石雕像。
▲ 村里住了不少外来人员。这孩子站在父亲新买的机动小三轮旁,感到非常自豪。
▲ 村中一棵老树已经需要支撑,树下停放着一辆豪车。
抱歉了,身居上海,我经常看你的愽文,所以就想到了你.
[reply=大道,2011-05-07 08:45 PM]那行,我有空去看看。[/reply]
梁加墩全村要拆迁改造了.竺老师你过来看看村子里有什么东东可拍照留存的
[reply=大道,2011-05-07 01:48 AM]能给我指个道吗?[/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