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童年砍柴路

《重温童年砍柴路》
  
  我的砍柴经历,只在童年时期有过。文革之后恢复高考,给农家子弟提供了一个跳出家门的机会,因此,后来一门心思要考大学了,母亲再没让我干过这活儿。所以,我的砍柴经历,只在10—13岁这一段,时间相当短。
  
  当年所谓的砍柴,其实也没啥柴可砍。1960 年代之后,人口暴增,农村人畜的食物都需要柴火,老家山上山下都是光溜溜的,柴禾几乎是供不应求。要想要山上凑足一担足够份量的柴禾,相当的困难。只有相当劳力的男人,跑到离村子比较远的高上去,才能有所收获。生产队每天的活都排得满满的,每年只给社员几天类似假期的日子,让每家每户上山砍柴,其余日子,大人们都不能上山砍柴。记得那里实行经常性的封山育林,大队配备专门人员看管着山林,不让随便砍柴,发现擅自偷偷上山砍柴的,轻则没收所砍柴禾,重则以破坏生产的罪名,揪上台批斗。但每年几天假期里砍的柴禾,又不够烧的,所以,我们这些小孩子,经常背个竹茶篓,上山捡柴。这事,在我小学毕业前的那段时间常做。
  
  村子对面隔着溪,有个山谷,村人名之为“深坑”。那山谷谷口朝西,山高坡陡谷深,光照不充裕,作物生长不好,许多山坡保留着原始的形态,是村里人砍柴的主要去处,也是我们捡柴的主战场。每天放学之后的短暂时间,我们都会约了小伙伴们上山捡柴,特别是秋冬季节,万物干枯,捡柴禾比较方便。但秋冬时节,放学之后的时间比较短,没多会儿天就黑了,我们跑不了太远,就在谷口附近捡一些。星期天则能跑远点,会一直深入到谷底,有时候还会爬到山上比较高的地方。偶尔,我也跟着母亲,到这深坑很高的山上很正式的砍柴。所以,这条叫做深坑的山谷,小时候闭着眼睛都能走,长大之后,梦里都不知道回过多少趟。也不知道念叨过多少次,要再去看看。
  
  春节前的一个休息天,带了妻子和父亲岳父,开车去老家游玩。在深坑口的公路边,停了车子,决定上山去重走一回。这就有了下面这组照片。
  
《重温童年砍柴路》
  进入深坑的路,伴着谷底一条溪坑。
  
《重温童年砍柴路》
  进入没多久,父亲指着路边的几块梯田说,这田是我家的。他说的是土改以前的事情了,我说你还想变天咋的?
  
《重温童年砍柴路》
  不过,我还是让他站在曾经是自己家的土地上,留了一个影。
  
《重温童年砍柴路》
  进入山谷的路,有一段经过一块很大的岩石,村里人将这地方叫做“响岩”,我觉得很有道理,夏天台风暴雨过后,这岩石上会漫过大水,跌落溪坑的声音,在谷口都能听到。不过,平日没水的时候,这石头干干净净光光滑滑,妻说很适合静坐冥想。
  
《重温童年砍柴路》
  前不久的菲特台风,对这条山谷也造成了很大破坏,这一段完全没了路的模样。
  
《重温童年砍柴路》
  这一段路,跟我记忆中一模一样,没有丝毫改变。
  
《重温童年砍柴路》
  到了村里人叫做三岔路口了。这里有一堵石墈,是上面一块田的挡墙,村里人将柴禾挑到这地方,总会将柴担靠着石墈,坐在一边休息一会儿。30年前冬日的一天,我大学寒假回来刚到家没一会儿,这地方突然燃起山火,我奔着上山参加扑火。事后知道,是村里一人,砍柴经过这里休息,点烟的火柴时没吹熄,火柴丢到干枯的草丛中,火立马就蔓延起来……这是我记忆中第一次看到山林着火。当年的山林植被远没今天这么茂密,山坡上还是灌木和松树林为主,扑救起来还是比较方便的。
  
《重温童年砍柴路》
  岔路的右边,通向邻乡的倪家山,这路现在看上去似乎快要湮没了。
  
《重温童年砍柴路》
  岔路的左边,爬过一块巨大的岩石,是我当年砍柴经常走的路。小时候看到这块巨石,经常联想起电影《地雷战》中,日本鬼子眼中一块山石变成地雷的那个镜头。
  
《重温童年砍柴路》
  爬边巨石,前面又是一条深谷。谷底有一些梯田,现在种的全是花木。
  
《重温童年砍柴路》
  路边一块田墈的石头掉了,刚好能放进一个土蜂桶。走到这里,我没继续往上走。小时候,这一块的谷底有一个牛棚,过了牛棚再往上走,有一个叫岩洞的地方,是我小时候砍柴的最高处。站在那儿远眺,可以看到远山山峦起伏的样子。小时候经常看着那连绵的远山,想像着山的那边的情景,或者暗暗发呆:我是不是永远要在这山里劳作一辈子呢?
  
《重温童年砍柴路》
  折回,这光滑的石阶路面,走过我的多少祖辈?
  
《重温童年砍柴路》
  回到山下,走过这条田埂,算是出山了。
  

点赞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