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触摸人文
  3. 正文

黄埔老兵吕恺还仙逝

2012年11月10日 2926点热度 1人点赞 5条评论

2012-11-10_012048-0.jpg
  
  11月4日,星期天,晚上近10点,我打开手机,看到里面有条新的微信提醒。一瞧,竟然是黄埔老兵吕恺还先生的儿子发过来的:“我敬爱的父亲(吕恺还)于昨日凌晨2时10分,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段路,遗体已捐献给宁波市红十字会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接收站了,一切按他的意愿办的,我在这里代他向你表示感谢,生前你给了他很多方便与荣誉。”我一看,他发给过的时间是晚上6点多,当时我正在散步,没发觉。我赶紧回拨过去,老先生的儿子在电话中说:“因为事情出在周末,没好意思打扰你们。父亲去世后2小时,打电话联系了红十字会,天亮后,殡仪馆派车接走了遗体,明天上午将正式送到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去。按照父亲的遗愿,我们清洗了身体,换了全身的白衣白裤白帽白鞋,干干净净地送他走了。”
  
  我听了,深感内疚。前段时间,宁波黄埔同学会老会长来奉化慰问老兵,本来我应该亲自陪同前去探望吕老先生,因手头工作忙,脱不开身,让单位同事去了。同事回来后,跟我说,吕老先生前段时间摔了一跤,起不了床,状况很不好。我听了之后也有些着急,因为今年年初的时候,他刚刚住过院,当时的情况就不是太好,4月份的时候,我特意去探望过,感觉老人的身体衰退得厉害,两年前步态稳健,腰板笔挺的样子不见了。不知道这回躺在床上的他,会懊恼成什么样子,应该去安慰一下才是。可惜这几个星期实在太忙,腾不出时间来。不承想,这么快他就辞世了。
  
  跟吕老先生初次见面是2009年12月间。屈指算来,已经快三年了。那段时间,我共走访了仍健在的10位奉化籍黄埔老兵,至今已经去世5位。这几年来,我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去老兵家探问一下,一来是去看看他们,二来也是去接受一下灵魂的洗礼。我曾经在平遥展出的影展《最后的黄埔老兵》序言中说:“健忘、豁达、包容”是他们共同的特点,这“是医治人生苦难的良剂”。在这10位老兵中,吕老先生的这个特点尤其明确。去年,崔永元的“我的抗战”剧组来拍摄老兵的影像资料,在访谈中,老先生对自己过去几十年中所经受的苦难,寥寥几句带过,再问,就笑而不言,只说自己很满足。我在数次的探访中,他也不止一次说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足,并且对经过“改造”,“准许”他重新归入“人民”行列,从心底里表示高兴。我曾经对他的这一态度深感疑惑。但看到他那不再清澈的眼睛中时时闪动的纯真目光,我想我应该理解他的人生态度。经受了那么多苦难,却一直能够快快乐乐地生活,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没有达观的精神力量,是根本无法支撑的。
  
  由于老先生一直住在鄞州乡下的女儿家,我要去他家并不方便。因此,在10位老兵中,跟他见面算最少的。屈指算来,只有5次。初次见面,看到他的身体状态时,他感觉他应该会活很久,至少会比其他老兵活得更久些。可叹人的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抗拒。他的儿子说,老先生其实并没什么大病,但今年摔的一跤,给每天坚持散步锻炼的他,带来了极大的损害。卧床之后,他的身体的抵抗能力消退得很快,终于没能继续撑下去。记得第一次见面时,他说,他见证了香港回归,又在88岁那年看到了北京奥运会,接下去,要争取看到海峡两岸统一。两岸统一至今未见曙光,两岸的政治家们,能不能顺从民意,将眼光放远点,胸怀放宽点,给更多的老百姓们带来希望?
  
  星期二上午,吕老先生的儿子来到我办公室,给我看了吕老先生亲自签署的遗体捐献申请,及刚刚领来的捐献证明,还有写给他的妻子、儿女,及村里的领导、老年协会的兄弟姐妹的遗书。我将这些遗书放在案头上,细读了好几遍,每读一遍,心中都会泛起莫名的漪涟。记得今年4月我最后一次见到他时,他对我说的唯一一句话:“生老病死,我都安排好了。”见到遗书之后,我才深切理解他当时给我说的这句话的意思。真的,我从没见到过如此安排自己后事的人。老先生在遗书中,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欢乐的,幸福的,安心理得的,没有遗憾的”,却没有一句话的抱怨,更多的是对家人的嘱托和感激,对村里领导和老年协会兄弟姐妹的感谢。其中一封非常特殊的遗书,是写给今后解剖他的医师们的,读来让人动容。我仿佛看到一位慈祥的老人,在告别亲人、告别人间的时候,洒脱地挥挥手,轻声说再见,转身潇洒地迈入了天堂的大门。对生死看得如此透切的,芸芸众生中又有几何?
  
  吕老先生的儿子说,无论是他们长期居住的楼隘村、还是晚年住在女儿家的鄞州塘溪西岙村,老先生从来没有被人非议过。我每次去,老先生总要送我到村口。从村巷中一路走来,总有人恭敬而友好地向他问好。与吕老先生同村的奉化农民作家楼忠盛曾说过一句话:“从传统道德意义上说,吕恺还先生是一个完人。”从我开始接触他到他去世的的不长的时间中,我越来越觉得,他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圣人!从他身上,你找不到道德方面的一丝缺陷!可惜,我认识他太迟,这世上,认识他的人太少。我想,要是在过去,人们完全可以为他建一座祠,塑一座像,将他当作神来纪念。
  

  
  附:
  
  吕恺还老先生的遗书
  
  (一)给老年协会的兄弟姐妹们:
  
兄弟姐妹们:
 
  大家都好!
  
  别了!我完成了人生之路,走了!
  
  回忆我一生的经历是欢乐的,幸福的,安心理得的,没有遗憾的。这是国家与人民给我的教育、理解和鞭策。万分荣幸。
  
  大家与我在老协共聚许多年,亲热如一家人,真是老来的难能可贵。谢谢大家!
  
  年纪大了,进入老协。自己身体只有自己最清楚,要随时当心,不可忽视。不可带病劳动,也不可有病不去合作医疗室;因为有病能在基层医疗单位解决是上上大吉之事,既方便又及时,而病情可随时询问或互相探讨。如果小病不治,或有些病明明能在村里解决的却在动大兵,有时会感到得不偿失的冤枉。现在有合作医疗保险,虽然近期报销不多,但总可能解决些问题;随着时间推移,国家富强了,有朝一日果能全报销了,那可多好!一切都要考虑到未来发展上,信心便会逐渐增强起来。
  
  人生以快乐为主,担心、忧愁、加气、打击……等最好在大度、宽容、设身处地在思想给予斗争,其最后得到解决,绝不能产生对健康有害的想法;致使没病变有病,不严重的转化为严重的,反而对自己更无好处,只会懊悔莫及,无可挽回。
  
  人在世上生活,所有人都要团结、合作、互助。在老协里更应如此。尤其姐妹们也要到协会去坐坐、讲讲调谈、说说闲经,有手工活也坐到老协去做,使老协加倍闹猛起来,对身体更有很大好处。改掉愁面苦脸,要笑颜常开。
  
  欢乐是解除一切干扰的良药,每天要争取大笑三次非常重要。
  
  虽然老年人已年高力衰,衰退是老年人无法免去的过程,为了使衰退缓解,最好办法莫过于“活动”。且要有很大决心来拯救自己。长期不动的水会发臭,长期不用的机器会生锈,如果水能上进下泄,流通了才会重新见清,机器如果经常修理就会重新工作。故老年人如果能做到每天按时活动,根据身体情况自行处理:估计自己体力强弱掌握活动时间长短、速度、快慢,可随时调进。但一定要持之以恒。三天活动与五天休息不如三天的活动量分八天完成,那不很好吗?
  
  我习惯于每天骑自行车,早上去西岙水库,做早操后再骑车到冒头回家吃早饭,除了身体失调或天气有雨、大风、特大雾雪天外,一直坚持不懈。下午晚饭前后步行至新凉亭来回。20多年来收益不少。
  
  敬祝
  欢乐、平安、健康!
  
                           吕恺还 敬礼
                           年 月 日
  
2012-11-10_012048-1.jpg
 
  (二)给妻子:
  
雪娟:
  
  非常感谢你在我坎坷的时刻投入我的怀抱;非常感谢你在生死搏斗的时刻像做梦一样地艰苦度过;非常感谢你信任地支持我完成最后的愿望。
  
  在子女们的照料下,你一定会生活得很好,愧我再也不能对你有所帮助。
  
  祝
  欢乐、健康、长寿!
  
                     恺还于弥留时刻
                      年 月 日
  
2012-11-10_012048-2.jpg
 注:这信,从笔迹和内容看,我判断可能是1966年,他被诊断出患癌症时所写。
 
  (三)给儿女们:
  
德懋、水浓、慧芬:
松翔、建翔、永翔:
  
  请照顾好母亲。
  
  我一生有愧于你们,我没有给你们带来光荣,亦无力培养你们成为一个对国家有较大贡献的人,你们都是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中立业成家,最后支持我对后事的安排,谢谢!我的好孩子们!要团结一致,和睦相处。
  
  祝:
  奋发图强!
  欢乐幸福!
  
                      父:恺还于弥留时刻
                        年 月 日
 
2012-11-10_012048-3.jpg
  这信我猜测与上封同时书写。
   
  (四)给遗体解剖的医师们:
  
医师们好!
  
  我是1966年声带癌患者(当时46岁),于该年5月20日至7月3日在上海零凌路肿瘤医院治疗;用钴60光放射38次完成了我生命的复活,使我晚年能健康而又欢乐地生活。今天,我愉快地呈献我的遗体作为医学之用材供解剖研究,俾更多病患者从死危中得救、幸存。谢谢!
  
  敬颂
  医术猛进
  
                    还躯者:吕恺还手书
                       年 月 日
  
  (请转给光荣的医师们)
  
2012-11-10_012048-4.jpg
 
  (五)给村领导们:
  
楼隘二村领导同志:
  
  父老兄弟姐妹们:
  
  你们好!
  
  我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去了!
  
  我在楼隘生活了数十年,多承你们谅解和帮助,得以全家从旧的立场上改变了新的面貌,跟上了人民的行列。村领导又为我的后事作了大力支持和安排,完成了久久渴望的遗体捐献手续。无上高兴和安慰。
  
  我含笑感激,真诚感谢!
  
  谨呈
  楼隘二村二委会
  
  并祝:
  欢乐、平安、健康、进步!
  
                      恺还敬书于弥留之际
                       年 月 日
 
2012-11-10_012048-5.jpg
 
  以下是我在过去三上中拍摄的吕老先生照片: 
    
2012-11-10_012048-6.jpg
  2009年11月,我第一次看到吕老先生。
 
2012-11-10_012048-7.jpg
  2010年5月,我第二次见到吕老先生,是在他女儿的家里。
 
2012-11-10_012048-8.jpg
  那天,我给他送了一本印有他照片的画册。
 
2012-11-10_012048-9.jpg
  他在画册上的签名。
 
2012-11-10_012048-10.jpg
  2011年7月,老先生在接受《我的抗战》剧组拍摄时,与我的合影。这是我第三次见到他。
 
2012-11-10_012048-11.jpg
  2011年11月,我代表官方,去他家慰问,第四次见到他。 
 
2012-11-10_012048-12.jpg
  今年4月,我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他,那时他已经说话困难,但他看着我的眼光仍然是那么慈祥。
  
2012-11-10_012048-13.jpg
  那天他照例送我出门,在路上碰到村里一老者,拉着他的手,恭敬地问好。
 

标签: 寿星
最后更新:2012年11月10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 海天一色

    抗战老兵一路走好! 老兵不死,精神永存。
    [reply=大道,2014-08-20 00:25 AM]谢谢[/reply]

    2014年8月19日
    回复
  • 七月的路人甲

    老先生要是有在天之灵,可以看见你为他写的一切,他会感动的。
    老人家一路走好!

    2014年7月13日
    回复
  • 沈红

    老先生要是有在天之灵,可以看见你为他写的一切,他会感动的。
    老人家一路走好!
    [reply=大道,2012-11-12 00:40 AM]谁也不知道有没有在天之灵啊。[/reply]

    2012年11月11日
    回复
  • 紫魂

    震憾中洗涤我的灵魂,可爱的老人,一路好走!
    [reply=大道,2012-11-12 00:41 AM]会一路走好![/reply]

    2012年11月10日
    回复
  • 云水心

    向吕老先生致敬!向吕老先生家人致敬!老人能完成自己的意愿-----把遗体献给国家医学事业,与家人理解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我爷爷生前也想捐献遗体给医学,立好遗嘱,但终因家人后续没跟上作罢,这是爷爷一生最后遗憾的事。(不过当时的国家捐献的途径也不是很顺)我们后人时尔想起常有愧疚之意。
    [reply=大道,2012-11-12 00:41 AM]有这心就够好了。[/reply]

    2012年11月10日
    回复
  •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回复 沈红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话说“二十里云”之“云南”“云北”及“过云” 宋代太白禅师考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话说“二十里云”之“云南”“云北”及“过云”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宋代太白禅师考
    2014微08 过了霜降——201644 语言真的很苍白 2015微周01 2010陕豫行(2):赴壶口 一个河南家庭在奉化的幸福生活(片断)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