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石匠师傅讲故事

《听石匠师傅讲故事》
  
  通往老家的那条公路改建,开工两年多了,沿老路的那段做得差不多了。新开的通往四明山的那一段在老家的后山上,估计修得没那么快。一直想去看看,在原本人迹罕至的地方,修出来的路会是什么样子,上个周末,独自一人成行了。
  
  在修路工地,碰到一个砌挡墙的石匠。走近他的时候,他操着普通话问我是那里的,我说奉化人,反问他是哪里的,他用手指指山下,说本地人。
  
  我乐了,说我也住山下,也是本地人。
  
  再细说,原来是我邻村的本家。
  
  他说20多岁开始做石匠,今年58岁了,手艺不错,这段时间,外地好多人打电话请他去做,因为担心天气的缘故,还是在家门口做算了。他这工程是从人家那里拿的,旁边那边砌石的,按石方计算,一天可挣500元。他这按工期算,200元一天。
  
  我说不合算啊。他说做这个光手艺好没用,最好是自己包工程,但得有钱,还得有路子,他这两个方面都没有,所以只能跟着人家做,这还得跟着好工头。要是工头不好,连工钱都拿不到。
  
  我看着对面的青山和山顶上的一排悬崖,问他是不是知道哪一段属于桃花岩。他说董村没有桃花岩。我说有的,家谱中有记载,只是后来失传了,老家的人们都不大清楚了。
  
  没想到,我这一话头一提,引出他的一个故事。
  
  他说,以前董村有三个胜迹,分别是俞村附近的狮子对白象,水口堰的旗山对鼓山,以及前宅和后宅的龙虎相对。旗山就是文昌阁所在的那座山,鼓山则为修这路的那座桥,将鼓破了。村西的黄龙出洞,听说过去显现过,而东面的虎山,站在对面高山上看过去,活灵活现。
  
  我说,现在这旗鼓相对成了旗鼓相连了,黄龙出洞这边的龙脉,也让这条路给截了。
  
  他接着说,董村有两庙七祠堂,过去也很有名。我说这个我知道,七个祠堂,除了每村各有一个外,后宅还有个宋家祠堂,前宅还有个永德堂。五个村的祠堂加起来,各有七个。
  
  他说,对,说起后宅的永德堂,还有个来历。他干脆停下手工的活计,站起来跟我讲开了:从以,后宅有个人娶的妻子,属于再嫁。她带了一儿子来,几个月大,是陈姓后人。嫁前跟前夫家族有个约定,等儿子养到满16岁,归还前夫家。这带过来的陈家孩子自小非常听话,聪明能干,深得家人喜爱,自小家里人视作已出,就不打骂。满16岁那年,说好归还他母亲前夫家的前一天,他还在俞村畈的田中劳作——耘田。天黑前,只耘了半丘,没做完。第二天,他帮家人耘好了前一天没完成的那半丘,这才挟起包裹走人。当年出董村,需要从俞村步行到亭下村,在亭下下竹筏继续前行。亭下的小晦岭是个分界线,过了岭,就看不到董村的山水了。走到小晦岭凉亭前,他跪下,朝着董村方向磕了几个响头,挥泪而去。这一幕,被路过凉亭的董村族人看到,族人到家后向告诉了他母亲。他母亲也正在家中垂泪,央村人急去亭下看看儿子有没有走,说如没有走,问他是不是可以回来。村人急奔至亭下泊筏处,看到他已经上了竹筏,正等着客满启程。村人跟他说,你母亲还有话要对你说,你回去一趟吧。那儿子一听,赶忙往家赶。见了母亲,母亲问他是不是愿意继续留下来伺奉娘亲?他说愿意。于是召集上下四堡的族中长老商议,说定了他从此改竺姓,与家中的另两个儿子同等对待。家中的房屋田亩,有三个儿子平分。于是他就在董村安顿了下来,娶妻生子过日子。
  
  当年董村人多田少,很多人到下三府(今杭州、湖州、嘉兴一带)干活挣钱,他也也去那一带干活,留下妻儿在家中。行前,他妻子已经怀上第四胎。有一日,碰到一族人从家乡来,就探问自己的妻子生了没有?族人开玩笑说生了,是个儿子。他一听,大喜过望,说我已经有了四个儿子,够了,不必再外求生计了,遂决定马上回家。当年从下三府到奉化全靠步行。他走了好多天,回到家中,见妻子虽然肚子很大,但并未生育,但木已成舟,只好安心在家了。
  
  当年在外挣钱也不容易。他回家路上,换来的钱刚好抵作盘缠,到家时手中只剩下7个铜板。妻子让他拿了这钱去亭下买些酱油米醋。他到了亭下,已时近黄昏,店铺已经关门。他敲开一家杂货店,看到掌柜的正在盘帐。穷人进店,手里没几个钱,不敢声张,就在柜台旁边不声不响的等候。店里灯光昏暗,站了一会儿,他见柜台旁边的角落里一大堆铜钱,掌柜的似乎没有发现,他盯着那堆铜钱,心想这钱要是是自己的,该多好?
  
  正想时,老板算好了账,将钱两拢了拢,回头放回里间,然后点了支蜡烛出来,发现店内还有一个客人。亭下与董村不远,人都相熟。老板说,哎呀,是你啊,多年没见,外出发财了?他不好意思说没挣到钱,只好含混说,小钱是挣了点。老板见柜台上那堆铜钱,说,还不少呢。你要买些啥?他心一动,看来掌柜的误认为这些钱是他的了,就大着胆子要了一大堆货。老板说这么多东西,我差人帮你挑回家吧。于是连货带那堆铜钱,差人一起帮他挑回董村。
  
  他妻子见他带回来一大挑东西,吓了一跳,待来人走后,悄悄问他哪来那么多钱?是不是半道劫了人?他就一五一十地把过程讲了。他妻子说这不行,你该把东西还回去。他咬了咬牙说,这东西不是我偷来抢来的,是店家自己给他的,如果店家发现了,我再还给他,如果没发现,我正好以此做本钱,置点地产,做点生意,等咱家道兴起后再还给他。他妻子见孩子即将降生,家中没钱也真不是个办法,只好默认了。
  
  没几天,传来消息,说亭下那家店的帐房先生有贪污恶习,店中帐目短了许多,事发逃跑了。他的那笔帐也因帐房先生的失踪,而无从着落。他不禁暗暗庆幸,要是人家把这笔钱要回去的话,他又赤贫了。
  
  过了些时日,他妻子临盆,果然又产下一子。他呢,以上次那笔横财为本钱,置买田产耕牛,家中的日子也渐渐好起来了。
  
  几年过去。忽一日,邻乡有一著名的算命先生张铁口来董村云游算命。他正在村中与人闲聊,见了算命先生,就请先生给他小儿子算上一卦。报上生辰八字,算命先生掐指一算,大惊失色,说你这儿子大富大贵,是个贵人啊!他生下来就给你带来过一笔大财!他一听,惊惶失措,连忙矢口否认,说决无此事。算命先生说我若是失算,今后再不从事此行。他说,这事真没有的,不如请先生到家中小坐片刻,看看有没有被其他异象破了?于是算命先生随他来到家中。
  
  关上门,他连忙给算命先生陪不是,说刚才在外面人多嘴杂,不能当着众人的面说,小儿降生前,确实发过一笔横财。于是将几年前他发生的那件事和盘托出。算命先生说,这就对了,你不用去还那笔钱了,那钱已经成了死钱,没人知道。这个财运是你的小儿子带来的。今后,你要让你小儿子潜心读书,他将来必成大器。
  
  于是,从那以后,他就让他的小儿子一心攻读诗书。终于,在一次殿试中,喜中解元。他们家也因小儿子中了功名,而富贵起来。小儿子的儿子,也就是他的孙子,后来也中了功名。
  
  说话当年他家中还没有中兴时,有一次前宅祠堂做戏文,他也去看戏。族中人欺他不是正宗竺家后人,说正厅位置是我们的,你要看戏,横边坐去!这事对他的打击很大。因此,家道中兴之后,由他的小儿子牵头,在村北另行择地,单独建了一个祠堂,这就是后来的永德堂。因此,后宅村也就有了两个祠堂。
  
  这位石匠讲完了故事,又说,中了解元的这位先祖名叫竺稷。
  
  竺稷?我一听,顿觉耳熟。记得前些年探究竺氏起源时,看到这个人名,宋时奉化著名文人陈著陈本堂先生曾经为他写过一篇文章,是关于竺稷读书处的。
  
  回家后查阅以前写的博文,果然找到了这个资料。是我当年从《光绪奉化县志》卷三十七古迹篇中一字一句抄录并句读的:
  
  自斋 董村竺稷读书处 《本堂集》陈著自斋说,自斋,竺氏子稷读书之小室也,吾为名之而告以其义,自之义大矣,曰自昭,曰自师,曰自成已,曰自得之。圣贤示训,惟此为至切,以名其斋,仰而观由目以入心,俯而思由心以复性,察之精沈潜之久,主于中而外物不能迁,澄其本而末流不能涸,则知万物之理,反身皆备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矣。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皆由此始斋云乎哉。然自之为自,有所谓自暴自弃,自是自用者,则由?自之空老之虚。杨氏之为我,墨氏之兼爱,告子之仁内义外,荀子之道,性恶差毫厘而谬千里,中庸曰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人,一能之已百之八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吁。如此则可以得吾之所谓自。虽然今而后有以自斋称已者,固不得而辞道甚而吾徒所麾者,亦皆有之良可欢已。昔者诸贤或取诸乡里或取诸所居面势,或取诸所学所志,后进尊而师之,兴以代不能名之名,然岂贤意哉吁。知此则可以得吾之所谓自己。丑闰月。
  
  再从网上查竺稷的资料,竟然发现竺稷是陈著亲戚,有陈著的两诗为证:
  
  诗一:
  次韵内侄竺稷并示诸儿
  
  春首还相见,吾怀白与兄。
  江湖关老梦,山野避新行。
  危虑船迎浪,残生漏送更。
  东风溪上路,欲别若为情。
  
  诗二:
  次韵内侄竺稷留别
  
  外家忠厚世多才,挑辔相过一笑开。
  珍重年光记亲戚,绵延义脉到云来。
  后生要积为山篑,前事休论覆水杯。
  榾柮炉头好情话,莫冲风雪便轻回。
  
  竺稷是陈著的内侄,即,他是陈著夫人兄弟的孩子,看来,竺稷确实与陈家有缘。虽然中国人过去婚嫁讲究亲上加亲,但是,他们有没有更进一层的关系,会不会是陈家的子弟,不敢妄加猜测,
  
  陈著是奉化人文史上的名人,他是宋朝著名词人。史载:陈著,字子微,号本堂,鄞县人。仕宦世家。幼受家学,早有文名。嘉定七年(1214)生。宝祐四年(1256)进士。官著作郎,出知嘉兴府。忤贾似道,改临安通判。著《历代纪统》、《本堂先生文集》95卷。大德元年(1297)卒,年八十四。陈著的后人现在住在三石村一带,距董村并不太远。
  
  从陈著的生卒年代看,竺稷也是宋代人。我翻看了家谱,在同时代的记载中,似乎并未发现竺稷这个名字,在家谱必收录的功名榜中,也无记录,竺稷或许是竺家哪位先祖的小名?
  
  据石匠说,竺稷发迹之后,曾想把姓加在竺字前头,改称陈竺稷,但没获族人通过,纷争甚至惊动朝廷,后来是把陈字加在竺氏后头,改叫竺陈稷了事。我觉得这段甚不可信。
  
  石匠说他也是竺稷的后人,严格意义上说,应该姓陈。现在的后宅村,还有许多这支族人留下的故迹。
  
  究竟这位石匠师傅讲的故事是真是假?暂且存疑吧。
  
    

点赞
  1. 孩虹说道:

    怎么联系?

  2. 大道说道:

    看来我把竺稷与竺简搞混了,竺稷是宋代人。竺简,或叫竺陈简是清代人。

  3. 大道说道:

    在网上看到一个资料:竺陈简,清道光十九年解元,浙江奉化人。果然有此人!

  4. 沈红说道:

    石匠给你讲故事,你给我们讲故事。
    你的记性真让人佩服,一五一十的都记得给我们讲下来啦!
    [reply=大道,2012-07-25 00:32 AM]记得快能记住大半,过两三天就全忘记了。[/reply]

大道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