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自得其乐
  3. 正文

培训散记之六:课余校区寻故迹

2012年4月13日 1557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提要】一天上了三堂课。傍晚在校园转了一大圈,继续寻找当年的记忆。
 
2012-04-13_003607-0.jpg
 
  3月17日

  早上7点让闹钟叫醒,一晚上睡得挺沉。
 
  用过早餐,回房间拿资料,再去上课。上午的课程是柳宏志博士讲《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在听课中,经过博士的自我介绍,知道他在省内经济界还是有点名气的,除了他的学问之外,还有可能跟他与企业界的联系比较紧密有关。他自己说成功预测了十一次利率和银行准备金调整的时间和幅度。当然,这个我也准确猜测过一次,不过我只是猜测而已,他说是根据掌握的情况分析的结果,包括这次温总理记者招待会后的股市下跌,与温总理的讲话并无直接关系,而是股市指数到了那个点,机构必定会抛售。柳博士讲课,语速极快,信息量极大,说话跟相声的贯口一样流利,不拖泥带水。但信息量太大,接受起来就困难了。再说他说的经济问题,有些还是蛮专业的。中午吃饭的时候,同伴议论,都觉得他的讲课,准备也是最难的,因为经济形势瞬息万变,许多数据是前一两天的。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研判,需要无时不刻关注经济数据,吸收最新情况。不过,大家也感到,他的讲课中对股票的介绍有些多,另外,房地产市场那块,这两天听得多了,感觉也不大新鲜,可以调整成其他内容。
 
  柳博士很敬业,课讲到快12点才结束 。
 
  下午的讲课内容是李王鸣教授讲《城乡规划的认知与实践》。不见本人,想不到李教授是个女教师。李教授的教课明显是学院派风格,专业,有条理。她说规划的最终目标是为人们创造优化宜人的生存环境,这个观点给了我一点点小小的震动。我们以前的理念,似乎规划是为了让城市更加科学合理美观,最多是突出一点地方特色。虽然我们也讲以人为本,但这多是喊喊口号而已,真的碰到问题了,并没有多少人会真放在心上。将人的因素放在首位,有些事情的思路会完全不一样。李教授的课过于专业,大家听得都感觉有些枯燥,如她讲的三个国外的案例,更适合给专业人员上课时用。不过,讲到后来,根据实际情况讲的那些案例,则比较吸引人。规划这东西,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我的工作本与此无关,听过也就算了,也不知道从事这方面的同伴听进去了多少。
 
  晚饭后,借散步的机会,抓紧去校园里转了一圈。从宿舍往西走,去看了一下原来的第三食堂,现在大门紧闭,不知道改啥用了。食堂西边,原来我们打开水的地方,现在建了一所房子,这个很自然,现在开水不需要集中打了嘛。折回来,从现在的食堂东边向北,穿过当年医院院子,步入我们学生时代往图书馆的主路,看到我们那个时候的黑板报所在的位置,已经改成了一长溜宣传窗。当年的黑板报是各个班级轮着出的,我也负责出过几期。黑板报最热闹的当是1980年代中期那一段,按照当时的说法,资产阶级自由化正盛,黑板报上经常出现长篇文章,其中有一篇是我在广播台的同事写的,忘了是啥内容,只记得挺长,占了好几个版面,其中的观点在学生中引起过一阵热议。这年学生运动的结果是,寒假的时候,导致了胡耀邦的下台。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一个开启民智的时代啊。可惜,自1980年代末以后,校园里再也不允许出现这样的论调了。
 
  从那条主路继续往北走,就是原来的平房教学区,这一片是华家池改造最多的地方,建了教育楼、图书馆,原来的痕迹已荡然无存。再往北,就是原来的图书馆了,因图书馆已经在平房教育区新建,这座老图书馆大楼已被改作他用。记得原来大楼的外墙颜色是淡蓝的,现在改成了浅黄。图书馆门前的菜地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也是一幢大楼,只在东边还保留了一块菜地。图书馆前面那块菜地是我上学后第一次上劳动课的地方,记得那次是给甘蔗地拔草,有个比我们高两级的同学来指导我们,急吼吼地随便伸手就在地里拔出了几棵被虫咬了的甘蔗苗,把我佩服得不行。这位同学后来在本校上研究生,临毕业时,刚好暴发那场风波,听说他是组织绝食卧轨等活动的骨干和积极分子,清算的时候不知去向。后来系里编印的同学录,他的名字后面的信息是空白。不知道现在他在哪里?
 
  农大的农场,在我们那个时候的面积是比较大的,每星期六,我们都需要到农场劳动半天。干的活都没有啥技术含量,大家都很厌烦。现在再站在这地方看,感觉面积已经小了许多。农场的围墙外面就是大马路,而当年,围墙外面也是菜地。我感觉,城市的发现已经侵占了学校不少土地,记得我们上学时,学校的面积有1700多亩,现在资料上说是1400多亩。我们离校时,这一片已经在说要被征用,有没有被征用,什么时候征用的?均不得而知。
 
  从实验农场边折向西行,那一片当年来得少,没有留下多少记忆的痕迹。一路人人迹稀少,天也渐暗。穿过“新大楼”的大院,转到团结馆门口,再沿着桑树田折向南行,又到了华家池边。从湖边回到原来我们经常吃饭的第一食堂,那儿现在已经改成了绿地,然后就赶到教育楼上课去了。
 
  晚上是吴明教授讲“养生与健康”。吴明博士自我介绍说他从5岁开始,在父母的要求下学习中医,现在主要研究预防医学。他的讲话比较轻松,自然内容也比较松散,多数属于常识性的东西。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实谁都知道,关键是能不能坚持。在轻松气氛中,课上到晚上9点半结束,回房休息。
 
  这是我们培训班在杭州的最后一个晚上了。本来应该明天下午返回,我因为下周二上午有个会议,决定在杭州等候。因此,我还得在杭州住上两个晚上。

2012-04-13_003607-1.jpg
  上午听宏观经济课。下午上课时没用相机拍照片。
 
2012-04-13_003607-2.jpg
  傍晚散步,首先来到食堂门口,这一排房子我们当年就有了,最左边那几间,当年是一家商店,卖点生活必需品。我记得高年级的时候,周末常来买包杂牌烟,寝室同学分而吸之。当然,更多的时候是买包瓜子或者饮料,星期天上午没赶上吃早饭,偶尔也来包快速面。
 
2012-04-13_003607-3.jpg
  最右边那间,我们四年级的时候,有一家专门在晚上卖面条的店。夜自修结束,经常在那儿吃一碗油渣面,吃得人在毕业前胖了不少。
 
2012-04-13_003607-4.jpg
  第三食堂。现在关着门,不知道派什么用场了。
 
2012-04-13_003607-5.jpg
  当年是锅炉房,现在有个浴室。
 
2012-04-13_003607-6.jpg
  当年的校医院。
 
2012-04-13_003607-7.jpg
  宣传窗取代了黑板报。
 
2012-04-13_003607-8.jpg
  在平房教学区上建设的教育大楼。
 
2012-04-13_003607-9.jpg
  当年的图书馆,外墙改颜色了。
 
2012-04-13_003607-10.jpg
  图书馆对面,当年是一块农场用地,我们第一次劳动就在这块地上。
 
2012-04-13_003607-11.jpg
  经过图书馆门前的这一条路,通往校外。当年这里也是菜地。
 
2012-04-13_003607-12.jpg
  在农场见到了久违的麦苗。
 
2012-04-13_003607-13.jpg
  校园中也有收垃圾的。
 
2012-04-13_003607-14.jpg
  北面的校园区,跟当年没啥变化。
 
2012-04-13_003607-15.jpg
  这个土壤标本馆不知道还在用不?看上去有点凄凉。
 
2012-04-13_003607-16.jpg
  校园里有许多脏兮兮的流浪猫。
 
2012-04-13_003607-17.jpg
  这地方当年没注意过,估计那个时候没这牌子。
 
2012-04-13_003607-18.jpg
  当年的新大楼,看上去有些旧了。
 
2012-04-13_003607-19.jpg
  透过看上去有些破旧的大楼中央门厅,可以看到大楼正门前的奔马雕塑。当年这是浙江农大的标志性建筑。
 
2012-04-13_003607-20.jpg
  我的母系办公楼。五年前牌子还在,现在都撤了。
 
2012-04-13_003607-21.jpg
  团结馆旁边这个月洞门后面的那一排平房,是当年我们系的行政办公用房,这里除了显得破旧了一些外,无任何变化。
 
2012-04-13_003607-22.jpg
  团结馆往西是蚕桑系的驻地。
 
2012-04-13_003607-23.jpg
  蚕桑系前面的桑树依旧。
 
2012-04-13_003607-24.jpg
  折回到华家池边,已是华灯初上,当年的这个时候,我也常在此散步。
 
2012-04-13_003607-25.jpg
  晚上听健康养生课,听课的明显少了。

标签: 培训 母校
最后更新:2012年4月13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宋代太白禅师考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宋代太白禅师考
谢年灯花 支离破碎的一周(新浪微博41) 乡村小庙11座(250—260) 追着花的春天 两年前的一个提案 周记201816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