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触摸人文
  3. 正文

中国最长寿孪生兄弟--寿星谱(一)

2008年6月22日 2453点热度 0人点赞 1条评论

2008-06-22_001514-0.jpg
  这几年在奉化四处“流窜”,在乡村碰到最多的就是老年人。

  如今条件好了,长寿老人随处可见。生活在大堰镇洞坑村杉树厂自然村的95岁高龄的双胞胎兄弟邢如家、邢杏加,是他们中最有名的一对。周边数十里的范围内,说起这一对“双胞胎族长老头”,几乎无人不知。

  今年3月1日,在当地工作的朋友带领下,我们前去探访这对老人。得知我们要去的消息,俩位老人早早在村口迎候。碰到老人后才知道,我们要去的他们家离这村口还有一里之远,而且全是上坡的山路。让他们叹为观止的是,两位老人在山路上大步流星地走,年龄比他们小一半多的我们却都跟得气喘吁吁。

  俩老人出生于1913年,哥哥生育了6个儿子3个女儿,现有后辈82人。弟弟邢杏加生育了1个儿子5个女儿,有后代39人,兄弟俩共繁衍下代100多人,可谓儿孙满堂。但长寿不是他们的唯一资本,兄弟俩多年来一直热心于造桥、铺路、修凉亭等公益事业,善举遍及周边七八个村。如今,已届耄耋之年的兄弟俩,经常一个扛锄头,一个挑土箕长年修复村间的道路,是这个村里最令人感动的风景线。老人们颇为自豪地说,因为这个,村里办大事都要征求他们的意见,他们在村里说话很有份量的呢。今年四五月份的时候,宁波有一家企业钦佩他们的善举,听说他们俩有想去北京看升旗、爬长城的心愿,特意出资邀请他们去游了一趟。据说兄弟俩爬长城还是那么一股豪迈气概,陪同他们的年轻人,也被他们远远地拉在后面。

  我们回来的时候,两位老人照旧送我们下山,直到村口,令人感动。

  近闻兄弟俩收到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的证书,他们被确认为中国最长寿双胞胎,很为他们高兴,听说镇里给他们送证书的时候,他们还在田里插秧。如今老人们虽不愁吃喝,但仍劳作不止,做善事不止,用他们的话说:“不动就难过”,“做好事就是锻炼身体。”

2008-06-22_001514-1.jpg 
  图1、老人家每天在这条路上奔走,路的近头就是他们的家。
 
2008-06-22_001514-2.jpg
  图2、老人家领我们去他家,在这样的路上健步如飞。
 
2008-06-22_001514-3.jpg

  图3、老人家在老屋里住着,经常一起讨论该为村里办哪些好事。
 
2008-06-22_001514-4.jpg
  图4、老人们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2008-06-22_001514-5.jpg
  图5、我们回来的时候,老人们坚持把我们送到村口的停车场上,并一定要我们再抽一枝烟。看我,嘴里一枝,手里两枝,那全是老人家给的。(此图由博友江幼红拍摄)

标签: 寿星
最后更新:2014年10月30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 大道

    有关老先生们的媒体报道:

    孪生兄弟耄耋翁

    http://www.fhnews.com.cn  2007年11月9日 9:01

      工余有暇,趁秋高气爽、桂花飘香、菊花吐艳之际,我约朋友到大堰镇洞坑村杉树厂自然村去探访一对九十五岁高龄的双胞胎兄弟。
    洞坑村由上洞坑、下洞坑及附近的多个自然村组成。杉树厂是距上洞坑村仅一华里之遥的一个只有七八户人家、十几个人口的小自然村,有一条逶迤的水泥路相连。杉树厂位于擎天塘的西侧,“擎天塘”是一座海拔五百多米方园几十里的大山。它的东侧便是横山水库,南侧为西坑村,北侧是拥有宁波市树王——一棵一千五百多年老银杏树的塔竹林村。擎天塘俗称“近天堂”,是一座停熄的古老火山口,充满神奇,山间泉眼遍布,含有丰富微量元素的泉水日夜流淌,千百年来灌溉作物,滋养生灵,形成一个优越的生态圈,出现种种瑞人吉物。
    我们边打听边从下洞坑往上走,约莫半小时便到杉树厂。村中的石头路面有新修补的痕迹,依山错落着几排房屋,长的八九间,短的三五间,村中行人稀少,村民说年轻人都搬出山外去了,只有十几个上年纪的人居住着。屋前的道地较为宽敞,有的铺着竹簟,晒着收获的稻谷、黄豆、花生,两三只家鸡随意啄食着稻谷,鸭子见到生人发出哑嘶的鸣叫,蹒跚地移动着肥壮的躯体,一切显得平静,安宁。在村子中央我们终于找到了两位九十五岁的双胞胎兄弟。
    双胞胎兄弟名叫邢如家、邢杏加,今年九十五岁。兄弟俩的居舍仅隔一道墙而已。老大邢如家一人独居一室,前房后灶起居方便,床边有台二十九寸的平面彩电,后半间煤气灶等炊具一应俱全,看得出是位很会料理生活的健康老翁。老二邢杏加与儿子儿媳住在一起,生活起居由儿子照应。
    我真难以相信眼前的他们就是九十五岁的高龄之翁,他们行动轻快,思路敏捷,谈吐自如,从外表判断只不过七十多岁而已,清瘦的身躯、硬朗的腰板,是长年劳作的典型山民。邢杏加的儿子邢孟定捧出一本崭新的家谱给我们看,邢如家老人拿来一本民国期间修做的《洞坑邢氏宗谱》和记载祖上“忌日”的簿子让我们过目。一个小村百姓对宗族世系的记录如此重视,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们说近来到杉树厂来走访的外地人特别多,前几天刚来过一批宁波人,是从宁波电视台“来法讲啥西”栏目获知信息后特地来拜访老人的。
    据宗谱记载,两位老人的父亲邢壬木、母亲毛交林是世居的山民,都属牛,同生于清末光绪丁丑年,夫妻俩共生育了十三胎十五个孩子。邢如家、邢杏加是1913年出生的兄弟双胞胎,而早在光绪二十六年(1901年)父母已生过姐姐双胞胎,可惜一个年幼夭折,一个起名邢苏球,嫁到上洞坑村,七十多岁而终。当时的社会多子女不足为奇,但一对夫妇连生两对男女双胞胎却是非常稀罕的。
    邢如家乳名能富,邢杏加乳名能贵,父母盼望给他们带来富贵。兄弟俩务农为生,喝的是近天堂的水,吃的是近天堂的粮,身体健壮,人丁兴旺。邢如家二十二岁结婚,新娘二十岁,生育了六个儿子三个女儿,现有后辈八十二人。邢杏加二十一岁结婚,新娘十七岁,生育了一个儿子五个女儿,有后代三十九人,兄弟俩共繁衍下代一百多人,可谓儿孙满堂。
    勤劳不辍,乐善好施是兄弟俩的长寿之道。他们从年轻时代起一直干农活,热心于造桥、铺路、修凉亭等公益事业,已届耄耋之年的兄弟俩,经常一个扛锄头,一个挑土箕长年修复村间的道路,用他们的话来说,叫做“不动就难过”。兄弟俩惯于行善,省好心,凡行乞之人经过总让其吃饱喝足,邻居有困难就帮助。邢杏加怀有一手治疗骨折的医术,常年给乡亲们义务医治不计费用。生活习惯上兄弟俩滴酒不沾,邢如家偶尔抽几支烟,再无其他嗜好。每天晚上他们喜欢到上洞坑去走走,串串门,九点钟按时回家睡觉,早晨五点起床,开始一天的忙碌。兄弟俩胃口好,不挑食,五谷杂粮都能适应,每餐能吃一大碗米饭。邢如家代表兄弟参加过宁波市和浙江省的健康老人评比,还得来了省里颁发的证书和五百元奖金呢。
    午后当我们离开杉树厂时,兄弟俩执意要送行,边走边介绍周边的事物,一直把我们送到上洞坑至万竹的一个凉亭间,在我们的再三婉劝下方留步。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我默默祝愿他们活到一百岁,到那个时候我再来拜访这两位寿翁。

      奉化市大堰镇洞坑村彬树厂自然村有一对95岁的双胞胎兄弟

      95年来他们形影相伴,经历了人世间的几番沧桑巨变。

      1913年农历冬月初四傍晚,彬树厂村一对属牛的夫妻,生下了“两头小牛”,2个孩子出生先后相差1个小时。因家人在接生的时候手忙脚乱,搞不清到底哪个是老大,父母随意地给兄弟俩分了老大和老小:老大取名邢如家,老小取名邢杏家。

      这个家共有10个孩子——— 5个兄弟、5个姐妹。这对兄弟在5个男孩中排行老三、老四。如今兄弟姐妹陆续离世,他俩是最长寿的。

      老大邢如家成家后育了6个儿子2个女儿,如今名下已有82个儿孙。老小邢杏家成家后育有1个儿子3个女儿,如今名下已有33个儿孙。

      两位老人身体硬朗,至今走山路还是健步如飞,能稳稳地抬起50多公斤重的砂石。早年受其父亲的影响,兄弟俩几十年来修桥铺路,造福乡邻。他们修过的路不计其数,不但修本村的路,修附近的路,还要到离家很远的地方修路,东山、牛头岭、樟树岭、畈头……最远修的路距家有10公里。

      据了解,两位老人居住的彬树厂自然村,人口最多的时候有240多人。如今还居住在这里的只剩下11个人,其中80岁以上有4人。年轻人纷纷外出发展,两兄弟的晚辈们也纷纷搬下山去,谋求更好的发展。

      如今老小的儿子、儿媳和老大的大儿子仍留住在村里,照顾两位老人。每年两位老人都一起过生日。 “凭老人现在的身体状况,活到100岁没有问题。到时候,儿孙们要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庆祝一番。”老小的儿子这样说。记者毛信意

    95岁孪生兄弟一生不改的习惯是行善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07年9月4日

    中国宁波网讯:在奉化大堰镇万竹村,村民说起 “双胞胎族长老头”邢如家、邢杏家兄弟时,无不伸出大拇指,对两位老人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原来, “双胞胎族长老头”之所以出名,不仅因为他们都已95虚岁高龄,更因为他们一生都在乐善助人。
    孪生老人今年95岁
    “双胞胎族长老头”家住万竹行政村的洞坑村。昨天,记者来到洞坑村的老年活动室,问起“双胞胎族长老头”的有关情况时,正在下棋的村民毛补兴、康阿毛立刻停下棋局,连声称赞两位老人为人真是好,村里或邻村办公益事业,二老总是带头出钱出力。“在万竹村,遇到二老出来吃个点心,都有村民抢着替他们付钱呢!”一个村民对记者说道。
    当记者走进位于该村最高处——— 山树厂附近的两间民居时,两位起身热情迎接的老人相貌惊人地酷似,记者不用猜就知道这两位老人就是 “双胞胎族长老头”邢如家、邢杏家兄弟,但记者无法准确猜出他们谁大谁小,而且怎么看,都觉着两人只有70来岁。其中一位老人看出了记者的疑惑,从身上掏出身份证说道: “我是哥哥邢如家,和弟弟邢杏家都出生于1913年12月16日,只是我出生在戌时,弟弟在亥时,相差不到一个小时。”记者分别看了两人的二代身份证后,才确信眼前的两位孪生老人已经95岁了。他们说,他们原来有四兄弟,上面有两位兄长均已过世,他们在家中排行老三老四。
    捐钱出力善心无限
    记者去采访的那天,刚好是邢如家老人难得休息的一天。因为要准备去奉化市区的晚辈家小住几天,他就没有去家附近的近天堂山上整理山道,一直和哥哥上山干活的邢杏家也跟着休息了。两位老人身体十分健康,特别是哥哥邢如家,耳不聋、眼不花、腰背笔直,生活起居都是自己料理。虽然住的是老房子,但邢如家的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看着舒坦。“现在,除非刮风下雨或者身体不太舒服,每天一早,我就和弟弟就一起背着喷雾器、拿上锄头到山上去铲除山道边的杂草……”邢如家告诉记者,为方便村民行走,每逢本村或邻村修路、造桥、建凉亭,他们兄弟俩总是带头组织村民干活,劲头甚至比年轻人还要足。遇到经费问题时,二老常常把孩子们给他们的养老钱,都捐出来。这么多年来,两位“双胞胎族长老头”究竟做了多少善事,连老人自己也记不清了,只说南溪村、箭岭、大九岙、徐马站等附近的村庄搞公益事业时,他们都去出过力。
    希望到北京走一趟
    邢如家老人说: “我们做好事,就像在锻炼身体,一点都不累!老待在家里不动反而觉得不自在。”他们俩告诉记者,就在前不久,他们两人还带领18位村民步行往返30多公里路,到邻镇的棠云村去溜达了一趟。
    弟弟邢杏家还懂草药,治疗跌打损伤在村里颇有名气,至今还会常常上山采草药,为村民们医治。对于乐善助人,二老说,他们的父亲在世时就很热心助人,能帮忙一定帮人家全力去做,这对他们兄弟来说,也算是言传身教吧。
    记者了解到,二老平常食素为主,除了抽烟外别无嗜好,心态平和。不过在洞坑村,古稀耄耋的长者还有不少。二老和村民们觉得,他们的长寿“秘诀”主要还是因为当地的水质好。“清华大学水质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教授王占生曾对村民饮用的山水做过分析,属于偏硅酸型,对人体健康有利。”
    如今这对耄耋孪生兄弟都已儿孙满堂,两家人加起来有120多口,儿孙们极为孝顺,可老人还是觉得住在山里已经习惯了,说哪儿也比不过山里。不过,他们倒是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希望有生之年到首都北京走一趟,“看看自己祖国的首都是怎么样的,这一生就不会有什么遗憾了。”(记者 王景波通讯员 沈珞 文/图)

    乐善好施的耄耋孪生兄弟

    http://www.fhnews.com.cn 8月31日 7:50 来源:奉化日报
     
    8月28日,是邢如家老人难得休息的一天,因为在市区晚辈家中小住,没有去老家附近的近天堂山上整理山道,一直和哥哥一起干活的弟弟邢杏家也跟着休息了。在大堰镇万竹,说起山树厂“双胞胎族长老头”无人不知。“双胞胎族长老头”之所以出名,不仅因为他们都已95虚岁高龄,而且有着乐善助人的好口碑。

    8月28日,记者走进位于洞坑村最高处山树厂的两间民居,两位相貌酷似的老人热情地起身迎接,若不是其中一位拿出了身份证,记者还真是难以相信,眼前的两位老人竟已90多岁了,因为怎么看都觉着只有70来岁。这对耄耋之年的孪生兄弟出生于1913年12月,哥哥叫邢如家,弟弟叫邢杏家,在家中排行老三老四,上有两位兄长均已过世。

    二老特别是哥哥邢如家,耳不聋、眼不花、腰背挺直,喜欢一个人自在地生活,日常起居都是自己料理,虽然住的是老房子,但邢如家的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除了刮风下雨,身体不舒服,每天一早,邢如家就和弟弟一起背着喷雾器、带着锄头上山铲除山道边的杂草,方便村民行走。每逢本村或邻村修路、造桥、建凉亭,二老总是带头组织村民干活,劲头胜过年轻人。这么多年来,究竟做了多少善事,连老人的孩子们也记不清了,南溪村、箭岭、常照、徐马站……二老都去出过力。在万竹,二老有时吃个点心,都有村民替他们付钱,以这种纯朴的方式表示对长者的尊敬和对他们行善的感谢。

    不过,毕竟是90高龄了,对二老这么干活,记者颇有些担心。可邢如家笑着说,一点都不累!前些天,二老还步行往返30多公里路到棠云溜达了一趟。二老平常食素为主,除了抽烟别无嗜好,心态平和。在洞坑村,古稀耄耋的长者还有不少,说起长寿健康的秘诀,二老和村民们觉得和当地的水土有关系,清华大学水质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王占生教授对村里源自近天堂山的水做过分析,属于偏硅酸型,对人体健康有利。有村民在山南还办了家厂,生产的就是以“近天堂”命名的矿泉水。

    如今这对耄耋孪生兄弟都已儿孙满堂,两家人加起来有120多口,儿孙们极为孝顺,可老人还是喜欢住在山里,说哪儿也比不过山里。不过,他们倒是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有生之年到首都北京走一趟。

    入选基尼斯 大堰长寿双胞胎喜获证书

    http://www.fhnews.com.cn 6月17日 7:32 来源:奉化日报  

    奉化新闻网讯(记者 张夏珍 通讯员 毛节常)昨天,大堰镇洞坑村双胞胎兄弟邢如家、邢杏家收到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的证书:他们被确认为中国最长寿双胞胎。

    邢如家、邢杏家出生于1913年12月,以虚岁计算,今年已96岁。两兄弟身体硬朗,除了眼睛患了白内障,其他毛病一概没有,走山路、爬楼梯一点都不吃力。令人称奇的是,老人特别是哥哥邢如家的头发只有些许花白,许多见到老人的人说,两兄弟看上去顶多70多岁。

    记者昨天来到洞坑村时,看到兄弟俩正在动作麻利地下地插秧。双胞胎兄弟的家在洞坑村的最高处山脚厂,海拔300多米。每次到万竹、大堰镇上,他们都是走路往返,步履轻松。说到长寿秘诀,哥哥邢如家说,人就像机器,如果不动就会生锈,可能是他们兄弟一生都在劳动干活,才会这么健康长寿。邢杏家的儿媳说,虽然年纪大了,老人已很少干农活,但是每逢本村或邻村修路造桥建凉亭,他们干得比年轻人还起劲,喜欢做善事远近闻名。

    在洞坑村,80岁以上的老人总共有23位。村民们觉得,老人长寿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住在村里山好水好空气好,特别是喝的水来自近天堂山,属于偏硅酸性,对人体健康有利。

    2008年6月22日
    回复
  •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回复 大道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宋代太白禅师考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宋代太白禅师考
    路遇“两神仙” 古道深处的汝霖别墅 临河小筑 奉化翻簧竹雕——《旧影新照》(14 ) 新农村的标准化设施 江边的变化(三)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