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随感

[align=center]《清明随感》[/align]
  4月5日是清明节。今天上午,机关组织去烈士陵园扫墓,我也跟着去了。算起来,这地方已经有好多年没去了。今天去了,仪式之后,在烈士陵墓中转了一圈,随后到纪念馆中看了一些陈列品和烈士事迹介绍。眼中所及,觉得只是一些抽象的名字和图片、文字,他们过去的生活、工作究竟是怎么样的,只能想象,无法触及,对于陈列的内容,也已经无动于衷了。不管我怎么看怎么想,发现自己始终只能做个旁观者。原来,对于与自己无关紧要的东西,要能够做到动容,真的不容易,更何况,时间会冲淡一切印象。

  不过,在时间面前,只有一样东西是例外,那就是对于自己的先人、祖先的怀念之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大,而日渐变得浓重起来。

  曾经连续有好多年没在清明时节回家祭扫亲人的陵墓。借口是工作比较繁忙,养育孩子脱不开身,祭祖这事情就由父母代劳了。其实根本原因,是那时自己的想法上对于祭祖这事并不大以为然。今天,在报纸上看到一个观点,说祭祖这事“心”要比“形”更重要。就是说只要有心就可以了,不必拘泥于具体的行动怎么做。我疑心这话恐怕也是一个愣头青说的。我当年也这么想,那是没到该有的祭祖心境的年龄。这些年,随着年龄的增大,想法慢慢地改变了。近来六七年,每到清明,无论如何也要回家去祭扫亲人的墓地。

  母亲说,一年中有三个节日非常重要,一个是春节,一个是清明,另外一个是中秋。这三个节日,一家人无论分居在什么地方,都要尽量团圆,一起过节。现在,春节、中秋的意义更在于在世人的团圆,所以,住在什么地方,大家就团圆在什么地方。只有清明,不光要一家团圆,还要赶回家乡,祭拜祖先,清理墓地。中华民族的这个传统,曾经跟中国任何一个传统文化一样遭受过破坏,但现在越来越重新受人重视。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媒体风传国家正考虑调整节日,其中就有考虑在清明节的时候放假,以方便人们祭祖。

  只有在清明的时候,人们会更加深切地思念故去的亲人。这些亲人,有自己熟悉的,也有不熟悉的,但是不管是不是熟悉,都跟自己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血缘关系。造物主创造的生老病死,总有一天,会把亲人们分隔在阴阳两界。一抔黄土,里面就是过去曾经血肉相连携手相扶情同手足的亲人。我们还活在世上的人,当然要在一年365天中抽出那么一天,来陪一下他们,好发想想过去故去的亲人们对自己的生育之恩养育之累。另外一个意义,是要让世人更加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生活,更加珍惜自己受之于父母的身体发肤,好好地活着,好好地工作,用时尚的说法,这很有利于融合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和族群认同感,最终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去年回家扫墓,碰到一个比我稍长几岁的儿时玩伴在祭奠他的爷爷。他如今在外地打工,职业是厨师,工作很忙,清明前夕特意请假赶回来扫墓。他的祭品跟家乡的风俗完全不同,全是从超市采购的食品。结果旁边的村里人笑他不懂规矩。他说,我的这些祭品,爷爷以前看也没看到过,送给他尝点味道,笑都来不及,难道会怪罪我吗?一番话,说得大家全点头称是。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虽然父母还住在同一个村里,但各自有了家庭,新家的的孩子都管不过来,谁会去管他?他生下来没多久,就成了一个父母不管不疼的弃儿,只能跟着年迈的爷爷,俩人相依为命。在当年大家都苦的年代里,他的日子自然要比人家更苦上数倍。我的印象中,他的下巴一年四季都是涎水不断,始终红红的发着炎。身上也从来没有穿过光鲜的衣服。我上学之后,他也外出打工了,据说这些年他在外面买了房子娶了妻子生了孩子,如今的日子算是翻了身。现在,他回家祭奠他的爷爷,他的“心”、“形”不是高度的统一?不知道别人的感觉怎么样,他的看上去跟人家一样的清明祭祖行动的背后,他的所思所想,我感觉肯定比我更深刻,也许还不是现在的我所能能理解和体会的。

  不管怎么忙,清明到了,还是回家一趟吧。

点赞
  1. 路之说道:

    只有清明,不光要一家团圆,还要赶回家乡,祭拜祖先,清理墓地。
    ——这些文字,特别是末尾两节文字,感动的我眼泪盈眶!好在我也年年回家扫墓,虽不及你的儿时玩伴那么虔诚。

  2. 打虎英雄说道:

    祭祖就是不忘本

  3. 余韵说道:

    写的真不错[GoodLuck]

  4. 无常说道:

    好.

  5. lvm说道:

    无心便无形,无形亦无心.

lvm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