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护国禅寺

《西山护国禅寺》
    
  数年前,我在前一个单位工作时,单位有数位同事被派往锦屏街道的西溪村,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因此,与村里的几位领导相熟,他们得知我喜欢拍照,曾数次邀请我去看一下村里的西山护国禅寺。有一次,还曾经带了一张充满诱惑的建设规模图。我看了心中颇不以为然,一个村子,何必要修一个如此奢华的寺院?再说,这么一个小地方,护的什么国?况且当年也没有经过政府登记,属于非法场所,因此一直没去。
  
  去年底,到现在这个新单位上班时,看到辖内宗教场所的名单中,西山护国禅寺豁然在列。问同事,知道刚批下不久。今年春天的一天,特意上西山看了看,发现这寺院与规划图中的差别太大了,真所谓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这个接近山顶的所在处,要建一座规划图所描绘的寺庙,真是不可想象。因此,未及细看,在寺庙内转了一圈,随即下了山。
  
《西山护国禅寺》
  ▲寺庙一角。
 
《西山护国禅寺》
  ▲入口处的山路,寺庙没有大门没有围墙。
 
《西山护国禅寺》
  ▲从寺前可以看到尚田镇。
 
  回来查资料,发现这寺庙倒很有来历。据奉化光绪县志记载,此寺始建于唐元和十四年(819),初名护国院。北宋治平二年(1065),改为西山资国院。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改为西山禅寺。该寺乃天台第四尊者成道之地,被佛教界奉为重要圣地。据记载,寺上古有乐亭,内有洗钵池、罗汉迹、驻锡峰、应供泉等古迹。南宋鄞州名士楼钥曾写《游资国院》诗,云:“野溪清浅渡危桥,径策枯筇上紫霄。晓雾暗蒸山寺雨,松风深隐海门潮。浮杯水涨人何在,洗钵池清意已消。又上乐亭台上看,云山万叠更逍遥。”
  
  为了印证这寺庙的诸多古迹,前几天,又一次上了山。发现寺庙跟今年上半年去时没什么改观。整个院落布局杂乱,在建中的大雄宝殿,依旧没盖上屋顶。寺庙西北侧有一棵大树,应该是村民传说中的千年古枫。问及县志中记载的应供泉,寺庙住持说寺后确有一眼泉水,现在被加了盖子保护了起来,现在吃水全靠它。旁有一个小池子,不知道是不是传说中的洗钵池,住持说现在用来洗菜淘米,但池水看上去不大干净。寺庙旁边,有一块裸露在地面的岩石,经住持指点,上面依稀有一个光脚板留下的脚印,跟常人一般大小,那应该就是县志中记载的罗汉迹了。而驻锡峰应该就是寺后的那座小山峰吧。县志记载的乐亭,自然无处寻觅了。
   
《西山护国禅寺》
  ▲建了一半的大殿,搁置有年头了。
 
《西山护国禅寺》
  ▲寺后一棵大树,千年古枫?
 
《西山护国禅寺》
  ▲加了盖的一泓山泉——应供泉。
 
《西山护国禅寺》
  ▲依稀可辩的脚印——罗汉迹。
 
《西山护国禅寺》
  ▲乱石堆中几个石器是旧物——石碓,春运舂米的工具。
   
  护国禅寺中,现存最有价值的,大概是立在寺内的一块石碑。碑上题有《护国院记》一篇,文字细小,极难辩认。住持说有人曾经拓了去。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发现《宁波晚报》曾经登过一篇文章,题为“《护国院记》碑”,专门介绍这碑记,作者朱永宁,估计是那个拓碑人。全文如下:
  
《西山护国禅寺》
  ▲《护国院记》碑
  
  野溪清浅渡危桥,经策枯筇上紫霄;晓雾暗蒸山寺雨,松风深隐海门潮。浮杯水涨人何在,洗钵池清意已消;又上乐亭台上望,云山万叠更逍遥。这是南宋文学家、鄞人楼钥写的一首游西山寺的诗,诗中的“浮杯水涨、洗钵池清”,则是一个关于西山寺的神奇传说。
  
  西山寺在今奉化市锦屏街道西溪村的西山之巅,由西溪村沿古道南行一里许,见到道边有一座碉堡处右折,然后顺着曲折的车道,盘旋直上山顶,西山寺就到了。据旧志所载,西山寺有着悠久的历史,始建于唐元和十三年(819年),初名西山护国院。北宋治平二年(1055年),改名西山资国院,明朝洪武初年(约1368年),又改名为西山禅寺。
  
  西山寺大殿之前,朝东立有一碑,是唐代左拾遗、弘文馆学士虞世美所撰的《护国院记》,是寺成后次年所立,它比宁波建城时间还早了两年。现碑为宋代重立,碑文详细叙述了西山寺建寺经过,它是奉化现存古碑中的珍品。
  
  西山这地方,虽然离县城只有五里之遥,但山势平地而起,又有大溪相隔,传说古时山上多猛兽,所以人迹罕至。后来来了一名渡溪的和尚,这个和尚在溪边从容洗钵,突然,身边的锡杖如电闪般飞落到了前面的山峰之上,形成一泉。这样,又过了几年,元和九年的一天,有一位叫宗印的和尚从天台山来到了这里。随后,宗印和尚就在西山上结茅建庵,修行弘法,到了元和十三年,有乡人陈元弼、邢处躬等,出资修建殿宇。同年,待寺院落成,宗印和尚旋即升座嘱众徒以后事,语毕圆寂而去。上面这个神奇的故事,就是碑记叙说的内容。所以,以前西山寺与其他寺院不同,寺内专门有一殿,供奉十八罗汉中的第四尊者。洗钵池、罗汉迹、驻锡峰,都成了山上的胜迹;而解人病痛的甘泉,则名为应供泉,至今尚在,泉水依然色白味甘,只不过泉后多了一株五百年树龄的枫香。
  
  立此碑者,共有四人,时任奉化知县的成公佐、主簿邵齐与县尉俞绛,还有官充左班殿直、监盐酒商税务的邢允中。邢允中,奉化人,《全唐诗续拾》录有他写的两首五律诗,一为《洗钵潭》,一为《驻锡峰》,两诗所写,正是西山寺的胜迹。
  
  到了北宋至和年间(1054-1056年),西山寺又增添了一处人造的胜景,即楼钥诗中的乐亭,县令郏修辅曾为此亭撰记。
  
  西山寺历经千余年,到了民国年间,终于衰落,正应了碑中宗印圆寂时说的“道有污隆,时有盛衰”之语,如今,它又在复建之中。
  
  现在的《护国院记》碑,原先只知是后人重立,碑中仅有“住持赐紫沙门安期重立石”的字样,故不能确切断代。新近实地考察此碑,此碑碑侧有寺产土地等记载的四行小字,虽然多字被损不能辨认,但发现最后几个字,尚能辨清,可以确知现碑立于南宋嘉定戊寅岁(1218年)。
  
  住持说,此寺经政府审批后登记,其中有此碑是个重要原因。

 

  【寺庵记之四十一】

点赞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