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触摸人文
  3. 正文

茗山后探古

2011年10月30日 3281点热度 2人点赞 1条评论

2011-10-30_005218-0.jpg
    
  奉化有个著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是奉化境内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有先民活动的遗迹。上个星期天,在博友夏亦蓟带领下,博友吕名和我,三个人一起,去这地方进行了探访。
  
2011-10-30_005218-1.jpg
  这个地方叫茗山后村,夏亦蓟早早到村里等我们。我们找到村子,车停放的地方,刚好有一块石碑。我曾经经过这地方好几次了,怎么从没注意过呢?
  
2011-10-30_005218-2.jpg
  村口有个老汉在晒太阳,一问,当年发现遗址时,他正担任村支书。
  
2011-10-30_005218-3.jpg
  他说你们要去看,我带你们去。
  
2011-10-30_005218-4.jpg
  穿地一大片荒地,还是一大片荒地,老支书说,这就是曾经发掘过遗址的现场。
  
2011-10-30_005218-5.jpg
  已经发掘过的地方,有的已经建起了村民住宅。
  
  老支书说,这里一片的遗址沉积很多,现在实行保护,就是让它在地底下不动了。老支书介绍起考古和遗址来,头头是道,俨然半个考古专家。他还说,在茗山脚下有一片岩石上,有几个台阶样的东西,没有人能解释清楚是用来做什么用的。
  
2011-10-30_005218-6.jpg
  我们到了山脚,发现那里是一个小山塘,目前正在整修。
  
2011-10-30_005218-7.jpg
  “台阶”只露了一点点,老支书说水下面的有好几个。
  
2011-10-30_005218-8.jpg
  我们怀疑山上也会有遗迹,于是决定上山去看看。沿着一条小径,我们上山,在路边发现一块石头,很像是一把沙发,哈哈。
  
2011-10-30_005218-9.jpg
  在半山腰发现一所废弃的房子,怀疑是管理果树的人们住过的。当然,最多也就几十年历史。
  
2011-10-30_005218-10.jpg
  房子不远处有一个小水塘,住在这里,取水很方便。
  
2011-10-30_005218-11.jpg
  到了山顶,发现那里有几个农人正在劳动,正在为苗木园除草。
  
2011-10-30_005218-12.jpg
  回头北望,茗山后村就在脚下,那儿就是发现遗址的地方。
  
2011-10-30_005218-13.jpg
  往东南方向看,那儿是一片田野,那儿有个茗山前村。
  
2011-10-30_005218-14.jpg
  我们沿着山顶的山脊线往东走,山顶上有一排枸桔树,在北方也叫枳,那个树浑身长刺,用来作篱笆最好。其实它与柑桔是近亲,结的果实样子也差不多,在我们这儿,还用来作嫁接柑桔的砧木。
  
2011-10-30_005218-15.jpg
  走过了大半条山脊线,打算往下回到村里去,却在一片栗子林里迷路了——快下到山底了,却总发现被树丛拦着,于是再上岗另觅出路,如是两三次,被折腾得满头大汗。
  
2011-10-30_005218-16.jpg
  在横跨过几个山沟后,终于找到了一条出路。那儿又发现一所房子,一个老汉挑着从林子里收集的栗子壳,倒在一起烧灰。问他话,发现他耳朵不好,只说是住在山上看果园。
  
2011-10-30_005218-17.jpg
  房子前面一棵老树,被许多树枝撑着。不仔细看,以为是什么装置艺术。
  
2011-10-30_005218-18.jpg
  快到山脚了,发现有一片岩石,我们想探究一下岩石后面有什么奇观,上去一看,果然,下面有一个可能是采石形成的大坑。东面一头有一开口,里面三面环石,内有白墙小筑一座,别有洞天。
  
  转了半天,看来要发现遗址,或者是先民用过的器物是不可能了。于是打道回府。下面贴些今年春节的时候,在奉化文保所参观时看到的,出土于茗山后遗址的器物。
  
2011-10-30_005218-19.jpg
 
2011-10-30_005218-20.jpg
 
2011-10-30_005218-21.jpg
 
2011-10-30_005218-22.jpg
 
   
  这个是名山后遗址的介绍:
 
  茗山后遗址位于奉化市江口街道名山后村村南名山北麓斜坡上,2003被公布为奉化市文物保护点。
  1989年秋冬进行了首次考古发掘,获得了依次叠压的12个文化层,8层以下的文化层的包涵物表明它们属河姆渡文化遗存。第一次发掘时,在360平方米中共发现了墓葬6座,灰坑(沟)43个,人工夯筑土台1座,出土陶器、石器、玉器137件。人工夯筑土台的发现是这期的重要收获,陶器也是主要的出土物,有釜、鼎、豆、盉、罐等,还获得不少阴线细刻花纹标本,鸟纹是装饰的主题,其中两件“鸟头蛇身”纹标本耐人寻味,它是以盘曲的躯体(蛇身)和尖嘴、羽冠高耸的鸟头为主体。蛇身上有卷云纹、弧线、直线组合的纹样,鸟头周围又有十多只鸟盘旋飞翔,一件完整的豆上有9组这样的纹饰。
 
  1991年第二期的发掘中发现了彩绘陶觯等一些重要的文物,为进一步认识茗山后遗址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二次考古发掘总面积620平方米,出土文物约300余件,陶片 1 万余片,确定年代为5600年。属河姆渡文化延伸,为新石器时代遗址,也是奉化先民最早生活的地方。专家估计,该遗址占地面积有二万余平方米。
  
  

标签: 古迹 文物
最后更新:2011年10月30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 www.zls365.com

    很好的地方啊,博主的车也很好

    2011年10月30日
    回复
  •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回复 www.zls365.com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宋代太白禅师考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宋代太白禅师考
    代俱乐部年册《城乡时空》写序 西坞莲峰禅寺 1982年写的诗 黄埔老兵杨竞驾鹤西去 2010陕豫行(12):驻马店天中塔 巧遇同学的儿子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