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竺氏探源
  3. 正文

旗鼓相连

2011年8月17日 2650点热度 0人点赞 3条评论

2011-08-17_235941-0.jpg
 
  民国癸丑年(公元1913年)编辑的《竺氏宗谱》行诗叙略后面,录有如下一段文字:“俸公吾二十世祖也,业绍先人德裕,后嗣化为六脚,迄今子孙绳绳,丁口计二百有余。公之祀产照次轮流,不致紊乱,惟有公祀山一处,出土名桥上潭等文阁下,会议此山内松杂木等不准砍砟,任其雕落。一则为村中之关锁,二则彰吾祖之德泽。为此议明刊于谱,示后世遵议毋违。”
 
  看了这段文字,回头再查家谱,发现吾族第二十世有公名“奉一”“奉七”,不知道上面这段文字中的“俸公”是不是他们中的一位?”这位祖先牵头订立了如上这么一个“合约”,规定了“桥上潭等文阁下”的那座山上的树木不得砍砟,“任其雕落”。
 
  从此文字推究,那座山应该是老家村南、水口堰后面的那座小山,村里人习惯叫它为文昌阁,小时候听大人讲,那小山顶上原来有个小庙,供奉的是“文昌帝君”,是过去村里文人学士聚会的地方。我父亲上小学的头一天,曾经由我爷爷领着去祈拜过。筠溪流经此地时,水流在山脚的岩石上碰了一下,借助水力,淘出了一个深潭。因下游有道广通桥,因此叫做桥上潭。桥上潭边有道小堰,堰上有道钉步。村人出村不经广通桥的话,可从此过溪。水流不是太大的时候,村民多从此走捷径。从这里出去转过山,就算正式出了村,因此,此堰有名叫“水口堰”。事实上,这座小山就是我们村的关锁。
 
  我小时候,老家周围许多山,因为村民薪柴需要,都剃得光秃秃的。但村附近的几座小山,却意外地保留着树木森森的样子,如村南显灵庙旁边的那座,我们俗称吴山,家谱中名之为鼓山的那个小山包,树木就特别茂盛,白天上去林密不见阳光,小孩子不敢单独上山,一到晚上则整个山形黑黝黝的,在山边的大路上行走都令人害怕。听村里人说那山是显灵庙的庙产,村人轻易不敢动土动树,植被保护得很好。家谱中提及的“桥上潭等文阁下”这座小山也一样。那时我以为那桥上潭的一面是悬崖,人上不去,上面的松杂木也砍不下来,因此保护得比较好。但没想到早先还有这么一规定。山西边的山腰上,原来有一巨大的樟树,建亭下水库的时候,听说在当时乡政府首肯下,被村里某人买下后,砍了卖了。那棵树是老家公认的风水树,此树被砍,引得村里好多人私下有微词,但是很奇怪,当时并没有村人出头交涉。
 
  从严格意义上,文昌阁那座山并不是独立的山,他是旁边那座大山的余脉。山形自东向西,渐次下缩,家谱上也有名之为“旗山”,看上去确有古时候旗帜飘扬的模样。这“旗山”与对面的“鼓山”相对,构成筠溪八景之一,先人多有诗作,专咏此景,并刊载于家谱。我小时候,这山与它背倚的大山有一条未修成的“车路”做间隔,这车路是上世纪50年代大跃进的产物。因此这文昌阁也有自己的小山头,我无法推断它们在此之前是什么样子的,是与大山浑然一体?还是有其他的小沟作间隔?这个只有去问七八十岁的老人了。
 
  80年代亭下水库建起后,水口堰成了淹没区,虽然平常库水不会淹到这儿,但这附近的所有建筑都没了,路、堰、桥皆废,此处一年比一年荒凉。这座小山的北面,潭边悬崖上依然树木丛生,西南面的山腰以下,因为地势比较平坦,有村民垦山种了许多花木,山景隔年有变。此山山顶上的“车路”痕迹,70年代末修成了真正的公路。这条公路通车以后,山下的出村通道就彻底废弃了。十来年前,有村人集资。在山顶的公路边的山顶上重建了文昌阁。
 
  去年元旦那日,我回老家,发现浒溪线改道工程正在进行,这山顶与对面的鼓山顶上要横跨一座大桥。当时对面山上正在挖土。前两天再去,两山之间的桥墩已经基本完工,“旗鼓”马上要连起来了。文昌阁旁边填成了一个小广场,对面那鼓山已经辟掉了大半个山头。两年前,有朋友来寻七八十年前拍的老照片的旧迹,我说可以将山形作对照,这两年时间一过,山形也大变,作不了准了。
 
2011-08-17_235941-1.jpg
  ▲ 最近在建的连接旗山鼓山的大桥。
 
  旧时农村,从维护农村宗族秩序需要出发,不少家族都会拟订村规民约,约束村民行为。大革文化命的时候,这些都被视作封建糟粕加以批判,一个时代下来,不仅摧毁了许多标志性的建筑和地形风貌,更是造就了无知无畏的“新人”。绳绳百姓,为眼前的绳头小利,继续着惊天动地的改造运动。曾经山青水秀的老家,竟也未能幸免,至少在近十年内,我看是难于恢复当年的平静了。
 
2011-08-17_235941-2.jpg
  ▲现在的桥上潭,看上去好象一个死水潭,早已没有了往日的清幽。

标签: 家乡 竺氏
最后更新:2011年8月17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 头像

    可惜,支持了 tx75.com

    2011年8月18日
    回复
  • 玻璃胶

    怀念过去
    36tx.com

    2011年8月18日
    回复
  • 影子

    唉 沉默啦……
    ilingbo.com

    2011年8月18日
    回复
  •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回复 影子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离开职场一周,顺便聊聊鞋子 退出职场的第一天我竟感冒了 这个8月,我告别了职业生涯 话说“二十里云”之“云南”“云北”及“过云” 唐代太白禅师考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话说“二十里云”之“云南”“云北”及“过云”唐代太白禅师考这个8月,我告别了职业生涯退出职场的第一天我竟感冒了离开职场一周,顺便聊聊鞋子
    故园惊梦 报名参加竞聘——小镇日子(22) 忙着编年册 看庙老人马忠福――寿星谱(20) 数码摄影日志(21):2004年6月 冬日田野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