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谈古论今
  3. 正文

教育问题的根源不在教育本身

2011年1月20日 3053点热度 0人点赞 5条评论

2011-01-20_010839-0.jpg
 
  中国人的所有问题,要说清楚总是很难。
 
  教育问题就是其中之一。说实在的,咱这一代人挺感谢高考制度的。要是当年仍然沿袭文革时推荐上学的做法,要是没有当年邓小平大手一挥,高考制度说恢复就恢复的话,不用说上大学了,就咱是高中也上不了。而高考制度,从表面上看,是造成目前教育现状的最根本的原因。
 
  我们这一代人大学毕业之后,1980年代后期开始,国家着手大规模发展教育。我这里不评价发展的路径是否合理,但是大学的增加,对改变当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境况,毕竟是好事。我们同龄人都说,我们的下一代该轻松了。因此,自打儿子上小学开始,我就没给过他什么压力,除了上课学习,其他什么业余爱好都没逼着他学,小学时候玩了个痛快。初中时没法子了,让老师的鞭子逼得埋头苦学,总算考上了本地唯一的一所重点中学。时间一晃也真是快,眼看着孩子今年就要参加高考,而他对学习的厌恶情绪却有增无减。这让我们做父母的,不时感到忧心忡忡,可回头一想,当年咱自己不也一样?三十年了,这一境况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按说,现在大学增加了,学校扩招了,孩子们上个大学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问题是,他们大学毕业之后的就业会怎么样?耳闻目睹许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状,作为家长,谁也无法泰然处之。我掰着手指算,心目中值得去上的大学,算来算去,还是当年我们上大学时的那几所,而他要上我们心目中的那些学校,希望缈茫。其他五花八门的学校,全是当年中专甚至技工学校升格成大学的,这些学校的学生,出来之后找工作,难上加难。
 
  那天与高中时候的同学聊天,说起这个话题,我说现在优质的教育资源仍然太少,好大学不够多。做了多年中学老师的同学一句话点醒了我,他说,问题的根源不在教育,在于分配!
 
  他细一解释,我细一想,还真的是啊。像我们这小地方,按收入分,大体有三个人群。收入一等的,当然是经商办企业做大老板的,这部分人极少,年轻一点的,多是从父辈那儿传承下来的,他们可以花天酒地,一掷千金,物价不是他们关心的,他们讲究的是生活质量;二等的,是机关事业单位正式编制的干部职工,自然也包括公立医院公办学校的医生、教师,这部分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生活无忧,只要不发生天灾人祸,偶尔还可以“小资”一番;除了这些,其他在企业打工的,除了极少数的高级白领外,每个月能挣上二三千元已经相当不错了。这些芸芸众生,紧巴巴的过日子,想在房价早已经过了万元大关的小城里买套房已经是奢望,要想过上衣食无忧的中产阶层的生活,那更是天方夜谭了。而这些人群的来历,无不与其所受的教育背景有关。
 
  按照现在的“规则”,每个人的前途,似乎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初露点端倪:上了小学名校的重点班,就有可能进入初中名校;进入初中名校里的重点班,就有可能进入重点高中的实验班;进入重点高中的实验班,这就有了进入名牌大学的敲门砖;而一旦进了名牌大学,那就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了。目前这个“规则”也是产生尖子生、高材生的主要途径,清华北大等名校,首批试点的可以由中学校长直接推荐上大学的中学名单,不就是那些在国内很有些名气的重点高中?有谁见过让一所乡镇的普通中学校长推荐优秀学生上大学的?听说了许多同事的孩子,名校毕业了业,进入了大型国企、全球强企、国家机关,头一个月的收入就超过了父母。到了这个时候,过去吃的苦也有所值了。这么一来,谁不想在“起步”的时候,让孩子们占着先机?
 
  同学说,要是咱们在企业打工的车工、在马路上打扫卫生的清洁工,月工资能够拿到五六千元,谁会在乎念的是大学还是技校?上的是名校还是普通学校?再往前推,谁会在乎上的是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那上小学的时候,谁会在乎上的是名校还是家门口的社区学校?
 
  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
 
  现在的问题是,名校、重点毕竟是少数,社会上关注的目光全向他们聚焦,优质的资源全向他们倾斜,他们提前成了时代的幸运儿。而同时,在初中的时候与名校、重点失之交臂的大批学生,却开始度过自暴自弃的学生时代——家长不问,学校不管,老师放任。学生的发展是脚踏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我家附近就是一所职业学校,还是宁波重点的,每天晚上放学时,跟校门几百米之外,拐过一个弯,常见一群群男生堂而皇之地抽着烟,大呼小叫的从街上走过。更有一个鲜明的对照是:职业学校门口每晚接孩子回家的车子寥寥,而同一时候重点高中的东、西两个大门前,接孩子的车辆停满了马路两侧,蜿蜒几百米。
 
  千万别误以为上了名牌大学的都是天才。因为过早被应试式、填鸭式的高压教育弄烦了,名牌大学中的一部分学生同样也厌学,也逃避,重智轻德的恶果时有所闻,高分低能的现象比比皆是,要让他们负起国家栋梁的重任,恐怕也是一厢情愿的美梦。中国每年毕业的博士早已居全球首位,可咱创新类领先类的科研成果却鲜有耳闻,倒是经常爆出学术造假的丑闻。其实,这与咱们的人才生产模式有着高度相关的本质联系,——经过高强度的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大多数的学生早把创造的天性和学习的热情磨光了,对他们来说,读书就是求生成名的手段,那会想着去创新研究发明创造?即使有这个心也没这个力了!
 
  不断的有有识之士大声疾呼,中国教育要改革。但是,如果按照现行的国民分配体制,怎么改,结果还是一样。而现在的所有教改方案,除了让把学生往那条负担越来越重、天性越磨越光的路上逼之外,别无他途。作为家长,只有顺着这个体制继续摧残孩子。
 
  作为政府,要想解决教育问题,要做的事情太难了,这再也不像当年邓小平恢复高考制度时,大手一挥那样简单了。我这里只点了一个分配问题,其实分配还是显性的表面问题,再往深里究,那可复杂多了。中国现存的所有问题,不从根本做起,一切都是徒劳。这事我也不敢细说了,大家都懂的。
 

标签: 博联社 时政 民生 考试 随感
最后更新:2011年1月20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 胡美恩

    从社会实际出发论以点论据都论证讲透了教育问题的根源所在,但现实社会竞争无处不在,教育犹其长远隐形所以形成问题!笔者讲得非常好的是:中国现存的所有问题,不从根本做起,一切都是徒劳。这事我也不敢细说了,大家都懂的。

    2012年6月15日
    回复
  • 紫魂

    我对儿子的教育问题感到越来越迷茫,内心真不想把压力过多过早的压在本应快快乐乐生活的孩子身上,可。。。。。。,总之使他心智健康是最重要的。
    [reply=大道,2011-01-22 01:54 AM]想归想做归做,要免俗,难。[/reply]

    2011年1月21日
    回复
  • 牛骨头

    太贴近现实了
    [reply=大道,2011-01-21 00:39 AM]谢谢,呵呵[/reply]

    2011年1月20日
    回复
  • 沈红

    我女儿也讨厌学习,尽管学习成绩还可以,总觉得是在应付着读书,她说现在的老师只会教她们做题目,想必高中也是。
    帆帆要高考了,真快,预祝他考上重点大学!
    [reply=大道,2011-01-21 00:38 AM]谢谢,看运气吧,我是悲观主义者……[/reply]

    2011年1月20日
    回复
  • zkwjk

    竞争无处不在,学习也是。
    教育提高了人的素质。
    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
    [reply=大道,2011-01-21 00:37 AM]现行的教育体制不是竞争,是扼杀。[/reply]

    2011年1月20日
    回复
  •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回复 zkwjk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九月多事,多事九月 离开职场一周,顺便聊聊鞋子 退出职场的第一天我竟感冒了 这个8月,我告别了职业生涯 话说“二十里云”之“云南”“云北”及“过云” 唐代太白禅师考
    话说“二十里云”之“云南”“云北”及“过云”唐代太白禅师考这个8月,我告别了职业生涯九月多事,多事九月退出职场的第一天我竟感冒了离开职场一周,顺便聊聊鞋子
    乡村小庙11座(220—230) 数码摄影日志第二季(28):F11拍夜戏 秋登大猪槽 新手机拍照(一)夜江滨 东岙兰田村 微周1703—只休一天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