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平遥影展的几个问题答记者问

《关于平遥影展的几个问题答记者问》
 
  下午,有QQ加好友,原来是浙江摄影网的记者不知道从哪里得知我们要办一个影展,找上门来要采访。我问怎么采访,她说电话可以,网上也可以。她给了我一个提纲,我晚上抽空做了问答题。
   
  1.你们与平遥摄影展的渊源以及您所了解的平遥摄影展。
  
  奉化锦溪摄影俱乐部是从奉化原先的一个论坛“好摄一族”版块中成长起来的,大多数会员的摄影历史不长。
 
  奉化的摄影爱好者团体,自从喜爱上摄影之后,对平遥摄影展就一直比较关注。我们平时聚会时经常交流一些关于摄影方面的经验、知识、学习体会等,对外面的交流比较注重的几位会员,将平时了解到的一些国内重要赛事影事的情况向大家作介绍,这包括平遥的、连州的,也包括省内丽水的。在这些摄影展中,对媒体上或者网络上介绍的平遥影展,我们的兴趣最大。
 
  后来我们参加过几次平遥的影展活动之后,感觉我们最初的想法是对的。平遥影展门槛低,作品多,不同风格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作品都可以在这里见到。对初学者是很有好处的。还有,影展期间的平遥很象是一个江湖,平时经常在网上见到的如雷贯耳的大腕可能会对面碰到,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也可能在影展上一炮打响。你可以随时进入一个地方与各色人等交流,想退出时也不用跟人打招呼,气氛很好。

  我知道国内有不少搞评论的,每年都要去平遥,从头到脚一幅不拉地把展览看个遍,为的是了解中国摄影的现状、下一年的走向,为他们的评论补充养份。
  
  2.你们去过几次平遥摄影展,包括参展和观摩(介绍印象深刻的几次)。
  
  我们这个团队与平遥摄影节发生关系,今年应当是第四年了。这要从我们与国内摄影界的交流说起。
  当然,与国内摄影界开始真正的交流,是在我们这些爱好者在中国首家实名制博客博联社开博之后。奉化这个在博联社最大的县级团体,活跃的状况也引起了博友们的关注。他们对我们也乐于交流,这也是我们开始向外交流的一个有利条件。
 
  2007年,博联社首次组织会员在平遥参展。我们中的孙盈独自一人北上平遥参加了这一活动。他在平遥足足住了10天,把平遥影展大大小小的展览看了个遍,当然也结识了许多国内有名的摄影家。回来之后,他给我们看了许多展览的作品,大家觉得获益匪浅。
 
  当年下半年,丽水摄影节结束后,参加丽水摄影节的胡武功老师来到奉化,与奉化面对面交流。这是我们对外交流的开始。
 
  2008年,博联社再次组织会员参加平遥摄影节,奉化博友孙盈、冯峰各有一幅作品入选。影展举行时,吕名、竺丰、孙盈三人北上平遥,参加了这次活动。在平遥期间,我们白天看展,晚上听专家讲课,同时,不断与摄影界的朋友们聊天交流,感觉收获很大。
 
  2009年,博联社决定第三次参加平遥摄影节,锦溪俱乐部精心挑选作品,决定推荐蒋成参加这一年的活动,他的组照《蔺草客》在博联社组织的专家评审时,以较高票数入选。他本人也在我们俱乐部的赞助下,赴平遥参加了这一届的影展。
  
  3.您对平遥摄影展的评价(比如,与国内外摄影展的比较,再比如,平遥图片市场的发展前景等)
 
  前面已经说了,平遥影展的门槛低是一个特色。这个性质决定了它与国内其他摄影节的不同之处。国内其他的摄影节,要么学术性很强,如连州的,曲高和寡;要么功利性很强,如不少地方新近举办的一些摄影节。平遥举办摄影节的目的不是为了摄影事业,它要是的发展旅游,但是他的功利性不是那么直接。唯其门槛低,所以会吸引更多的人参加,特别是中国庞大的初学者爱好者队伍,这对于它来说是求之不得的。所以每年总会有一些新人参加,而且几年之内这批新人中间总会有一些人要去这个地方办一次展览,所以,回头客很多。同时,平遥为了提升它的档次,他们也要在影展期间举办一些学术性强的研讨活动,也要引进一些比较专业的展览,这两年还注重一些新锐媒体的参与,为摄影院系学生开辟场地,这些都是多元化的办展思路。平遥的影展,虽然看上去像一个大杂烩,但对各个方面的人来说都会有吸引力。许多人骂尽管骂,但还是乐此不疲地参加。
 
  国内的图片市场,由于版权意识不强,产权保护不力,个人认为短期内难以形成气候。现有的价格较高的都是一些历史性的老照片。所以,平遥影展想在图片市场中有所作为,个人认为是比较难的。
  
  4.您认为浙江摄影在平遥摄影展上能算有一席之地吗,为什么浙江摄影人参展的不多,您觉得浙江摄影人是怎样看待平遥摄影节的
 
  浙江的摄影人参加平遥影展的人不多,我们过去几年有体会。除了一些学校的学生在那里参展外,有名的摄影家很少。2008年张望的一个展览,在平遥引起了很好的反响,还得了一个奖,说明浙江的高端人才还是有的,只不过是没有参加而已。从体制内看,主要是浙江本身有一个丽水摄影节,浙江体制内的摄影人可能既有不屑参加的因素,同时也有保住自己地盘的初衷。个人认为,在平遥影展的地盘,你想有就可以有,你不想去,自然就没有了。
  
  5、关于你们个展,我不是非常了解,但对主题非常有兴趣,你能给我做些介绍吗?
  
  我们这次参加平遥影展的作品,是以奉化锦溪摄影部、博联社奉化博友会的名义集体展出的,展览的名字叫“溪口•前世今生”。展览通过7个专题反映溪口。《梦中的风景》描述了溪口的自然地理风貌;《佛踪》表现了作为弥勒道场的雪窦寺神秘的一面,《旧梦寻踪》以个人情绪化的手法,将蒋介石在溪口留下的老照片、蒋经国在1949年的日记摘要,及这些场景的实景结合一起的一组作品。《血脉》是一位奉化籍的台湾老后回乡探亲的情景。《角色》是记录溪口蒋氏模仿秀演员在溪口街头与游客互动,他的生活场景,以及与作者本人的角色互换的一组作品,既有记录的性质,也有观念的成分。《最后的黄埔老兵》记录了现在还在世的奉化最后10位黄埔老兵的现状。《溪口的日子》则是对当下的溪口人及游客在溪口活动的片断的摘取。这些照片可能反映不了溪口的全貌,但从不同方位不同层面反映了溪口这个在近百年历史中,曾经有过的曲折历程和眼下的现状。
  
  6、拍摄这组摄影作品的故事。
  
  《角色》那组作品是由孙盈个人创作的。他在近四五年时间内,在溪口采风时,对溪口街头蒋介石模仿秀的四个人物,拍摄了大量的素材。在拍摄过程中,他逐渐与其中的一位成了朋友。了解了许多不为外人注意的细节。对外人来说,这些街头秀者扮演蒋介石主要是为了赚钱,这事情一般人不屑于做。游客喜欢与他们合影,但从心里可能看不起他们。当地的管理机构,一方面迫于上面的政治压力,另一方面也迫于在台湾的蒋家人的压力,对这些演员的生存空间也是一压再压。当地的一些人为了抢占地盘,也对这些演员施于压力甚至暴力。所以,这些人表面看赚钱很容易,但是生存的空间也是非常有限。正是由于这些情况的存在,引起了孙盈关于领袖、平民、历史,现实等不同时空不同人物的角色错位的感觉,因此拍摄编辑了这么一组关于《角色》的专题。
  
  《血脉》那组是孙盈和夏亦蓟合作拍摄的。这位回乡探亲的老人与他们俩的亲戚有关系,因此,他们有条件在整个探亲的日子里追踪拍摄。在拍摄这组照片的过程中,他们俩常说会突然出现一些意料不到的镜头。有时候,准备不足,镜头拍虚了,但是那场景仍然会给人强烈的感觉。这个感觉就是,尽管台湾与大陆数十年隔断,但是亲情隔不断,血脉隔不断。
  
  黄埔老兵是竺丰历时数月在城里、乡下寻访拍摄的。这些老人现在都已经进入风烛残年。当年,他们都是在为抵抗日本人入侵,投笔从戎参加抗战,曾被誉为民族英雄。但在1949之后,几乎都遭受了长达三十多年的非人待遇。寻访中,感受最强烈的是,经历了那么多年的苦难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是笑对人生、乐观豁达,仿佛回忆的不是自己的事情。第二个令人感动的是,好多人目前的举动,仍值得我们汗颜。其中一位劳动了一辈子的老人,早在十多年前就立下遗嘱,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国家作医学实验。还有一位老人,目前是离休干部,但是在平反之后的30多年中,他把自己的离休工资全部用于教孩子学习书画,自己连一件象样的衣服,一顶完好的帽子都没有。每个老人都是一本书,一本教材,可惜的是,采访工作做晚了,由于年事已高,好多老人已经讲不清楚自己的经历,表达不了自己想说的意思。
  
  
  

点赞
  1. zkwjk说道:

    这下将会轰动中国。
    [reply=大道,2010-09-17 11:32 PM]这也太恐怖了,呵呵[/reply]

  2. 菜鸟说道:

    辛苦辛苦,一晚上理出这么些东西不容易.
    [reply=大道,2010-09-17 01:15 AM]胡扯嘛,都会的。[/reply]

菜鸟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