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摄影不定玩成个杂家

[color=White]  涉足摄影两年光景,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知识欠缺。

  第一说,对光线的感觉。摄影是一门光的运用的技术。往往是肉眼看上去很美的景色,用相机拍出来不一定好看,开始觉得奇怪,现在明白了,光线不到,影像不可能出彩。继而又明白了,原来光线也是非常复杂的:太强烈了,光比太大,黑的太黑,亮的太亮,拍出来也不好看;光线还有温度,早上、中午、傍晚的光线在影像上的表现是不同的,本人早上睡懒觉,往往起不来,因此对傍晚的光线特别钟爱,可惜的是很多时候,傍晚又要回家陪家人吃饭,眼睁睁地看着太阳西下,却开着汽车飞也似地往家赶。

  第二说,对构图美的感觉。上学时老师说过黄金分割是最协调、最美的,因此,一般来说,以前拍照的时候往往会去追求黄金分割律进行构图,后来了解到黄金分割在摄影的构图上会有很多变化,继而又知道,还有一些构图是反其道而行之,难怪自己以前的照片都平衡有余活泼不足,这才明白许多东西不是一成不变的,好多时候是无形胜有形。

  第三说,对历史的了解。本来作为理科生,上中学时历史课当作故事听,也没好好学习过,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纪年,地理等什么的,基础没有打好。迷上摄影后,走街穿村,耳边听到的都是村里老人说的古老的传说,村人对历史也不了解,说得牛头不对马嘴,我听得也是云里雾里,肚子里没货,难以鉴别真伪。因此,多数时候也只能人云亦云,做个记录者。

  第三说,对民俗的研究。浙东地区经济发达,随着人口流动,民居的大规模改造,好多民俗的东西已经丢失了。许多东西只听人家说,没有亲身经历过,这几年一些地方民间正在集资进行民俗的恢复,一些过去有名的古庙古寺,民间庙会也在慢慢恢复,而在资料中又很难看到,也只能是边走边听,边摄边写,难成系统,

  第四说,对古建的了解。奉化老东西已经不多了,现在走在乡村里,看到一些墙上刻民花纹和字的砖,房檐下、屋顶上雕刻的一些人物花鸟飞禽走兽,也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时候留下来的。很佩服有的朋友,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是那个时代的,说出其特点来,这是书本上很难尝到的东西。上次跟着文保所的同学去看古墓发掘现场,人家头头是道地说那是西汉的,那是宋代的,那是明清的,一瞥就可分辨出来,甚是痛快。

  第五说,对气象的感知。过去摄影,上街叫扫街,下乡叫扫荡,拿着相机一路咔嚓过去。回来看看,相机里没留下什么值得回味的东西。后来在几个好摄朋友的带动下,也知道慢慢地捕捉机会了,这才渐渐地要看天气了,什么季节什么时段在什么时候能够拍到好照片,就靠脑子里记着。有时候一不留神,一二个小时没到现场,好天气一过,一年的机会就没了。因此,小学时候学的看云识天气,还是有用。早上起来看看是不是通透、会不会上雾,西伯利亚冷空气、暖湿气流、热带风暴、甚至于海潮时间,都是要知道的。

  第六说,野外活动知识。冬天多冰霜路滑,夏天多虫蛇,在野外不能跟过去一样随随便便乱窜,什么时候该穿什么戴什么,需要防备什么,甚至于看到了村里的狗、有精神病的人,都要防备三分,毕竟安全是第一位的。

  第七说,人际交流交往能力。下去摄影,每次碰到的总是不认识的人。他们都对扛着长枪短炮的人投之以好奇的眼光,这时候切不可得意忘形,给人投之以微笑,坐下来问问生计说说家短里长,敬个烟,讨杯茶,关系一下子就接近了,给人拍几张照片,合适的时候给侬送货上门。说不定下次再去时人家会请饭请茶,我们的朋友自然就遍天下了。

  第八说……呵呵,不说了,反正要知道的太多太多,继续摄下去,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摄成了一个杂家,啥都懂一点,啥都不求甚解。不过,听说现代社会这样的人才是很难得的,那就让咱们难得一次吧。

点赞
  1. 樱桃的滋味说道:

    是啊,不知不觉中,通过摄影还学习到了很多其它方面的知识,开始的关注东西也宽泛了起来

樱桃的滋味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