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感受生活
  3. 正文

秋味浓了

2006年11月9日 2681点热度 0人点赞 5条评论

[img=right]attachments/month_0611/w2006111003646.jpg[/img]  前两天有朋友说,立冬到了,我去看了日历,发现7日那天真是立冬。老天仿佛还记得这个重要的节气,让西北风呼呼了两天,前一天晚上还热闹非凡的江滨公园,立冬那天晚上,竟然人影寥寥。不过到今天,天气又热了,中午的太阳晒着,竟然还有点火辣辣的感觉,窗外的空气也有点热哄哄的感觉。气象部门说,今年是10月23日才入秋,比往年晚了一个月,属于典型的晚秋。真正的入秋才十多天,节气却是冬天了,老天真会开玩笑。

  从办公室的窗口望出去,中山公园上的树叶黄的黄红的红绿的也呈现出墨色,傍晚,层林尽染暖暖的夕阳,显得姹紫嫣红,比春天更多了几分成就感。

  看着这景象,人虽然坐在办公室,心却随着天高云淡的景象,飞到了那山野之中。

  这个季节,山上的野菊花该开了,各色野果也该成熟了。上小学的时候,因为学校办学经费紧张,每到这个季节,必要学生上山去搞“小秋收”,采野菊花柴籽、挖乌糯根红刺根,村子周围的山山岙岙都被我们踏遍了,可以采挖的东西绝对不会让大人小孩们放过。这些东西采挖下来,可以到供销社采购站换钱,充作班级活动经费。小学毕业前,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班级挣到了100多元钱,这在那个时候可以算是巨款了。记得曾经买了一本关于周恩来的画册,看的人多,教室里没地方放,班主任叫我回家想办法做根线挂在教室后面的墙上。我回家,让母亲想办法,母亲在画册订线处钉了个鞋帮穿线的“鸡眼”,拿根细麻绳穿了。这样做了后,画册没办法合拢了,我感到不大满意,拿给班主任看时还怕班主任骂。没想到却受到了他的表扬。大概乖孩子做什么,在老师眼里都是好的。我那个时候在老师们的心目中,基本上可以算是一个不会闯祸绝对可以让大人们放心的乖孩子。

  “小秋收”是有任务的,因为采挖的人多,资源有限,要完成很困难。体力好的孩子就比较有利。所以我们一般不会很多人结伙行动。有一次,我和一同学两人上山搞“小秋收”,那天天特别阴,上山不久山谷里就大雾弥漫,五步以外什么也看不清,寂静的山谷里不时响起几声怪鸟的嘶叫,这时,以前从大人口中听来的关于山野的鬼的怪的猛兽的传说都一古脑儿从记忆中翻将出来。我们两人吓得话都不敢说,只知道一个劲地向山下走。山上到处荆棘重生,岩石湿滑无比。不知道摔了几跤,也不顾身上划开了多少道细口子,反正两人连滚带爬,凭着印象,下到山边,雾少了,透过薄雾,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自家村庄上空的炊烟。那时候的感觉,用现在的语言来说,就是找到回家的路标了。所以,小时候对家乡的炊烟,特别有感情。

  上山不仅仅是搞小秋收,更多时候是帮父母解决点实际问题,特别是烧柴问题。深秋,山上的万物开始失水枯黄,断枝残根很多。那个时候村里封山育林,家里的人、牲畜等要用柴禾的又特别多,砍柴很不容易,村里有专门管山的人,他们不会让你带绿色的东西下山。所以我们半大孩子只好背个“茶篓”上山捡“柴角落头”,就是一些枯死的残枝树根。有时候为了捡满一背篓,要走好多路,爬好几个山头。有一次,星期天,捡来捡去实在捡不满了,就拿柴刀砍了一小捆青柴回来,不想在回家的时候,民兵连长刚好守在村口,从一条小路上过去,正好撞个正着。一起去的几个小伙伴见状循着溪坑溜了,我心里万分紧张,却不敢跟着溜,只有迎着他走去。走近了,民兵连长见是我,问:“你这柴是砍的还是捡的?”我老老实实地回答:“是砍的。”他说:“那你背到祠堂里去放好了。”我只好背着那小捆青柴扔在祠堂院子里了,偶尔犯次规让人捉牢了,心里自然万分懊恼,后来那个民兵连长对我母亲说,他当时看到是我,特意问了我是砍还是捡的,要是我说是捡的,也就算了,没想到我这么老实,给条路走也不知道顺势下坡。

  上山劳作,还有好多副产品,可以让我们快乐无比。有一种浆果叫乌米饭的,吃起来不仅味道甜美,而且还特别解饿,肚子饿的时候很管用。还有一种体积稍大点,黑亮黑亮的浆果,汁多,甜份足,也是一种美食。这些东西吃多了,有一个特征,就是手、嘴巴、舌头都是黑的,得几顿饭后才会消失。因此,星期天一过,第二天上学的时候,会看到好多孩子的手、嘴巴都是黑黑的,那是让果汁染的。

  目光从窗外收回,思绪也拉了回来。现在的孩子们,基本上不用做那些活了,因此,他们也没有我们那时候惊心动魄的经历和乐趣了。前一段时间,看到报纸上说,现在山里好多地方都布放了捕捉野兽的机关,稍有不慎,踩上了,那可是伤筋断骨的事情。前两年因为救山火,有一次上到离区不足五分钟的山脚,看到山上已经林木密布,人要进去,已经很困难了。现在这个季节要防的是,千万不要着火了。山火一着,扑救也难。

标签: 暂无
最后更新:2006年11月9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 果冰

    后来那个民兵连长对我母亲说,他当时看到是我,特意问了我是砍还是捡的,要是我说是捡的,也就算了,没想到我这么老实,给条路走也不知道顺势下坡。

    好品质感染人,也感动人![smile]

    2006年11月13日
    回复
  • 大道

    菲菲看来也是苦孩子出身,呵

    2006年11月12日
    回复
  • 菲菲

    你的往事也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十几岁时姐妹俩上山去捡“松毛丝”(用于生火),好不容易装了满满一大袋,费力地挪到山脚下,却被看山人没收了,连网袋也没收了!那个气啊!他其实早就看见了,偏偏等我们大功告成了,来坐享其成。可有什么办法呢?只好哭着回家,最后我妈托人把网袋给要回来了。尘封的记忆又历历在目……

    2006年11月11日
    回复
  • 晚风

    回忆是不是越来越甜蜜了?[wink]

    2006年11月10日
    回复
  • lvm

    往事如烟、如画、如诗、如歌......开发出来,让游客共赏,让有心人收获![handclap][handclap][handclap]

    2006年11月10日
    回复
  •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宋代太白禅师考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宋代太白禅师考
    雨夜逛北海老街――09广西行(9) 凉意渐起(微日记201146) 手机拍照:杂七杂八 忽冷忽热 多灾多难(新浪微博3) 伊岭岩溶洞――09广西行(4) 村姑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