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触摸人文
  3. 正文

谜一样的“陈将军”

2011年5月14日 3746点热度 0人点赞 2条评论

2011-05-14_015808-0.jpg
  
  2006年12月,我与同学在莼湖镇游荡,在老街边看到一座庙,额书“鸣山庙”。遂踱进去看,见庙内大殿上有一副对联:“楼大人除暴安民扬名千古,陈将军抗倭卫国流芳百世。”
 
2011-05-14_015808-1.jpg
  ▲ 鸣山庙内大殿的对联。
   
  我问看庙的老人,知道这供奉的是谁吗?看庙老人说:是菩萨。再问是什么菩萨?老者说菩萨就是菩萨。看来他不知道,这对联上所说的楼大人和陈将军是什么年代的何许人也。
  
  当时虽心存疑惑,不过,时过境迁,也没怎么把这事放心上。
  
  前几月,在探访楼隘村的过程中,查到不少资料,说楼隘村楼氏先祖楼茂郏,因平定叛乱,守隘安民,被周边许多地方立庙祭祀。忽然就想起了鸣山庙的这副对联,知道楼大人必是这楼茂郏了。不过这陈将军,在所有的资料中都未提及。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想继续深究一下:这陈将军到底是谁?
  
  许多地方文史资料中提及,供奉楼茂郏的有莼湖降渚庙,于是翻看了数次去过这庙时拍下的照片,发现也是2006年,曾经在那儿拍下过一张重修降渚庙的碑刻照片,不过碑记上只有短短两句提及此事,写的是:“降渚庙乃为祭祀抗倭精英楼陈两公之功绩,建于嘉庆初年。”再无下文。
 
2011-05-14_015808-2.jpg
  ▲ 降渚庙内的碑记。
 
2011-05-14_015808-3.jpg
  ▲ 降渚庙气派的外景。
  
  前段时间,又独自去莼湖桐照渔港附近的河泊沙村。据资料记载,该村的陈楼庙供奉的也是楼茂郏。进入村口还算气派的陈楼庙,里面空无一人,遍寻庙内四壁,看到了许多记载捐助建庙的功德碑,碑上没有任何有关此庙历史的片言只语。
  
2011-05-14_015808-4.jpg
  ▲ 陈楼下庙的大门。
 
  听到庙旁有说话声,遂循声寻去,一破院子内有俩年迈老太太闲坐聊天,见我进去,她们客气地为我让座,询问我从何而来。我问她们这庙的典故,她们也说不出所以然。其中一老太太说,这是陈楼下庙,在村子的另一头,还有一座陈楼上庙,你可以去看看。我问清了方位,循村中的小溪走向村子的一头。
  
  问了好几个村人,终于在一片民宅中间,找到了陈楼上庙。跟陈楼下庙相比,这陈楼上庙可以用寒酸两字形容。庙里一样空无一人。我细细寻找,终于在一个角落里看到了一块碑记,细细辨认,上写:
  
  “重修陈楼庙序略:庙者,神之寓舍也,菩萨者,陈楼两公也。昔两公坚守关隘,捍(似应为“御”——博主注)寇保民,裨益桑梓,吾民得以安生者,藉两公之功绩也。故于明之万历年壬辰岁,建斯庙祀香火,缅怀两公之德矣。
  “嗟乎,一九五六年夏,惨遭台风侵袭,坍成废墟,迄今卅有五载。今逢盛世,德政吾民,复萌树庙塑神之善念,遂于一九九一年秋敛资重建。虽无曩(从前的意思——博主注)之岿巍,亦聊慰苍生敬神之愿哉。”
 
2011-05-14_015808-5.jpg
  ▲ 陈楼上庙内的碑记。
   
2011-05-14_015808-6.jpg
  ▲ 寒酸的陈楼上庙外景。
   
  这块碑记,看来是现代有相当文化水平的人所写,记述得也要比降渚庙内的那块详细。不过遗憾的是仍没说陈楼两公之姓名及具体事迹,我仍旧不得要领。只是可以肯定一点:庙内的楼公即为楼茂郏无疑。
  
  在诸庙内得不到实证,遂想从古籍中推究。我到奉化史志办,想借几本历朝的奉化县志,看看里面有什么说法。我的老同事,也是博友陈黎明听闻我查证此事,说有位老先生翻印了一本《忠义乡志》,忠义乡正是以楼茂郏的事迹而命名的,说的正是我要寻找的那一片区域的风物人情,可以一阅。我闻之大喜。过一日,一套三本崭新的晚清乡人吴文江编篡的《忠义乡志》影印本就到了我的案头。我细细查找,果然,在乡志卷六“神庙”中,发现了以下一段文字(句读为我所断,不一定正确):
  
  “忠义神庙,并祀陈斌楼茂郏者二,降渚庙、陈楼庙也;专祀楼茂郏者三,镇东庙、后鸣庙、塘头庙也;祀陈斌而附楼茂郏者一,鸣山庙也。茂郏事实,楼谱以外,散见于剡源文集、县施志、曹志、鄞闻志、董志,幸得互稽备详。人物传内,斌之事实惟楼谱,载其略云:咸通间裘甫陷象山,浙东骚动,王式辟茂郏为参军,与陈斌共讨之。光化二年九月茂郏复与顾全武攻苏州秦裴,克之。而惜斌不同往,云云。其里居、官阶,则未之详也。然斌之有德于乡实,于庙食可见。且并祀陈斌楼茂郏者,必左陈而右楼,而鸣山一庙又主陈而附楼,则当日其秩其年约可知已。姑记所见,俟博者详考焉。”
  
  从这段文字,我总算知道了陈将军的名字为陈斌,陈斌曾经与楼茂郏一起参加过平定浙东裘甫之乱。不过《忠义志》的作者也说了,此事只有楼氏的宗谱里有记载,本地的其他文献资料内并没有可以印证的资料,而且这陈斌的生卒、家乡都没有交代。作者说让博学广知者详细考证,看来后人并没有完成这个任务。
  
  根据晚唐时的情景,当年楼茂郏在奉化守卫黄檗隘时,手下统领的有可能是从地方招募的土兵。招募土兵,军事主管应该有很大的自主性。我猜测,这陈斌有可能是楼茂郏自己招募的属下。我们现在手头能查到的楼茂郏的事迹,都是本地的一些方志和族谱的记载,并没有出现在正史中。依此类推,如果陈斌的地位比楼茂郏更低的话,在现存的文献中找不到陈斌的影子,也是可以理解的。陈能与楼并列,甚至排位比楼更高,我猜测有这么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陈斌是楼茂郏的得力干将,在某几项重大战事中,如平定裘甫之乱时,陈斌必定立下过决定性的大功,因此,深得楼茂郏和乡人们的敬重。第二种可能是,陈斌的年岁高过楼茂郏,或者楼茂郏的从军之路,得到过陈斌的鼎力相助,因此,楼家人把陈斌放到比楼茂郏更高的位置。这从后来楼茂郏去攻打苏州,而陈斌未同去这事,似乎也能得到印证:即有可能斯时陈斌年事已高,不适宜出征了,或者可能是后来攻打苏州的军队不再是楼手下的土兵,而是朝廷直属的正规部队,陈斌无法参加了。不过,不管什么情况,陈斌曾与楼茂郏一起并肩战斗过,并为保乡间平安立下过功劳,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历史如果仅靠口口相传,我猜想,过上几十年,史实就会走样,或者湮灭。古今中外,能留下史实的唯一途径只能是文字。可惜,中国的古籍过于惜墨如金,中国古代的乡民们能识文断字的太少,给我们留下的东西太少了!忠义乡一带,陈姓居民的聚居地并不少,陈斌是不是他们之中某一族的先祖?民间还会不会遗留下有关陈斌事迹的资料?看来这谜目前还无法解开,我也只能姑记所猜,待日后,或“俟博者详考焉。”
  
  忠义乡志中提到的专祀楼茂郏的镇东庙、后鸣庙、塘头庙我还没有找到,不过我想更不会有陈斌的资料。这些年,看了许多庙,有时候很为我们的先人们悲哀,尽管他们作出过重大的贡献,但后人们却只塑一个泥身,还不时地要求他们为自己做这做那,却全然忘记了他们曾经做过的一切……
 
2011-05-14_015808-7.jpg
  ▲ 世间有多少香是为自己而烧?

标签: 乡村 寺庙
最后更新:2011年5月14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 道长

    奉化日报雪窦山副刊,2012年8月21日用掉。

    2012年8月21日
    回复
  • 宁静

    学习你刨根问底的精神。
    [reply=大道,2011-05-18 00:39 AM]不敢不敢:)[/reply]

    2011年5月17日
    回复
  •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回复 道长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纪念儿子踏上社会十周年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手机拍照(七) 尚田达岙岭 微周记1939 黄贤举办首届文化庙会 周记201819 2015微周18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