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触摸人文
  3. 正文

黄埔老兵杨竞驾鹤西去

2018年6月5日 4843点热度 0人点赞 2条评论


  转眼黄埔老兵杨竞先生辞世一月余了。那天是5月1日,劳动节休假,老先生的孙女在第一时间通知了我,次日,我去他府上为他送别。本该早就写点什么纪念他的辞世,可迟迟动不了笔。十年前我开始接触这一个特殊群体,在这个群体的最后十位老先生中,我最迟与杨老先生见面,也是最后一位送别他。送走他之后,奉化再无黄埔老兵,我与他们的交集也成了曾经。这是一个必然会到来的节点,可能是我心理上对这个节点的到来有些抗拒,过去9位老老先生去世,我都写了点东西,这回反而不知道写什么了。
  
  那天去老先生的老家杨村为他送别,发觉这个村子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冷清,过去这里可是乡政府所在地啊!在村中心,老车站附近下车,四周看不到几个人。到村活动中心转了一圈,发现这里没有任何一丝异样——斯人逝去,波澜不惊,江山依旧啊。尽管当年老先生在抗战中流过血汗,可时间过去那么久了,有几人记得?几人关心?

  
  同行的同事联系了老先生的亲属,不一会儿,老先生的两个儿子从村中弄堂出来接我们——原来他们是在村中央族里的堂前办事。由于多次找老先生聊天,他的两个儿子跟我早已是熟人,他们握着我的手,一再表示感谢:感谢我过去对老先生的关心,感谢我在“百忙之中”还来送别。其实十分惭愧,跟刚刚打到老先生那几年相比,过去几年中,由于工作分心,我对老先生并没有再投入太多关心。去年下半年,最为健壮的江辅芳老先生突然辞世,让我又一次警觉到岁月的无常,几天后赶紧去找杨老先生,这距再上一次看他,已经过去两年多了。
  
  那天,老先生已经认不出我是谁,但我把自己的名字写在纸上让他认时,他盯着我说,哎呀是你,你是第一个来看我的!——他的意思是,我是第一个来看他的“外”人,那是2009年的冬天,在城里厢陈家弄他弟弟家的事了。那之后,社会上突然涌现出许多关爱老兵的团体,好多人上门送钱送物,在网上广为传播,他们做的比我更多更好,难为老先生还记着我这个每次去时都是两手空空,光会聊天的晚辈。送别杨老先生后一周左右的一天早上,朦朦胧胧中似乎梦见老先生,跟我攀谈,说我们是同学……第一次与他见面,向他打听他的经历时,他说70年代末平反后,曾在溪口中学工作,负责基建设,造教学大楼,我说我就是那个时候溪口中学的学生啊,他很感慨也很兴奋地说:那我们算是同学、校友了。以后见面这话他还重复过几次。但我认为这只是他的戏言啊。我是不大相信人死后还会有灵魂的,也很少会梦到与我关系并不是太密切的人,那天突然在梦中见到杨老先生,很是奇怪。是我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还是他真来托梦叙旧?
  
  老先生的儿孙们都说这次他去得有点突然,本来身体还蛮好,住院也是常态。他去世前一天,突然对孙女说想吃草莓,草莓快要落市了,市面上已经找不着,他孙女费了好大周折,开着车跑到冷西村,才买到一些。老先生问,买草莓花了那么多时间啊,很高兴地吃了。那天,老人十分兴奋,也十分清醒,精神很好,讲了很多往事……第二天他就去世了。他的儿孙们都说,老先生在人生的最后十多年中,体会到世人对他的尊重,这对他的晚年生活是个安慰。其实,在老先生最后这些年中,我还是体会到他有许多不称心之处,比方说,前几年他想住到敬老院去,可官方办的敬老院资源少,想进去的人多,需要排队,他老排不进去,他发过火……上级出台政策,被错划为右派的人员的后代,因此被耽误前程的,可以享受一些社会保障政策,但是要求能够提供一些证明材料,他的大儿子就是因此被耽误的,可拿不到应有的证明材料,落实不了政策,他又发过火……对这些事情,我也曾经出面打个招呼,帮过忙,可也使不上多大的劲,好在最后这两事都遂了他的愿:敬老院去试住过一段时间,他的大儿子的保障问题最后也得到了落实。更重要的是,他的孙辈们都很有出息,他感到很欣慰。前几年,听说他把自己珍贵的手稿和一些重要资料交给了档案馆保存。所以,依我的理解,老先生是不带太多的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的。其实,那一个特殊群体群体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感受,对我们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安慰呢?
  
  希望老先生与战友们在天堂安息。
  
  以下是我与杨老先生见面的一些记录:
  
  2009-12-6
  下午一点钟出发去杨村找黄埔杨老先生,行前再核实了到那儿找的联系人。没想到他们都没在,邻居说,今天上午去奉化了,老先生的外孙女的孩子今天满月,喝满月酒去了。赶紧打道回奉,在中塔路杨老先生小儿子家,在那见到了我要找的联系人,以及老先生的小儿子。老先生去他兄弟处了,没在。坐着聊了一会儿天,约好明天上午去城里厢老先生兄弟处见面。
  
  2009-12-7
  早起太阳不错。上午有个新同事来报到,等到9点多。与黄埔杨老先生约好9点钟见面,失约了。匆匆赶往碰面地点的路上,接到同事电话,说杨老先生发火了。见了面之后,赶紧道歉。听他谈了一个多小时,却原来他是我高中母校的后勤老师,当年他负责建一幢教育楼,我们学生承担了从剡溪挖、运沙石的任务。

   
  2010-4-29
  下午,抽时间去找了住在城区的三位黄埔老兵。其中一位杨老先生跑了两次。给他们送了前段时间印的画册,以及上几次去拍的照片,请他们在画册自己的照片下面签了名。这些老人的共同之处是不服老,坚持要送我们出来。​

   
  2011-5-2
  下午去杨村,昨天在桐照听说杨村的黄埔杨老先生去世了,今天特地去打探消息,发现他好好的在床上休息呢。原来去世的是他的弟弟,这我是知道的。

   
  2011-5-29
  中午饭后即出发,搭上了新认识的小应,他爷爷是黄埔十六期的,在他出生前已经去世,他很想了解一下爷爷的事情。1点在白杜与宁波来的徐先生会合,他带了三个宁大学生。一起去了桐照林老先生家。3点多分开。又去了杨村杨老先生家。

   
  2011-7-7
  电话约杨村的杨老先生,想请他明天来做访谈,他说目前有眩晕症,走路东倒西歪的,不能来了,请谅解。最近两次见到他时,他的精神确实大不如前,前年底第一次见的时候,我觉得他是他们中身份最好的一位之一,去年上半年觉也还不错,就是今年开始,衰退得厉害。电话打下陈的徐老先生家,一直没有人接。
  
  2011-11-9
  陪同宁波黄埔同学会会长走访黄埔老兵,不同的是,以前是业余的,这次是履行职务。老先生碰到我都很开心。 ​​​

   ​
  2011-12-31
  上午到城区的黄埔老兵徐先生、杨老先生处送慰问金。徐老在医院病床上打吊针,说要跟我商量,现在国家很重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他想办个书画展加演唱会,地点就在医院的活动室,叫我到时候到场。杨老先生到外面买蜂胶,是在弄堂里碰到的。他一定要叫我吃了中饭,说我们去快餐店弄几个小炒。我婉拒了。

   
  2014-1-28
  下午走访慰问黄埔老兵,第一位是杨竞老先生,他住在杨村乡下老家。我问他身体怎么样?他说有老胃病,头发也快没了。我打趣说,头发没了有什么关系,戴顶帽子就行了。他哈哈大笑。老兵们最关心的是现在还剩下几位同伴,杨老先生记性好,逐个打听近况,并且能说出每个同伴的特点。

   
  2017-12-16
  我探访过的十位黄埔老兵只剩下一位了,下午赶紧去他的住所看看。老人家的身体尚好,他认不出我,但是听了我的名字,能记起我,说我有好多年没来看他了。临别时,他说要给我敬个礼。

 

  这是老先生留给我的最后身影。
  

标签: 寿星
最后更新:2018年6月5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 岛主

    转眼间,奉化的黄埔老兵都走了。但是他们都留下了文字记录,他们的抗战事迹世人永记 ,竺兄你大功一件。

    2019年10月10日
    回复
    • 大道如水

      @岛主 惭愧,这事干晚了点,没留下更多的。

      2019年10月14日
      回复
  •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回复 岛主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宋代太白禅师考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宋代太白禅师考
    尚田倪家山 批评也是一门学问 数码相机如何拍夜景 新春贺礼 登丁公尖 番薯的故事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