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感受生活
  3. 正文

出趟远门

2007年9月17日 3293点热度 0人点赞 7条评论

[align=center]2007-09-17_221602-0.jpg[/align]
  明天要出趟远门。回来就是国庆节了。

  4月份的时候,到山西走了一趟,再在此之前,有四五年时间没出远门了。我这人不大喜欢走动,每次出门,准备阶段总是心事重重,生怕什么东西忘记了带,生怕路了丢了啥,生怕路上有意外。熟悉了自己的生活环境,也应了家乡一句老话,“金窠银窠不如屋里草窠”,在家里很自由自在,除了上班、睡觉,其他时间想干啥就干啥,不象出门在外,人生地不熟的,换个环境又睡不好觉,所以能不出门就尽量不出门。每次外出都是单位安排的,不得不去。回来之后,就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古人云:行万里路,破万卷书。是说人通过必须通过读书和游历增长知识。古代交通闭塞,信息传播方式单一,除了书和信,其他方式就没有了。那时候的书因为成本的高昂,一般人读不起,印出来的时效性也差,游历是增加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所以,上个世纪初,年轻人跑到外面游历一番回来,捎带着上几年洋学堂。往往就成了激进的知识分子。中国时代的改变,就是由这部分人完成的。如今,信息发达了,每天可以阅读的信息数以亿计,常人根本无法读过来。虽然,要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完全可以通过网络、书刊获得,甚至更为详细系统,但人们还是喜欢到外面去亲见一番,所以,知识这东西,并不完全来自于书本。虽然说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论定义的人们对世界感知的必然方式,但光有理性认识不够,感性认识还是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认知度,使人的知识更为全面、生动、有血有肉,而不是干巴巴的几根骨头脉络。

  明天,在路上要耗费我们20个小时左右,注定这次旅行是一次辛苦的苦差。没有别的奢求,只要求平安顺利就行。

标签: 旅游
最后更新:2007年9月17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 东方

    上春圈,跑哪去啦?[lol]

    2007年10月4日
    回复
  • 习梦

    两头跑很辛苦哟,你得加快照片的整理速度,呵呵[wink]

    2007年10月3日
    回复
  • 晚风

    哇,回来了啊!节日快乐!快快把好东东放上来。。。

    2007年10月1日
    回复
  • 大道

    谢谢淇言也善黛眉路之,我回来啦!节日快乐!

    2007年10月1日
    回复
  • 路之

    破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对于摄影师来说,尤其如此。

    2007年9月24日
    回复
  • 淇言也善

    顺利,平安归来!

    2007年9月18日
    回复
  • 黛眉

    别忘了带礼物回来哦

    2007年9月17日
    回复
  •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回复 淇言也善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纪念儿子踏上社会十周年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甬山白雀禅寺 浙东竺氏的始祖——解疑家乡之六 数码摄影日志(15):2003年12月 2014微36 这一个姹紫嫣红的秋 又要去北京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