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边摄边写
  3. 正文

黄泥浆岗登顶记

2015年7月23日 3386点热度 1人点赞 2条评论

L1020491
  早就知道奉化的最高峰是相量岗林区的黄泥浆岗,海拔有976米。在宁波大市内,这黄泥浆岗也算是老二。去过相量岗多次,但从没打听过黄泥浆岗到底是这崇山峻岭中的哪一座。去年,几个朋友相约再去相量岗,在林区碰到当地一农民,手指一处看上去并不高的山峰说,这就是黄泥岗。这听上去大名鼎鼎的黄泥浆岗,也就一小山包?而且这小山包下,我还来过不止一次。于是打算登山。可那天天气不好,到山腰间公路边下了车,发现根本登不了山——山上的风太大,天太冷,加上衣服穿得又少,别说登山了,人站都站不住。于是决定今后有机会再来。
  
  时隔数月,过了元旦,1月底,碰上了今年的一场雪。朋友又约上相量岗看雪。在林区转了一会儿,感觉不过过瘾,想上最高峰黄泥浆岗看看。朋友的四驱越野车一直开到岗下山腰间的机耕路上,从一片花木地里往上穿越上去,越走越感觉到来得值,什么叫林海雪原,这就是啊!山间无论高大的树木还是枯死的树枝,一律结着晶莹的雾淞,太过瘾了。在松林里按了一阵快门之后,带路朋友说黄泥浆岗的主峰顶,就在旁边不远处,上升几十米就到,可那天冰雪实在太厚,无法辩认山路,谁也不敢上。大家相约,等雪化了,再来看。
  
  这之后,又是数月,事多,把这茬给忘了。转眼到了夏天。上个周日,朋友又说,去黄泥浆岗登次顶吧?
  
  星期天的天气不错。一周前,刚刚来过台风,天空洗得蛮干净,能见度不错,登顶之后应该可以远眺群山的景致吧?这次是我开着自己的四驱车,沿着雪天朋友开过的路,径直到了黄泥浆岗半山腰上次停车的地方,打算沿着上次看雪景的路上山。
DSCF4585  
  下了车,穿过那片花木地,到了雪天时一块被我称之为“越看越像是一个大猩猩背着一头黑猪”有巨石后面,傻眼了,冬天的时候清晰可辩的小路,这会儿哪有踪影啊?到处是郁郁葱葱的荆棘、灌木和杂草,看着都让人心惊胆战,唯恐下面会不会趴着一条蛇什么的怪物。可已经到了这里,看着上去不会超过百米的高度,不上去又心里又有点不甘。我一边用木棍噼里啪啦打着前面的树丛,一边凭着上次来的印象,向林子里摸索着前进。还好,20多分钟后,到了雪天盘桓许久的松树林,看到了见过的“老爷团”留下的红布条,似乎松林密了,灌木也稀疏了一些。于是沿着看上去像路的痕迹继续往上爬,还行,耗时50分钟,见到了一块平地,几棵树间,挂了两张红布,登顶了!
DSCF4586
DSCF4612
  这块平地四周还是一片松林,地上长满了杂草灌木,似乎最近一段时间没人来过。红布条上面没有字,看来登山前辈们留下的痕迹也不长久。平地上有个测量标志,是国家强力部门留下的。本来还在想着能够最高峰上远眺点啥,可林子太密了,啥也看不到。
 DSCF4616
DSCF4617 
  拍个照,留个影,立即下撤。想着上来时披荆斩棘的路,是不是我们没找到正路?会不会有另外一条上山的路?在这不大的顶上转了一圈,果然发现另一侧有疑似人走过的痕迹。过去探了一段,又发现一条老爷团绑在树上的红布条。哈,原来真有路,于是决定从这新路下岗。
  
  刚才上山的路,植被郁郁葱葱,这里就明显稀疏了。开头一段走得挺顺利,可走着走着,发现下坡的角度趟来越陡,也越来越湿滑,不得不拉着小树枝慢慢挪了。突然,我脚下一滑,屁股连着背部,刷的一下,往下滑行了2米多,手里抓着的一根挺粗的树枝也生生的被我拉断!
DSCF4623  
  看着下面的一段更为陡峭,再不小心的话,有可能一直滑到山脚下。这不像是路,更像是山间的一条沟。前两天的雨,肯定让这里变成了溪流。不行,太危险了,得另找出路。根据判断,我们得往右爬上山坡,回到我们上岗的地方再下去,那边再难走,也算是熟门熟悉路。于是决定从松林中横穿过去。幸好,这一片植被不是太茂密,走得还算顺。
  
  继续穿过林子,慢慢地,植被变得茂盛起来,有一会儿,有太阳照到我们了。我感觉离刚才上岗的路应该近了。前面看到一大块崖石,这不是我们上山时见过么。我慢慢爬上崖顶,往下一瞧,不对啊,刚才见到的崖石没这么高大,这下面几乎成了绝壁了。又折回,从崖石下面穿过,心想,这下去不要再碰到悬崖了。否则的话,我们得重新走回头路,回到登顶处去了。
  
  一路下行,路果然越来越难走,而且果然碰到了一个小悬崖。幸好,从崖顶一条石缝穿过,到了旁边的山坡,那坡上的林子虽然茂密,但坡度不是太陡。再下行一段,透过密密的树木,看到下面有闪亮的物体,细一打量,哈,这不是公路边不锈钢护栏么?
  
  跌跌撞撞,终于钻出密林,一看手表,下岗的路,竟然整整耗时一钟头!再一看,两条手臂已经被荆棘划得伤痕累累,都花了。
DSCF4638  
  站在公路上,前后一瞧,不对,怎么是柏油马路?我们出发的地方可是机耕路啊,这是到哪了?打开手机上的地图,发现附近没有黄泥浆岗的标注。还好,有相量岗景区的标注,于是向景区方向走,走了几百米,看到路边一棵大树,感觉刚刚开车进来时见过,走反了?看着前面一个大弯,我决定去前打探一下。跑了几百米,看到前面的建筑,发现真走反了。折回,转过几个弯,果然看到了公路拐到黄泥浆岗的机耕路岔口,气喘吁吁上了机耕路,又是几百米,折腾20分钟后,终于到了登顶前停车的地方。原来我们是从南坡上的山,下山时却走了北坡!
  
  时间不早,赶紧驱车回家。一个小时后到家,先换沾了一屁投泥巴的长裤,刚脱下,发现左脚脖子处血糊糊的一片,妈呀,啥时候受伤了?怎么没感觉呢?用纸一擦,却没见大的伤口,唯有皮肤上有一米粒大的小口,还在往外冒血。明白了!这是中了山蚂蝗的招。这蚂蝗叮在我的腿上喝了个饱,不知道啥时候已经心满意足地掉了。
  
  晚上在网上查黄泥浆岗的资料,看到有许多网友登岗的经历,这不看不要紧,一查,原来黄泥浆岗有东西两个峰,上面都有测量标志。看了半天,对比不出我们到的是东峰还是西峰。唉,又是功课不做扎实的遗憾。
  
  莫非,还得再登顶一回?
  

标签: 登山
最后更新:2015年7月23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 哈哈

    《好摄一族》,终于是“太公”类。。。。。。。。。一族还在,这个永远不变,太公,嘿嘿。。还在

    2015年7月25日
    回复
    • 大道如水

      @哈哈

      2015年7月25日
      回复
  •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回复 哈哈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纪念儿子踏上社会十周年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周记201818 家门口的变迁(五) 甬山白雀禅寺 有关生命与法律的话题 同事有女初长成 南岙善济寺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