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感受生活
  3. 正文

陪父亲重访他的外婆家

2015年6月30日 2509点热度 3人点赞 2条评论

DSCF4025
  父亲的外婆,对于我来说就是太外婆了。父亲说没见过外婆,我更见不着了。父亲的外婆家在岩坑村,40岁之前,我只去过岩坑一次。那次是跟着父亲去给他的舅妈,也就是我的舅婆拜年,时间是70年代中后期,我才十多岁。那天去见的舅婆长什么模样,我一点印象也没了,但有两件事印象非常深刻。一件是,在村口碰到我小学三年级时的班主任出嫁,算起来,她也是我的亲戚,按辈分该叫姑姑。当年新娘出嫁,一般都是哭哭啼啼,她却笑嘻嘻地走出村口,碰到我还热情地招呼我,弄得我很难为情。
  
  第二件事是,老家往岩坑途中,需经过一个叫龙华岭的小村,回程的时候,父亲带我去在这办的一个养猪场小坐。养猪场是村集体的,饲养员是我们村里一个老师,早年反右的时候就下放在村里劳动。记得那年,报纸上刚刚登了一篇轰动全国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说的是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父亲和这位老师在议论陈景润的非凡经历,我以崇敬的心情听着。当年,右派虽然还没平反,但高考制度的恢复,举国上下对知识高度一致的重视,让这位老师心情异常昂扬。他叮嘱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要考上大学……
  
  自那之后,我再没去过那里。直到2005年,因为喜欢拍照,我再去岩坑。父亲在那里有很多亲戚,我也搞不清关系,而且我也不知道他们的去向,去那纯属是玩。这之后,又去过好多次,每次去的目的都是玩。
  
  从父亲带我去岩坑后,过了几年,舅婆去世,父亲为奔丧又去了一趟,后来他也再没去过。算起来,得有三十多年了。
  
  星期六,天气闷热,想出门走走,一下子想不出去哪。快2点了,父亲午睡起床,我突发奇想,问他去不去岩坑?他想也没想,说:去!
  
  于是,和妻一起,驱车带他去岩坑。
  
  从老家去岩坑,需要爬一座大山,以前没有公路,步行要走两个多小时山路。现在从溪口驱车出发,不到半小时,就到了岩坑,在父亲外婆家所在的石家田村口停车,当年,我就是在这里碰到出嫁的班主任。
  
  许多年没来了,一路变化很大,父亲看了之后,兴致很高。我问他能不能找到外婆家?他说当然能。
  
  村口停车场在村南边的一座山顶上,有一座老祠堂,还有一座我小时候来时还没建的房子。绕过这房子,从密密的竹林的缝隙中,可以隐约见到村的全貌。石家田是一个坐落在大锅一样山坑中的村子,民居依山势而建,密密麻麻,如贴在锅里的锅巴一样,布满整个山谷。看上去有点像西南边陲的苗寨。
DSCF1106
DSCF6434  
DSCF4015
  从沿着山坡开辟的一条大路,边看边赏景,一会儿,到达村中间地带。看到当年熟悉的村道都硬化了,父亲感觉有些惘然。在一个路口,他踌躇一会儿,踏上了一条向左的路线,然后说,对了,就从这里走。
  
  越接近父亲的外婆家,他越感到熟悉。他边走边给我们说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在一座房子前,他说这里一个人,解放的时候被枪毙了。又走过一个路口,他说当年在这地方,突然窜出一条狗,张口就咬了他的伙伴一口,脚被咬得鲜血淋淋。说话间,到了山坡边一所房子前面,他说,到了,就是这里。
 
DSCF4024 
  刚在说狗的故事,院落门口就窜出来两条狗向我们狂吠。父亲和妻均有点怵,不敢向前。我常在乡下走,深知狗的习性,你不怕它,它就拿你没辙。我向前走进院落,狗就退后了,但还是叫。院子里有一个男一个女的,一边好奇地看着我们,一边呵斥乱叫的是狗。我父亲点着房间一一说以前谁住的时候,那男的好奇地问我们是谁,结果,一说,他们是父亲外婆的本家。算起来,那男的是我父亲外婆堂房孙子,女的是孙媳辈。再一问年龄,比我父亲小一岁。我对父亲说,你小时候来这里,你们肯定在一起玩过啊。结果,两人都说,没印象了。
  
  房子虽然保持了原样,但院子却大变样了。那男的说,这个院子,岩坑人叫角尺屋。因为房子是一排向南的一排向东的,像角尺一样连拼建的。以前院子没那么大,是我父亲的表兄垒了石墙,填了土。朝东的那排,原来还有两间,前些年已经倒掉,现在成了菜园子。父亲指认的两个舅舅的两间,现在已经卖给了别人。其中一间门口坐着一满脸皱纹的老太太,不声不响的。问她是哪的人,她说也是本地人。
DSCF4036
DSCF4030  
  看来了本家,他们热情在搬了椅子让我们坐,女本家还泡了热气腾腾的茶。我说这茶是你们自产的吧?女本家说,是的,野山茶,没用化肥没用农药。我尝了尝,茶不错水不错,就是工艺差点。
  
  在院子里聊天,父亲和他们逐个说人名,我也记不住。石家田村解放前曾经整个村被强盗烧了,现在的房子都是解放后建的,历史不长,但样式都是传统清末民国风格,多用泥巴垒墙。木质建筑。目前,村里人多已经迁往城镇,还在村中住在,多是老年人,因此,近二十多年中,几乎没有翻新的房子,是浙东山区农村风貌保持得比较好的一个村子。
  
  说起火烧全村的故事,我问到底是谁放的火。男本家说是强盗。问强盗是哪的人?他说也讲不清楚,反正过去这一带许多山村都是强盗窝。放火烧村是为了报复。他说当年烧死了不少人,许多人是躲在房子前后的水沟里,被烟熏死的,惨啊。我说是在晚上么?他说是的,但就是白天,也没处逃啊。他说小时候,最怕的就是强盗了,狗一叫就提心吊胆,有时候半夜一喊强盗来了,许多人就连外衣也来不及套,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大雪纷飞,一条裤衩就奔出去逃命了,现在好啊,太平盛世,做人笃定。
  
  说起报复,不能不说这村以前赫赫有名的王世根。以前上小学的时候,老师说他是强盗,村里人说他是村自卫队的头。我在一些资料中看到,他曾经参加过共产党的组织,也参加过国民党的组织。我分析,本质上,他是这个村中一员彪骠悍的核心人物。在乱世的时候,讲究拳头大做阿哥,这样的人,在乡里可以横行霸道,但与官家打交通,只能是谁得势就靠向谁。因为他,外地人不敢去欺负岩坑人,但也因为他,整村被烧毁,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解放前夕的一天,王世根带着他的队伍在山下我老家吃饭。一个解放军游击队队员在亭下掉队,步行经过我老家村口,被王世根手下的人打死在一块田里。因为做错了这件事,王世根和他的大儿子被枪毙。进村的时候,父亲说的那一排房子的一个主人,也是因此被枪毙。男本家说,全是开花弹打脑袋啊……
  
  王世根的小儿子当年逃走了。男本家说,算起来,现在也应该不在人世了。这个村里,已经没有他们的后人了。
  
  父亲说他见过王世根,人不高。那天在我老家打死游击队员的时候,他也在场。说他们用刀切游击队员的脑袋,切了半天切不下,喊人拿斧头砍……那年父亲也只有十来岁,十来岁的时候,他已经不止一次见过杀人的场面了。当年的父母们,怎么就让孩子去看那么血腥的场面呢?
  
  石家田村不大,父亲说的那些人,其实都是他母亲、也就是我奶奶的本家。岁月荏苒,数十年过去了,村落渐渐破败,本家渐渐疏远,渐渐的,连村里的故事,也会被人慢慢遗忘。往事永远如风一样吹过,剩下的只有不言的山河。
  
DSCF4045  ▲出来的时候,意外碰到村里一位大姐,嫁到这里的,看她的模样,仿佛看到了她的母亲。
 
DSCF4048  ▲回望,正中最高处的那儿,是父亲的外婆家。  

标签: 光阴 家乡
最后更新:2015年7月1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 云水心

    我老公的外婆家也在[岩坑

    2015年7月1日
    回复
    • 大道如水

      @云水心 常去么?

      2015年7月2日
      回复
  •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回复 大道如水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纪念儿子踏上社会十周年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08年的今天:周恩来逝世32周年 轻松一下 看个宠物 乒乓小子的新表情 告别2012 两只猫 江边观灯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