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自得其乐
  3. 正文

我的大器晚成的自行车生涯

2007年1月16日 4174点热度 0人点赞 13条评论

[img=right]attachments/month_0701/8200711701133.jpg[/img]  上次我说步行走路的事情,有博友说到了自行车。于是就想到了说说自行车。

  自行车在我小时候是个稀罕物件。30年前,自行车要比现在的林肯、卡迪拉克还要珍稀,一个公社数千人里面,拥有自行车的,扳着指头用一个巴掌就可以数过来。曾经我的理想是长大了要有一辆自行车、一块手表、一只收音机。有一次,我们公社医院的一个孩子有了一辆玩具自行车,我们发现后,都趴在医院的墙头上看稀奇,那时候没有流口水的说法,但是眼痒是大家共同的感觉。

  以后自行车慢慢多起来,到我上高的时候,路上骑车的不少了。在我们步行几十里路回家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邻家在外面工作的大哥大姐骑车而过,对他们感觉万分羡慕,一半是觉得骑车赶路省力,一半是觉得骑车威风,用现在的话来说,自行车不只是一种简单的交通工具,也算是一种文化吧,就跟现在的汽车一样。

  那年,村里我一个远房表哥买了一辆二手破自行车,他破例同意让我用他的自行车学骑车。这在当时可说是十分大方了,因为一般人有事向他借去骑一下,他也不一肯出借的。我在我们村里的晒谷场上学骑车。先是由他扶着后座扶我骑,学了几个半天后,可以自己骑着绕圈子了。会骑了觉得很兴奋,有时候感觉超级好,不料有一次好好的骑着骑着,却莫名其妙砰的一下摔倒了。远房表哥赶紧跑过来,扶起我和车子,我想他肯定很心疼他的破车,这一下又让我摔得更破了。

  由于高中时学业紧张,这一年学骑一段时间后,在高中阶段就再没骑过。高中毕业第一年,高考失利,第二年复读再考。那年父亲也调回家乡,在我读书的镇上上班,他回来之后,为了回老家方便,买了一辆自行车,当时大概花了我们家大半年的积蓄。这一年,我住在父亲的宿舍里,一般一二个月才回家一次。所以,他的自行车我也没怎么碰过。不过,记得有一次晚饭后,我在三班倒骑着父亲的自行车,先是在他的厂门口附近骑,骑着骑着,上了后马路,再骑一段路,胆子变得大了起来,转到了大街上。当时的大街上,汽车很少,自行车也不多,街上主要是行人。我上街的时间又刚好是晚饭时间,街上行人更少。我绕了镇子大半个圈子,快进弄堂,正想下车推行,却不料心一慌,下不来了,而且车龙头也不听我的使唤,直往马路对面而去。对面正有一位大嫂也骑车路过,说时迟,那时快,嘭的一下,我就从斜刺里撞上了她的车。我双脚一滑,停住了,大嫂也被我突如其来的“袭击”撞得停下了。她大叫:“你怎么搞的,我好好的骑着的你来撞我干什么?”我当时肯定是满脸通红,赶紧说:“对不起,我不大会会骑。”说完就推起自行车飞也似在拐进了弄堂,一路上心还在砰砰地跳个不停。经过这次惨痛的教训,又有一段时间不敢碰自行车了。

  那年高考我上榜了。大学通知书到学校那天,同学的爸爸特意赶到我家来通知我,说学校让我第二天去县城体检。当时已经是下午4、5点钟了,去镇上的班车没有了,父亲在镇上上班,赶不回来,我一人步行去镇上肯定来不及,再说步行累了也怕第二天体检出问题。于是又向这位远房表哥求助,他二话没说,骑上他的破车,带着我就上路了。骑了一个多小时弯弯曲的山路,到镇里时,他早已浑身上下大汗淋漓了。

  上大学时,校园很大,教室之间的路很远,我们上课都是没有固定教室的,换一门课,就要换一次教室,转场的路程短的要四五分钟,长的要十多分钟,步行很费时间。刚上学时,校园里很少有自行车,大家都是步行,也没觉得特别的累。上午两节课后,满校园的路上全是黑压压的人群,东奔西走转场换教室,蔚为壮观。前几年有一次去母校,车子在校园里开了好长时间,心里就奇怪,自己当年每天是怎么步行这么多路的?

  我们上大学的时候,正是改革开放初见成效的时期,许多同学的家庭开始迅速富裕起来,二年级以后,校园里自行车逐渐多了。大概是二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有一次,我们班级组织去西湖游览,说好是骑车绕西湖行。班长说会骑车的自己骑车去,不会骑车的,向系里学生会借辆三轮车拉着去。我一个大男人,让人拉着游西湖成什么样子?所以我自恃会点基本功,决定自己骑车去。向同学借了辆破自行车,先试着在校园里热了一下身。第二天一早就跟着同学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班长很负责,要求车技好的同学跟车技差的同学结成对子,一路上有个照应。我也分到了一个萧山籍的同学做保护神。从学校的新大门出发,保护我的同学骑行在我的左侧,让他在他的右边骑,免得被别人碰到。开始一段路骑得挺顺利。到了第一个路口艮山门,人家一般是四岔路口,那个地方大概当时有五六个岔口。正是早上上班时间,马路上全是黑压压的自行车流。红灯,大家都静静地等在路口,绿灯一亮,这边的车流滚滚向前,对面的车流滚滚而来,有直行的,也的左转弯的,一刹那,在我眼中,这十字路口跟钱江潮决了口一般,分明是暗流涌动,漩涡连连。我路上骑着还行,但上车功夫不熟,这一看,我吓得不知所措,跌跌绊绊怎么也上不了车。急得保护我的同学大叫:快点快点,要不红灯又要亮了。这个车流滚滚的情形,到现在还留在我的脑海,印象就像刀刻一般的深。

  以前在西湖边走,见到杭州的淑女们身穿长风衣,骑着自行车,那衣角迎风飘飘的样子,觉得很是好看。这次轮到自己在西湖边骑行了,却怎么也不敢看她们的倩影了。我双手紧把车龙头,两眼死盯前面,一路还听着保护我的同学的鼓励和提醒,骑了一圈,累得半死。下午回到寝室,倒头就睡,睡了有二三个小时,方觉元气有所恢复。同寝室的同学笑我说,从没看到过我骑车时候的样子,面无表情,身体僵硬,高度紧张的神情,仿佛是要上战场一样的悲壮。想起来真是逗。

  骑车这事也真是奇怪。经过那天的紧张经历后,以后再骑车上街,就感觉没第一次那么怕了,第三次,第四次……到后来就越来越自如。虽然,在大城市骑车,仍然很怵红绿灯,但从没怕到不敢上路的程度。有事情,还是很乐意借辆自行车,到处溜溜的。

  在学校里骑过几次后,有一年寒假回家,和村里的同伴一起骑车上风景区,觉得不过是小菜一碟的事情,路上遇到几个走路的,非得让我捎带,我说不行不行,那人非要上来,他一上来,我晃得厉害,骑了没多少路,那人就吓得不敢坐我的车了,赶紧跳下去坐别人的。回来的路上,自己大意了,速度骑得飞快,不想在砂石路上扑通一下溜倒了,父亲的自行车的一个踏脚被我撞歪,回到村里,偷偷地让修车的给扳了一下,怕被父亲骂,还不敢跟他说。不过他一骑,就让他发现了,好在他也没怎么责怪我,只是说要以后要小心点。那次一摔的一个更严重后果是,一条全毛的西装裤被摔出了一个小洞,那套西装是一位年轻时闯荡过上海滩的红帮老裁缝手工缝制的,制作精良,用料考究,母亲化了100多元钱买的,为这个,倒让母亲说了好几次。

  大三下半学期,我们实习了。到实习单位报到,指导教师说我们的实习点在乡下,距住地有7、8里路。我们问我们怎么去。他说给你们一人一辆自行车,自己骑车去。我不禁暗暗叫苦,因为我的车技不怎么好,同行的同学的车技更差。果然,头一天去,他要求我带他去。没办法,只能带上他,从住地去实习点,当时是一条两车道的油路,属于国道线,交通非常繁忙,路上跑的最多的是开着呼呼生风的大货车。每当有这样的车子从身边开过,我就觉得头皮发麻,脚底生痒。后座上坐着一个比我还高大的同学,在这条路上晃晃悠悠提心吊胆骑了几天。终于,同学也不好意思了。他硬下心来,不怕累不怕摔,突击学了几天,也能跟我一起上路,这才感觉好点。

  实习五个多月,车技大有长进,大路小道甚至于田埂上,基本上能够游刃有余、心想车至的地步了。但说来好笑,我这时还不会像一般人那样用单腿滑行上车。我的上车姿势不大雅观:右腿先跨过车横肉梁,左腿撑地,然后右脚在踏脚板上一使劲,车子前行,屁股方落座。当时我们骑的是二十八寸的大车,这样的上车方式,常让车技好的人嗤笑。我也曾见过高中时候的一个老师,他也是以这种方式上的车,说实在的,在大街上,确实没有滑行上车的潇洒自如。

  曾经以为这辈子我可能学不会上车的滑行术了。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在学校的操场上,一个要好同学说这个技术其实很简单,关键是我心理不过关。他给我说了技术要领,然后鼓励我大胆试验。结果,在屡次失败之后,忽然有一次,我真的成功了,而且一次成功之后,后面的就很简单了,没半个小时,我就能够很顺溜地做完整套动作。终于,在这个时候,我学会了自行车的全套骑行技术。那一年,我22周岁,在骑车这事上,可以算是大器晚成了吧。

  刚工作那会,同一个院子有个六七岁的孩子,开始见他骑着一辆玩具自行车满院子跑。有一天,一个支撑轮掉了,他就歪着屁股靠一侧的支撑轮骑行,因为歪着屁股,不时的会冲进绿化丛中。又过了一些日子,另一个支撑轮也掉了的时候,他已经能够自如地骑着车子在院子里疯跑了。--学会骑车,他就这么简单!真是让我大为感叹。想自己为了学骑车,化了多少时间,吃了多少苦头啊。

  儿子五六岁时,我父亲送了他一辆也有两个小支撑轮的自行车。也不知究竟是哪一天,他的自行车的两个支撑轮也不见了,在小区里见到他大呼小叫地跟伙伴们骑行追逐,似乎常有险情,看得我心惊肉跳,但他的骑车功夫,其实早在我之上了。那个时候,他就盼望着能够早点到12周岁,因为老师说,法律规定12岁之后,就可以骑车上街了。如今,他一人拥有三辆山地车,加上曾经被偷过的一辆,他骑过的车子有四辆, 过我们家其他成员曾经有过的自行车总数。而我,自从开了汽车之后,这三年多来,只上路骑过两三次自行车,而且,发现自己的骑车感觉,又回到了当初刚刚学会的时候,姿势生硬不说,甚至于有一次竟然忘记了刹车怎么捏,自己把自己吓出了一身冷汗。

  从小小一辆自行车上,是不是也可以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变迁?
[align=center]2007-01-16_235327-0.jpg[/align]

标签: 暂无
最后更新:2007年1月16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 紫魂

    “我相信我的自行车生涯会有第二春的”我信,相信我也会有。
    [reply=大道,2009-09-22 11:55 PM]早点恢复吧,呵呵[/reply]

    2009年9月22日
    回复
  • 暮雨晨风

    嘿嘿,记得04年在大成路上班时也骑过自行车,不过基本上是推着走的,汽车太多不敢骑,后来改乘公交车了。骑自行车最糗的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翻进稻田里了,浑身是泥巴,哈哈哈,那是小时候的事了!!!!!
    [reply=大道,2009-09-22 00:45 AM]学时也曾摔过,不过以后可没这么惨状啦。我相信我的自行车生涯会有第二春的。[/reply]

    2009年9月21日
    回复
  • 紫魂

    大道写得生动,不竟哑然失笑。各位都比我强,我只会懒汉上24寸的前面还是斜档的自行车,26寸、28寸我只能推着它跑而不是骑着它跑了,牛吧?
    前些日子,走过自行车店,心血来潮想买辆骑骑,结果我根本控制不了它,真没用。
    [reply=大道,2009-09-21 10:26 PM]现在我骑车肯定过不了十字路口,不过交规上说,自行车过十字路口要下车推行,我还会是模范遵守者。[/reply]

    2009年9月21日
    回复
  • 浅浅

    宁静的评论真有趣哦,感觉好像学会了武术一样,那么多招数,感觉是一车中高手啊,可仔细品品,“前上车、后上车、懒汉上车、廿八寸、廿六寸、廿四寸”其实这几招我也会,哈
    [reply=大道,2009-09-20 11:17 PM]都比我强,头三四年中我只会懒汉上车。[/reply]

    2009年9月20日
    回复
  • 宁静致远

    曾经在晒谷场学过几天,摔过多次;学自行车多年后,路上有一次刻骨铭心的撞人经历,把一个小学生的牙齿撞下了几枚,至今孩子的父亲路上碰到还打招呼,孩子倒不认识了。
    不过前上车、后上车、懒汉上车、廿八寸、廿六寸、廿四寸都会骑。
    [reply=大道,2009-09-20 11:17 PM]我大祸倒没闯过,嘿嘿[/reply]

    2009年9月20日
    回复
  • 紫魂

    我以为本人学骑自行车算晚了,没想到你比我更晚,哈哈。
    [reply=大道,2009-09-20 11:17 PM]那还有这会骑的呢,嘿嘿[/reply]
    [reply=大道,2009-09-20 11:18 PM]那还有不会骑的呢,嘿嘿[/reply]

    2009年9月19日
    回复
  • 樱桃的滋味

    俺在这件事上,还是掌握的比较快的,又回顾了一番小时候的学车、骑车经历。

    2007年4月21日
    回复
  • 旖旎生活

    呵呵,我忘记了,其实看过的。
    谢谢大道。

    2007年1月18日
    回复
  • 大道

    回旖旎,这事已经说过了,呵呵
    http://www.zhuf.net/article.asp?id=244

    2007年1月18日
    回复
  • 旖旎生活

    再听听你的“我的大器早成的汽车生涯”[lol]

    2007年1月18日
    回复
  • 无常

    从笔尖流出的与从口中发出的,感觉大不一样.

    2007年1月17日
    回复
  • 朔塬

    有意思,也是一种文化折射
    我们这一代基本上是小学的时候会骑自行车的
    而你儿子六七岁就开始骑了,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更早?
    哈哈[smile]

    2007年1月17日
    回复
  • lvm

    潇洒骑手。

    2007年1月17日
    回复
  •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回复 暮雨晨风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宋代太白禅师考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宋代太白禅师考
    微周201319 2015微周11 往事并不如烟——图忆相约溪口主题笔会 梦中的田园生活 锦屏菩提庵 旗鼓相连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