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触摸人文
  3. 正文

黄埔老兵徐大成辞世

2015年4月4日 2668点热度 0人点赞 2条评论

0000
  3月的最后一天,晚上在家,接到朋友发来的短信:黄埔老兵徐大成去世了。
  
  第二天,火烧火燎让同事去询问,徐老先生的后事在什么地方办。9点多,又火烧火燎赶到他老家,去送他最后一程。在陈二村的丧事现场,碰到老先生的儿子,连声对我道谢,说他父亲两年前跌断了腿,要不是志愿者和社会上热心人士相助,不可能活到现在。老父今年96了,最近这几年身体大不如前,一直卧床,身上都长了褥疮,喝口水都要吐出来,吃尽了苦,这回总算解脱了。
 
DSCF1118  ▲ 老先生的灵堂。
 
  送别徐老先生,回想这些年中与他交往的经历,感叹万千。
  
  第一次去找徐老先生,是2009年。那段时间,我突然对黄埔老兵发生了兴趣,挨个在城里乡间寻找。那年10月11日,我在与他同村的朋友带领下,打听到他的住所,找到了他。老先生刚刚从一场长达两年的重病中恢复,那天见到我们,异常高兴,说起他的抗战经历,后来的苦难岁月,以及现在的生活,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仿佛讲的是别人的故事。告辞时,他一直送我们到弄堂口,到我车前,大声念出我的车牌号,说还认识英文的26个字母。从那次以后,这六年中,连续去了不下十次,看到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一年不如一年,最后终于凋零。叹息!
 
20091011  ▲ 第一次网页时的徐老先生很健谈。
 
  因为每次去他家,都要拍一些照片,因此,我还能回忆起每次与他见面时候的情景:
  
  第二次见面是2010年4月25日。在2009年遍访了奉化境内健在的十位老兵以后,我专门编辑了一组《最后的黄埔老兵》,并编入了当年我们摄影团队的摄影画册。那段时间,我挨个上门送画册,那天送到他家。我找到他时,他已经认不出我了。不过一说我的名字,他马上想起了我。那天,他还高兴地在画册上签下了他的名字。
 
20100425  ▲ 第二次见面时,替他父子俩拍了一张合影。
 
20100425-1  ▲ 老先生在画册中介绍他那一页中一笔一划的签名。
 
  2011年7月,崔永远《我的抗战》摄制团队辗转联系上我,要求我协助搜集奉化的抗战老兵,他们要来做一次采访。我挨个到老兵家里联系采访事宜。有的老兵因为身体不适不便参加,有的因为思想有顾虑不想参加。我担心徐老先生身体不好,7月2日,特意上门征求意见,没想到他很爽快地答应了,而且又是亲自把我送到弄堂口,看着我的车离开。7月8日,录制那天,我开车去接他,到他家时,见他早已穿得整整齐齐地坐着等候,胸口瞠别了一枚志愿者送他的纪念章。看来老人将这天视作一个神圣的日子了。
  
  那天采访时,我让我儿子担任翻译——北京来的记者们听不懂奉化话,老兵们久居乡下,也不大会讲普通话,只能逐句翻译他们的谈话——我让儿子当了一回志愿者,也是让他接受一次教育。儿子事后说,徐老先生明显感觉不大肯说,思想上还是有顾虑的。我很意外,一是老先生居然一生走不出当年的阴影,二是儿子居然也会观察人了。
 
20110702  ▲ 7月2日约他时。他送我出门。
 
  20110708-1  ▲ 7月8日,去接他时,他坐得笔挺,在家中等我们。
 
20110708-2  ▲ 录制现场,记者们帮他安置麦克风。
 
  2011年11月15日,路过下陈,再次去探访徐老先生。那天他依然坐在家中,我感觉他身体不错,他也自述现在啥药也不用吃,挺好。可没想到的,我刚进入他家院子时,迎出来的他儿子就神色凝重地告诉我:他老婆农历八月十七突发急病去世,年仅59。我黯然,想起我第一次来时,那位虽然身体不好,但热情爽朗的大嫂,居然这么年轻就去世了……看着他和儿子两人长吁短叹的样子,那天,我甚至都不忍心掏相机拍他的照片。
  
  2011年12月30日,到徐老先生家送省黄埔同学会捎来的慰问金。那天天气寒冷,老人穿着厚厚的棉衣,在门口晒太阳。相对前几次来说,老人的话明显不多,而且,我告别时,他也没有再送我出来。看来,他真的力不从心了。
 
20111230  ▲ 签收送达的慰问金。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我换了工作,变得十分繁忙了。近一年中,几乎没有主动去看望这些老兵们。2012年10月25日,陪省黄埔同学会秘书长去徐大成家探望。那天,老先生的状况还不错,但话明显更少了,除了表示感谢外和陪笑外,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话题。我意外发现,一年前送他的我自已编印的《寻访最后的黄埔老兵》小册子,已经被他翻得卷了毛。看得出,他经常在看,这让我感到欣慰。
  
20121025  ▲ 与省黄埔同学会的秘书长交谈。
 
  那次看他不久,老人意外跌了一跤,摔断了大腿骨。在社会各界和热心人士的帮助下,他在宁波一家医院接受了手术。2012年12月4日,我专程赶到宁波的医院看望他。看到躺在病床上的他瘦小的样子,心里感觉很酸楚。
 
20121204  ▲ 在医院住院的老先生。
  
  2013年2月4日上午,再次去看下陈村看望徐老先生,替他送去我联系各方后筹集来的一些救助款。老人那天坐在床头,说经医院手术治疗后,目前恢复良好,又逃过了一道鬼门关。老先生的儿子说多亏大家关心帮助,本应一一感谢,只因文化不高,也不会表达。我说没事,我会替你们转达的。
 
20130206  ▲ 出院后在家静养。
  
  2014年1月28日,代表单位走访黄埔老兵,那天的第二站是到下陈徐老先生处。快一年没见他了,那天阳光很好,他坐在房间门口一把特制的椅子上晒太阳。我进门大声向他问好时,他努力睁大眼睛也没能认出我,我作了自我介绍,问他是不是认识我,他说想不起来了。看来,自一年前摔断大腿后,他虽及时得到救治,能站起来了,但身体确实大不如前了。
 
20140128  ▲ 最后一次见到老先生。
 
  自那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一直忙。临近春节的时候,我曾想抽个时间再去看看老兵们,但最后还是没能成行,只能由我的同事代为慰问了。没想到,去年的那次成了永别……
  
  六年前我访问老兵时,碰到的十位还健在的老兵,如今只剩下三位了……在网络上流行一句话,这些老兵辞世,是“归队”了。这大概也是我们这些曾经关注过抗战老兵人士的共同心愿:希望他们在天堂,能够与战友们一起精诚团结,平安快乐!
    

标签: 人生 寿星
最后更新:2015年4月4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 ATT

    奉化还有多少黄埔老兵?

    2015年10月3日
    回复
    • 大道如水

      @ATT 在奉化住着的还有三位。

      2015年10月5日
      回复
  •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回复 大道如水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话说“二十里云”之“云南”“云北”及“过云” 宋代太白禅师考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话说“二十里云”之“云南”“云北”及“过云”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宋代太白禅师考
    表情 “桑美”台风擦肩而过 渔船回港 冰柱的拍摄心得 康岭桥 说说股市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