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思书

  • 道古道今
    • 谈古论今
    • 感受生活
    • 自得其乐
  • 人物事物
    • 触摸人文
    • 竺氏探源
    • 寺观教堂
    • 乡村小庙
  • 影事往事
    • 边摄边写
    • 摄影杂谈
    • 网事记录
  • 客来客往
    • 高朋满座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 留言板
这些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思考
  1. 首页
  2. 触摸人文
  3. 正文

万里潭没潭 龙王堂无堂

2013年12月28日 1968点热度 1人点赞 0条评论

2013-12-28_235600-0.jpg
  
  深秋的一天,设想了好长时间的探访万里潭、龙王堂行动终于付诸实施。
  
  这两个地名是从地图上看到的。以龙王堂作地名的地方,本地有很多.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王崇拜的传统源远流长,大凡有点溪流和水的地方,总会有个龙王爷管着,大的是海龙王,小的是潭龙王,不大不小的有江河龙王。龙王的主要任务是管风调雨顺,这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生产条件。所以,遍地可见龙王庙龙王堂,一点也不奇怪。
  
  可这万里潭的名字,却太不一般了。怎么看,都透着一股大气!可这么一个浩瀚的名字,偏偏标在崇山峻岭之中。莫非那儿藏着一个湖泊,或者水库?这么想象着,要去探究一番的念头,一直想了一个夏天。
  
  这两个地名的所在,是一个叫小溪岙村子后,大山深处。如今的山中,大多人迹罕至,山高林密,草长藤杂,原有的山路古道,有的已经无法辨认,平日里很难进入。何况山中还有毒虫野兽,夏季是万万去不得的。只有到了秋冬季节,百草枯萎、落叶遍地的时候,进山才比较方便。约了几个朋友去探访的这个下午,满山金黄,风景迷人,加之气温不高,又阳光暖暖,爬山也不至于出汗,是一个登高的好时机。
  
  车行至小溪岙村人家尽头,看着前面似乎还有路,但是路况不咋的,不敢开车深入,于是决定弃车步行进入。进山前问了一个30来岁的女村民,说龙王堂距村子不近,走路估计得一个小时。这个时候的时间是下午1点半,算起来,进出两三个钟头,刚好一个下午,时间很充裕。
  
  沿着土路前行,一路走一路后悔,这路况,行车没有问题啊。不过,走了10多分钟,发现路边一个缺口,明显是前一阵子的台风留下的痕迹,稍不注意还看不到,开车到这地方的话,说不定会碰到危险。这样想想,走路也值得,至少安全。
  
  不一会儿,到了一座水库前。太阳照在水面上,映得周围的山色青翠,夹杂着的金色黄叶更加鲜艳,风光真是不错!在大坝上碰到一干活的汉子,问及前面的龙王堂,他却说,前面没多会儿就到了。看来,前面村子的那个年轻女人,也许就没进来过。
  
2013-12-28_235600-1.jpg
  ▲水库。
 
2013-12-28_235600-2.jpg
  ▲水库边竹林中的进山土路。
 
  绕过水库边的茂密竹林,继续向前,山谷慢慢狭窄起来。行了一会,土路消失,代之以一条坑坑洼洼的石蛋路,这是这一带标准的古道配置。盘桓半个小时后,前面出现了一个跨路的简易亭子。亭有两间,左边的道路直接穿过。右边一间,设了两个神龛,一个供了两尊神像,一男一女;另一个供着土地爷,比起旁边的一对,袖珍得不成比例。亭内有一碑,上书“拆建龙王堂凉亭有龙王堂至烂树湾修路乐助名单”,密密麻麻记载了捐款人名及收支账单。
  
2013-12-28_235600-3.jpg
  ▲凉亭。
 
2013-12-28_235600-4.jpg
  ▲亭中的神龛。
 
  过了亭子几十米,出现岔道,一条仍然沿着这沟底前进,往右一条通向山上。根据在水库那儿碰到的汉子的指点,去万里潭应该从右边那条道上山。我们决定先上万里潭。
  
2013-12-28_235600-5.jpg
  ▲岔道。
  
  这条山道从山脚下竹林穿过,一路向上。山道全用石块铺成,很规则,不难走。穿过竹林后,夹在路两边的是杂木林。时间才下午2点多,可太阳已经照不到这山沟,走在林子里感觉有点昏暗。不到10分钟,看到了山腰间树木丛中一堵红墙透出,看来,传说中的万里潭庙已经到了。
  
2013-12-28_235600-6.jpg
  ▲在竹林丛中穿过的古道。
 
2013-12-28_235600-7.jpg
  ▲树林中透出的红墙。
 
  这房子在路的右侧山腰间,需要仰头才能看到全貌。房子前面,路下则有是一条涧沟。从路左拐,有台阶通往涧下,还安了铁栏杆。我沿着台阶,先下到涧边。这是一个小平台,平台上铺满了大小不一的鹅卵石砂,有水流从旁边的绝壁处漂下,丝丝缕缕,潭到平台上的鹅卵石砂上,竟只湿了一片。水从石缝中渗过,在平台边汇成一条小流,又经平台前的绝壁,跌到下面一个水潭中去了。我看上看下,这条涧流是这山沟里唯一的水源。莫非,万里潭就是这么一汪小水么?
  
2013-12-28_235600-8.jpg
  ▲这就是万里潭吗?
 
  仔细观察,这这个平台上的绝壁不是平面一块。在壁间夹角,竟然形成两个小山洞,其中有水流下的那个,可以藏入一人,从洞内往外看,俨然一个水帘洞。可惜现在是枯水期,流水太少。不然可以穿帘过水,体会一下花果山小猴子们的感觉了。
 
2013-12-28_235600-9.jpg
  ▲有没有水帘洞的感觉?
 
  复上台阶,到了上面的那座房子内。发现这房子果然是个庙。庙依山而建,前后两进,前进是一两层楼房,上层与庙大殿处于同一平面,刚好形成一个平台。大殿三个开间,祀三组神。殿左右各有一廊房相连,形成一个四合院。正中间的那个殿,上悬一额,书“万里潭”。右殿上方有额书“奮跡雲霄”,落款表明此匾是民国时期鄞县人所赠。左殿上方有“灵验之极”匾,是乡人题写在宣纸上,装了镜框挂上去的,看上去很现代。
  
2013-12-28_235600-10.jpg
  ▲庙门。
 
2013-12-28_235600-11.jpg
  ▲大殿。
 
  看了庙内一石碑,终于明白“万里潭”这名字的来历。碑载:奉古史,光绪末年本地烂树湾有一老者,夜见岩山红光腾起,复有华发老翁自山口出,观此深谷幽林,清泉流泻,山鸟鸣翠,谓老者曰:此仙境也,吾在峨嵋山修行,来此当施泽于民。言讫,隐入山中。嗣后,毗邻乡里,风调雨顺,禾谷丰产。岙中张家畈旱田,收益亦大增。谷中山林环抱,名曰双龙抢珠,有一潭,清彻见底,名曰再会龙潭,相传神灵隐于此。黎民感恩,有乐善者于坡上结一庐,供山民避风雨兼立神位供奉。求之,必应验,是以香火日盛。民初时曾有名流董凤祥、蒋介石礼拜于此,声名远传明州。后再会龙潭易名为万里潭。
  
  山间清静,无人可询,不知道刚才看到的那绝壁下的满是砂石的平台,是不是这碑文中所说的龙潭。不过,万里潭不过是这条溪涧中的某一小潭是必定无疑了。这段时间雨久不下,恰逢山中缺水,看来,这次来万里潭,是看不到潭了。
  
  循原路下山,一路上念叨:万里潭没潭。同伴随口接道,龙王堂无堂。大笑。
  
  回到山下的岔路口。接下去的目标是龙王堂。上万里潭需要上山,去龙王堂,应该走山谷中的这条小道了吧。一路进去,这路虽时有起伏,但基本是平的。路中偶有古朴小桥,旁边更有潺潺流水、清幽小潭。这谷底的溪流,汇集了许多山谷流下来的涧水,水势还有些可观。走了一会儿,到山谷尽头,前面有高山档路。路折向右边,又是上山。毫不犹豫上了这路,气喘吁吁爬了一段,发现这路比起刚才上万里潭的那条,更加荒凉。枯死的杂草、落叶盖满路面,走起来一滑一滑,似乎久无人行。越往上走,路越窄小,甚至于需要钻过荆棘草丛。同伴开始怀疑是不是走错了路。可一路过来没有别的岔道啊?我灵机一动,拿出手机,谢天谢地,这里还有信号。打开GPS地图软件,过了许久,地图清晰起来。一看,不对啊,龙王堂标示的位置,怎么在我们来路上呢?莫非真的错过了?
 
2013-12-28_235600-12.jpg
  ▲谷底的路,是不是通往龙王堂?
 
2013-12-28_235600-13.jpg
  ▲路边的清清水潭。
  
  赶紧沿原路下山。一边走,一边不停对照手机地图。快4点钟的时候,回到了与万里潭相交的那个岔路口,龙王堂的地名标记正是这儿!莫非就是前面那座亭?可那座亭的名字是“龙王堂凉亭”啊。
   
2013-12-28_235600-14.jpg
  ▲又回到了岔路口。
 
  站在路口,仔细打量四周,忽然发现溪对面山脚下毛竹林间,有石墈井然,层层叠叠,渐次升高。一段山路,正好断在对面的溪边。我一阵兴奋:种竹子的山地,是不需要这样的石墈的,这肯定是过去房屋的地基。跨过溪,爬上乱石堆,攀上石墈,前面豁然出现好几块平地,一看就是房子的痕迹。哈,看来,龙王堂真的在这里!
 
2013-12-28_235600-15.jpg
  ▲溪对面有一条断路的样子。
 
2013-12-28_235600-16.jpg
  ▲这石墈肯定是房子的遗迹。
 
  沿着原路出沟,回到村子里停车的地方,再次向村边种菜的一老头打听。他说,亭子进去的那个地方就是龙王堂。龙王堂不过是一个村子的名称,没有供奉龙王的庙宇。这个村子早在很多年前就废弃了,村民都搬到这下面的村里住,更远的跑到镇上去了。
  
  这次的探访结果真让我和同伴说准了:万里潭没潭,龙王堂无堂!
  
2013-12-28_235600-17.jpg
  ▲回到村子,又是人间。  

  

 

标签: 登山
最后更新:2013年12月28日

大道如水

浙江奉化人。退休。趁还有点体力精力,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宋代太白禅师考 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 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 桃花坑山在哪里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 写公众号有什么意义?
读《四明宝庆志》还原桃花坑山的本来面目被一张老照片勾起的家乡往事桃花坑山在哪里开了20年的博客《行摄思书》重现江湖宋代太白禅师考
雪窦寺六年 过河 关于圈子的感想 云上的风景 2014微51 微电机厂的技术员——《旧影新照》(12)

COPYRIGHT © 2025 行摄思书.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